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幼儿园中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然而社会实践是否有效促进了幼儿的发展?社会实践中幼儿获得了哪些经验?在社会实践中幼儿是否真正的自主?反思自己的教学和管理方式,我很惭愧自己曾经有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担心去外面实践经过马路会有安全隐患,担心家长们会有其它的想法,于是孩子们  相似文献   

2.
实践表明"全语言整合教育"无论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内容上,还是从幼儿接受心理上都在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社会交往能力方面有着独特效果,换句话说,"全语言整合教育"在促进幼儿智商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幼儿情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钟继飞 《考试周刊》2012,(28):183-183
个性化教育就是尊重每个幼儿独特的天赋、气质、秉性、兴趣,以最适合他们的方式,帮助他们形成完整、健康、充实的个性特征的过程。我园在"创意剪纸"园本课程的实践中,通过幼儿多种自主活动,拓展幼儿个性发展的自主空间,建构有利于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为提高教育品质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一、探索,创新1.目标明确。以剪纸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为切入口,把艺教  相似文献   

4.
周云凤 《山东教育》2013,(17):27-28
"磨课",是教师用集体协作的方式,通过对一节课进行多轮的打磨,从而达到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集学习、实践、研究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凡是涉及课堂教学的内容都可以纳入磨课的范围,如磨目标——这节课究竟要干什么,磨教材——课堂需要怎样的教材,磨环节——哪些是课堂必备的环节,磨幼儿——幼儿可能出现哪些  相似文献   

5.
以增进幼儿的童年幸福体验为目标,幼儿园在构建"童乐游戏"课程时应以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注重幼儿在课程实践中的积极情绪体验,并要以游戏的方式来组织实施课程,以使游戏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幼儿存在的基本方式。"童乐游戏"课程在内容上由指向幼儿共性发展的基础性课程与主要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拓展性课程构成。"童乐游戏"课程在实施时应遵守生活性、趣味性、游戏性等原则,注重环境创设与多种游戏机会的提供。同时,幼儿园还应加强对"童乐游戏"课程的管理,注意搭建课程指导平台、引领平台、实践平台、资源平台以及评价平台等,以此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提升课程价值。  相似文献   

6.
幼儿版画活动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观察与表现、构思与想象、制版与印刷、综合与探索等多领域学习于一体,具有形象性、奇特性、情趣性等特点。在幼儿版画的实践研究中,通过激发幼儿创作兴趣、拓展创作方式、丰富展示评价方式,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幼儿版画的创作形式。  相似文献   

7.
"教师均等化行为促进幼儿适宜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基本点是:关注到每位幼儿。由此,我园推出了"幼儿关注三部曲"又称"幼儿关注墙",在保证幼儿被关注量的基础上,能更好地提升关注的质,从而更好地去满足每位幼儿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主张和“培养健康勇敢的中国儿童”的育人目标,通过《幼儿挑战性课程》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小勇敢者”。《幼儿挑战性课程》包含了主题类、项目化、清单式三类挑战性学习活动,其中主题类挑战性学习活动聚焦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内容,采用问题链的方式推动活动的进程,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挑战点,建构幼儿更具逻辑性、递进性的关键经验。本文将从大班主题活动“勇敢的人”的设计理念、实践策略以及实施感悟三方面展开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儿童创作的源泉究竟是什么?本文作者在多年实践以及充分了解幼儿美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独到的分析。当儿童的绘画活动与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对美好情感的追求紧密相联时,儿童的创作热情就会被激发,一个无比精彩的儿童世界便呈现在我们面前。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是一种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手段。只有真正让美术成为幼儿表达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才能体验到自由创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邬佩华 《辽宁教育》2022,(16):53-56
深度学习是一种具有主动性、持续性,以发展高阶思维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学习方式。幼儿园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幼儿深度学习的载体、以互动性环境为媒介、以价值性事件为契机,提炼支持幼儿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深度学习的支架式策略,引导幼儿运用直接感知、实践操作、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参与探究,通过“作品式”“日记式”“回购式”等方式记录,从而促进幼儿深度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如何引导幼儿有效学习、快乐学习,并促进他们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无疑是幼儿园课程建设关注的核心问题.为此,我们在实践中,以主体教育理念和"做中学"思想为指导,从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着手,努力探索"动手做、游戏乐"实践活动课程,力图为幼儿的自主学习、和谐发展铺就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应遵循幼儿生命成长的基本逻辑,强调生命初期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具身体验以及经验的自主建构。幼儿园课程实践要相信幼儿是主动且有能力的学习者,要促进幼儿生命的完整发展,要基于幼儿的生活世界并尊重幼儿的学习兴趣与个性化学习需求,要鼓励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去建构经验。其内容的组织与实施要因循幼儿的学习规律与学习特点,通过改造课程环境资源、优化人际互动关系、开展课程审议以及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等方式来为幼儿创设有支持性的课程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强调加强对幼儿进行社会实践教育,引导幼儿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结合实际剖析了当前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活动目标"空大"、活动内容"浅显"、活动过程"虚化"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调操作性,让社会实践活动目标有"效度";突出实践性,让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有"深度";关注体验性,让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有"趣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2010年以来,我园一直把"启蒙阅读"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做,潜心研究,大胆实践,形成了独有的教学特色。我们开展启蒙阅读,主要是通过多彩的幼儿读物,以看、听、说有机结合的手段,引发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发展想象、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培养兴趣,师幼阅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程度,我们选择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启蒙读物,每天在固  相似文献   

15.
我园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明确了"研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管理策略和教研方式,使园本教研贴近教师的实践和实际需要。通过教、研、训为一体的培养方式,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实现"以教师的发展来实现幼儿的发展"的幼儿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动因"师幼互动"是《纲要》提出的、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存在于幼儿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为此,建立并促进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并努力实践的。教育实践中师幼互动的控制问题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能力与个性形成。师幼互动的策略立足于幼儿园游戏与学习活动中的师幼关系及互动方式  相似文献   

17.
当幼儿做某项工作或做某件事情时,如果有了困难,教师应该考虑这项工作的困难程度是否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否符合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要爱幼儿,爱工作,把教育幼儿看成终生的事业而不是职业,不断提升自己,接受再学习和再培训,不断去反思、去实践。  相似文献   

18.
<正>新学年伊始,一款名为"宁馨儿成长记"的网络版幼儿成长档案袋在广州市多家幼儿园启用。幼儿成长档案袋是记录幼儿成长和评价幼儿发展的有效方式,在幼儿园得到广泛应用。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传统幼儿成长档案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和拓展档案袋功能,推进幼儿教育信息化建设?网络版幼儿成长档案袋"宁馨儿成长记"展现了这一最新探索的成果。"宁馨儿成长记"基于多年的行动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进餐活动的"规则"具有普遍性,其对座位、入座、坐姿、声音、干净和速度的要求详尽。教师采用公开批评和隐蔽规训的技术,通过个别处理和集体教育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维护班级的活动秩序。但这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使幼儿处于高控状态和陷入等级化危机,单一的模糊性评价也影响了幼儿的发展。教师需以幼儿为本,生成幼儿自主的"真"规则,还可针对幼儿的进餐行为形成具体的"个案",促成幼儿的具体性、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由于受幼儿园办园理念、教师专业素质、家长教育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不以幼儿为主体、教学活动方式单一、幼儿操作探索少、过分强调纪律性等“小学化”倾向依然存在。天祝县第二幼儿园持续通过“情景引趣、幼儿为本、多维教学、拓展延伸、创新模式、共促发展”的方式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从根本上纠正了“小学化”倾向,其做法在县内其他幼儿园得以推广应用,引领了全县学前教育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