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少敏 《广东教育》2011,(12):68-69
美国有一本适合一至七岁小孩看的书,书名叫《Pat the bunny》,中文翻译为《拍拍小兔子》。这是一本创造了销售奇迹的小人书,因为它从1940年首次出版至今,年年畅销,历久不衰。为什么这样一本总共只有9页的小人书会有如此长久的魅力呢?我觉得首先是因为这本书内涵丰富、创意独特,但更关键的是这本书主要是针对一至七岁的小...  相似文献   

2.
读第一遍的时候,你会觉得那是一个有趣或是感人的故事;读第二遍的时候,你会开始思考其中的深意。一遍又一遍地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领悟,真的是值得一看再看,这就是绘本。绘本的文字少了一份华丽,少了一份雕琢,扑面而来的是清新和通透。但就是在简洁的文字背后,却有着所有文学作品所共有的主题:生命、爱、时间等等。读罢,对于这些问题曾有的迷惘与迷惑似乎都能得到或多或少的消解与释然。简单的文字会深深触动你的心灵,让你回味无穷。以下适合你们阅读的绘本,欢迎你们细细品悟。  相似文献   

3.
评奖“三忌”王光辉岁末年初,各种评奖活动又开始了。评奖,本是一种鼓舞先进,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一种手段。但如果该奖的不奖,不该奖的却奖,不仅会失去评奖的意义,而且会产生一种消极因素,对工作不利。借鉴以往,笔者认为,评奖有“三忌”:一忌“滥奖”。表现在评...  相似文献   

4.
变胖的鸡蛋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是不是会问:鸡蛋怎么会变胖呢?那么就听我细细说来。有一次,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玩转科学》,  相似文献   

5.
邱刚 《现代语文》2005,(2):87-88
在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以及所谓的标准答案,在某种程度匕束缚了师生丰富多元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权力,剥夺了师生获取独特体验的机会。师生均围绕着“标准”的魔杖,几乎是用同—种思维模式和同—套话语体系来教学和学习。教师有—本教材、一本教案和一本教学参考书就可以照本宣科,因为所有的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必须是相同的,不能逾越标准答案半步;学生也不允许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会在中考、高考中丢分。  相似文献   

6.
时下,各校多多少少都接触了一些新课程新理念,学校管理会上会下也常常强调民主和谐、以人为本,此处的“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在实践中领导们都在强调以生为本,很少有决策会把教师之“本”当一回事,殊不知,校长只有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以更饱满的姿态以学生为本,学生才能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中,三是一种线性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多般 《初中生》2007,(10):49-49
“叔叔,我有一分钱,请你帮我租一本《三国演义》!”这是一件让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孩子感到非常美好的事情。那个时代直到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小孩,都对小人书有着很特殊的感情。连环画买价50~60年代时只要八九分钱一本,租一本只要一分钱;70~80年代买价大概为一到五六角钱,租也只有五分到一角。每次拿上一本连环画,会翻来覆去地看上半天。那滋味,要多美有多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一条产生误解的逻辑:“以人为本”——“以现实的人为本”——“以个人为本” 许多人之所以会把“以人为本”等同于“以个人为本”,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他们把“现实的人”直接理解为“个人”。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是反对抽象地看待人的,把人看作抽象的类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局限。马克思主义主张要现实地看待人,而现实的人,只能是一个个具体的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意志有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个人。因此,“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只能是“以个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于慧慧 《师道》2005,(10):43-43
近日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则故事,颇有感触。故事说的是一个推销员在纽约街头推销气球,生意稍差时。他就会放出一个气球。当气球在空中飘浮时,就有一群新顾客聚拢过来。这时他的生意又会好一阵子。他每次放的气球都变换颜色,起初是白的,然后是红的,接着是黄的。过了一会儿,一个黑人小男孩拉了一下他的衣袖,望着他,并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色气球,会不会上升?”气球推销员看了一下这个小孩,就以一种同情、智慧和理解的口吻说:“孩子,那是气球内所装的东西使它们上升的。”恭喜这个孩子,他碰到了一位肯给他的人生指引方向的推销员。  相似文献   

10.
周记的魅力     
喜欢看学生的周记。那一篇篇周记展示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世界。或色彩斑斓,充满欢乐;或疑问重重,沉郁灰暗,虽也有无意趣的,毕竟是少数。看周记时,心情随之变化,有时会忍不住大笑,有时会沉重叹息。看周记不在乎花多少时间,不在乎还有多少本没看,就那么一页页、一本本地看下去,随看随批,不急不躁。   确实,比起作文,周记要好看得多。爱看周记,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好看。若论好看,它们无法和那些文学作品相比。但周记的作者是我的学生,它在我心中便有了无可替代的地位。   让学生写周记,原本是为了训练、提高写作能力。提…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和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本好的小说有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我们就会手不释卷.一部好的电视剧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我们定会目不离屏。同样,一堂好课,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讲课中来,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华楠 《老年教育》2007,(11):1-1
有一本关于健康的书中讲到了“利导思维”,其要点是:不论遇到多么不愉快的事情,只要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脑内就会分泌出对身体有益的荷尔蒙;不论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么优越,只要心情烦闷,忧愁苦恼,脑内就会分泌出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十二岁学书法时,父亲从古旧的柜子里翻了半天,找出两本水写字帖。他把其中一本楷书的给我,留下行书那本。我翻开一看,那淡蓝色的纸上有红线标出的正楷字,很是欢喜。更让我欢喜的是爸爸说这种纸用水描写以后,写的地方会立刻变黑,然后会  相似文献   

14.
小说是描写生命的明亮的书,小说是世界文学里拥有读者最多、最富生命力的一种文体。它以塑造多姿多彩的人物见长,又以跌宕起伏、悬念迭出的情节取胜。小说通过展示人物形象构成的多重形态,构置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形象体系,营构了广阔多面的人生图画。阅读一本小说,你会有“观古今于须臾,笼天地于形内”之感,我们会随着主人公或叹惋,或哭泣,或欢笑,或无奈。  相似文献   

15.
一、课程生活化是要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本、科学世界和学生的生活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以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登阶入室。顺利进入本与科学世界 本或科学世界是一个由学科理论知识所构成的抽象世界。它的抽象性与概括性使得学生与它有一定距离,学生面对这些抽象知识就会感到陌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作垫铺,就会使学生难以理解,从而增加学习的难度;如果硬性灌输,就会让学生囫囵吞枣,难以内化,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本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有一个缓缓的“斜坡”,让学生能顺利走进本。与本展开心灵的沟通与思想的对话,真正理解并接受本知识。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推进课程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来开发,使其成为教师“修路”“搭桥”的材料,使那些抽象、枯燥的本知识能还原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使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变成理解本知识的“跑道”与“台阶”,让学生顺利进入本与科学世界。当本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知识对接、融通、整合时,它就会形成内化,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如讲“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学生对“在二都正确的前提下,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这一观点感到难以理解,他们满腹狐疑,怎么自己亲眼所见、亲身所为所获得的感性认识还不如书本上的理性认识正确、可靠呢?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疑惑只是一味从理论上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6.
史峰 《小学生》2007,(9):10-10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读这本童话书,就如钻进了多彩的世界,里面有爱心、有期望、有欢笑、有安慰。读这本书会掉泪,会傻笑,会感觉到真善美的存在,《安徒生童话》成为我最喜欢的书。现在书中一些主角的名字和故事我已经忘记了,但丑小鸭的名字和故事我至今不能忘记,因为丑小鸭曾经无数次安慰过我的心。  相似文献   

17.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具,每个孩子都爱玩。你还记得自己孩提时代玩耍时的样子0-57那时,你会在得到一本新书,一个盼望已久的新玩具时欣喜若狂:你会对自己的发现兴奋异常,有一种强烈的、想学习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虽已实施了几年,但穿着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大多数农村中学还是很普遍,一支粉笔,一本教材,来人听课,一堂课游戏热热闹闹做下来,也颇有几分新课改的味道。至于这节课学生到底学到哪些知识,学生不清楚,教师也未必敢打包票说有多少学生掌握了,掌握到了什么程度。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对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领会不透,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明、清以来到底出现过多少版本至今难以考订,其中最受研究界重视的应属明嘉靖壬午,年出现的嘉靖本和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评点的毛评本。根据郑振铎先生考证,自明嘉靖壬午年之后的版本大都是以嘉靖本为母本的,毛氏父子同样是在嘉靖本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三百年来毛评本已经成为社会上最为流行的一种版本。将嘉靖本和毛评本进行比较,研究一般认为毛评本行简洁,故事脉络清晰,主题鲜明。我认为毛评本在注重对情节、诗等进行大的增删以外,更注重从小处着眼,在细处生色,对人物、事件、及其环境的描述上都力求清晰精当,尤其是在语言字的润饰上比嘉靖本有了极大的提高。将两个版本细加品读,我们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毛评本是将嘉靖本放在案头,反复吟咏,进行了字斟句酌的修改,往往它只是进行了一字之改却意义重大。或使人物刻画更加符合性格特点及历史背景,或使情节发展前后通顺连贯。  相似文献   

20.
许博渊 《教育》2007,(1S):52-53
21世纪中国舆论界和教育界出现了一种新思潮,那就是狼性崇拜,见诸几本畅销书和零星的报刊文字。狼性崇拜者断定汉民族缺乏狼性,只有羊性,所以在历史上屡屡被游牧民族欺负,最后又被西方列强欺负。如果人们不加考察,随便听昕,会觉得很有道理,而如果仔细考察一下,就会发现那是大谬不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