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蓝雨 《现代语文》2005,(8):17-17
“独处的时候,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不由使人想起来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我爱热闹,我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或许,人只有在离群索居时,才会思索,追求、创造。既然独处也是一种享受,我们就且受用这无边的世间之美吧!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孩子七岁多了,是个男孩,平时我们比较注意培养他的勇敢精神和独立性。如让他自己出去玩,什么事自己去尝试等,胆子也不算小。但就是害怕自己在房间独处。晚上,上床后,必须父母陪着睡,否则就会感到害怕。白天也是这样,放学后,若让他一个人在家,他绝对不干,只有跟我到单位去。后来因我们单位搞一项特殊工作,不让把孩子带进办公室,我和爱人协商后,决定有意识培养他一个人独处的能力。 我们也曾经问过孩子,你到底怕什么。他也说不清楚,有时说:“怕怪物进来”,有时说:“怕坏蛋进来”。我们曾想,以后不让孩子再接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人穿行在北方的城市里,看着人群,熙熙攘攘的场面可以让人看起来不那么孤单。只是有时会突然觉得害怕,害怕那里面露出一个曾经让你日思夜想的人来。  相似文献   

4.
今天属于我     
有一种感受自由的方式叫独处。在这样完全只属于你一个人的时光里,倾听自己的心声,惬意呼吸,你可以选择做你所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独处是最美的,只因这一刻的时光真正属于你。  相似文献   

5.
周国平 《成长》2007,(11):55-57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是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能独处也未尝不是一种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以前,把故事回到以前.一切都可以十分简单。白云悠然,阳光淡淡。 以前我那样害羞那样沉默,我总是躲在人群背后喧嚣,认真而骄傲地写下一些冰凉的文字,以前我不喜欢和陌生人交流。以前我害怕面对不熟悉的环境。以前我总是低下眉眼,匆匆走过这个明亮繁复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刊中报     
第一次独处的夜晚,还是在一个爱看连环画的年龄,有些害怕,虽然我向来是个胆大的女孩。于是,我翻出了所有的洋娃娃,认真地玩起办家家。幼时单纯地觉得独处的快乐是自由。以后,这种机会渐渐多了。随着自己的长大,也懂得在独处的深夜开一盏桔红色的小灯,翻出些旧的信笺和卡片,细细翻阅,任一切久违的心情涌上来;也听些伤感的歌,落几行泪;也懂得在这样的时候,泡一杯浓茶,拉开窗帘,等待黎明,由着自己的性子哼几句自己写的歌词。  相似文献   

8.
我是“90后”,但已走过高中,进入了大学校园。 其实不管“80后”也好,“90后”也罢,我们身上,似乎都隐匿着一种相同的伤感,这和优秀或不优秀无关。深夜独处的时候,总是会感到无助和寂寞。标榜“崇尚孤独”的我们,原来也是那样害怕寂寞来袭。  相似文献   

9.
幼儿的独处与社会交往能力差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适度的独处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文章基于"独处"的内涵探讨了独处蕴含的教育价值:独处是对内的寻求,促进幼儿的自我建构;独处是对外的关注,促进幼儿的环境探索;独处是心灵的放空,促进幼儿的情绪平衡;独处是思绪的放飞,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幼儿独处教育可以通过转变错误的独处理念、提供充足的独处时空、探索多样的独处模式、减少过多的独处干预等方式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0.
苏联大作家高尔基发现,当人们背着人独处的时候,常常表现得像个傻瓜,文学大师们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正>"慎独"因其在儒家思想体系及中国思想史中的地位,成为历代学人关注之重点对象。传统上,人们将慎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这种理解源自郑玄、朱熹对《大学》《中庸》中慎独的注解。根据20世纪出土的帛书《五行》和郭店竹简,古文献中的慎独并未涉及独居、独处之范畴。"独"有独立性意义,代表着每个人特有的个性,个性又具有隐私性,可以为他人所知,也可以被自身刻意隐藏而不被人知,因而慎独便是要认真对待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著名作家安内利·鲁弗斯说过"独处是灵魂生长的需要"。独处,对于幼儿而言,有着我们在表面上和短期内无法预测的价值。独处,可以使幼儿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自己安排、自己做主,对于其注意力、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也可以使幼儿有机会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并理解自己与周围的人、事、物的关系,对于其良好个性及健全人格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独处,还可以使幼儿在自己的世界里天马行空,不受约  相似文献   

13.
拥有独处     
不要诅咒独处,很多时候,应该拥有独处。不要叹息没有独处。带着白天的疲劳,找一个无人知道的角落,躺在地上,看星星,看田野,看皎洁的月光在水上跳舞,不也是一首美妙的诗歌? 不要叹息没有独处。认真咀嚼失败的苦果,仔细品味成功的喜悦,真心编织未来的美梦,拥  相似文献   

14.
邻居家的乐乐最近经常拒绝上幼儿园,害怕与老师、小朋友接触。他在幼儿园整日惶恐不安,可一回到家中,却没有任何异常表现。到医院对孩子作检查,医生确诊他的表现为“退缩行为”。退缩行为是指幼儿在特殊原因的情况下所表现的胆小、害怕、孤独、退缩,不愿到陌生环境中去,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常一人独处而无精神异常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退缩行为多见于5~7岁的儿童身上。国外有研究指出,约有1/4的儿童会有某种程度的害羞或社会退缩。退缩行为阻碍儿童对外界环境的探索,影响其社会化和认知的发展。童年时代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防治,不…  相似文献   

15.
小华是个有点内向的孩子,但学习成绩很好,做事很认真。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说他觉得自己“最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什么事情也不想做”,不仅学习上学不进去,就连对自己最喜欢的篮球也提不起劲来。他还常常感到“高兴不起来”,有一种莫名的悲伤,同时又不愿意向同学倾吐,喜欢独处,但每每独处静坐的时候就越发感到。情绪低落、难过、苦闷,难以排解这样的情绪……。小华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6.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孤独的小孩。我可以说是没有朋友,我也不知道如何让自己有朋友。我曾经试过和同学们聊天,可没过两秒就无话可谈,在街上遇到同学也好像不认识一样。--陆丰有苦说不出 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害怕那种在空旷的沙漠上发出呼喊却毫无回应的恐惧感。然而,每个人都难免会孤独。因为人不可能总是生活在繁华喧闹的人群中,而且,有时候在最热闹的地方,人会更加感到孤独。我们最终都要面对自己,聆听自己那种剥离了所有的尘嚣后的真实的内心。拥有孤独,有时候却是真正的拥有自己。所以,不要拒绝孤独。但,我们又必须走出孤独。没有朋…  相似文献   

17.
有人问斯多噶派创始人芝诺:“谁是你的朋友?”他回答:“另一个自我。”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一个人能否做自己的朋友,有一个可靠的测试标准,就是看他能否独处,独处是否感到充实。如果他害怕独处,一心逃避自己,他当然不是自己的朋友。能否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芝诺所说的“另一个自我”。它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斗的自我。理性的关爱,这正是友谊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作为终日忙碌于人群中一分子,我惟有在读书中才能放松自己紧张的大脑,惟有在书海中才能感觉到充实.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研究认为,退缩性行为是一种心理和行为障碍。它包括行为抑制、社会退缩及社会性孤独等所有行为和情绪表现。行为抑制是指儿童在社会的和非社会的情景下表现出的害怕、退缩的气质特征,实质为胆小和探究动力缺乏;社会退缩是指在陌生与熟悉环境下表现出的独处行为,实质为社会适应不良;社会性孤独则是指被同伴拒绝,远离社会而表现出的消极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20.
尚晋 《教学考试》2024,(21):63-66
<正>在现代社会,我们一天24小时在线,时刻感觉自己被工作需要,被家人需要,被朋友需要,好像只要手机一关机就与全世界失去了联系。我们害怕孤独,害怕失去。但你是否真的反思过这样匆忙地生活确实是自己想要的吗?你真的了解自己吗?你上次独处是什么时候?你有多久没有关掉手机和电脑,与自己的心灵开启一场真正的对话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