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治黄科技信息》2004,(3):12-13
在2004年5月14日在甘肃西峰召开的“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及监测工作会议上获悉,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为了加快“模型黄河”建设步伐,正式启动“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工作,是按照水利部批复的《“模型黄河”工程规划》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三条黄河”之一的“模型黄河”工程是构成治黄现代化科技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模型黄河”工程规划》制定的“模型黄河”工程建设的总体框架可以看出,“模型黄河”不同于一般概念的黄河模型,它是由多种类型的室内实体模型和野外原型试验场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现代化,促进治黄工作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2001年7月25日,黄委会李国英主任正式提出建设“数字黄河”工程。“数字黄河”通俗地讲就是把黄河装进计算机,从而可方便地模拟、分析、研究黄河的自然现象,探索其内在规律,为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方案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治黄科技信息》2007,(1):20-20
12月2日,黄委“数字黄河”工程荣获2006年度“中国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这标志着“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业界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
黄委提出建设“数字黄河”,是探索和确定新的治黄理念,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全面推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编制防洪预案,并且将预案清晰地显示在计算机上,是走向数字黄河的重要一步,如何进一步完善预案,满足河南省局提出的“傻瓜型”预案要求,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阶段工作:  相似文献   

6.
《治黄科技信息》2004,(2):18-18
日前,水利部正式批复了《关于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的批复为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工程大会战的全面展开注入“定心丸”。  相似文献   

7.
2001年7月25日,李国英主任在“关于黄委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宣布,黄委会正式启动“数字黄河”工程,这标志着黄河人迈开了向信息化进军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随着黄委会“数字黄河”工程框架、结构、功能、规划的提出,郑州市局信息化建设加快了速度。取得了一些成绩。虽然郑州市局在数字防汛、数字工管、数字水调、网络视频会商等方面初步开展了一些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阅读》2007,(5):36-38
1.2007年3月1日,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王金祥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规划》把发展作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第一要务,提出了西部大开发要达到的主要奋斗目标,即实现“一稳”和“三新”。  相似文献   

10.
《治黄科技信息》2005,(5):14-15
近日,黄委正式批复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水权转换总体规划报告》,这是继今年4月份批复《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水权转换总体规划报告》之后,黄委批复的第二个省级水权转换总体规划报告。  相似文献   

11.
《治黄科技信息》2005,(1):17-18
根据目前黄河防洪工程体系现状、黄河河道形态演变以及“数字黄河”建设的新进展,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在1月10日于郑州召开的2005年全河工作会上提出了黄河洪水管理的三种模式,即控制洪水、利用洪水、塑造洪水,实现由过去单一的控制洪水,向全面管理洪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治黄科技信息》2004,(2):17-17
新华网报道 中国正在抓紧建设看得见的“三条黄河”。除现实的“原型黄河”建设之外,黄河水利委员会又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数字黄河”、“模型黄河”的治河新构架,以“三条黄河”互为联动的工程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和科学化实验,逐步提升黄河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黄委党组自2001年7月正式提出建设“数字黄河”工程以来,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数字黄河”工程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已成为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一面旗帜,并在黄河治理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经验,进一步理清思路,明晰方向,确立总体发展战略和阶段发展目标,推进“数字黄河”工程有序、有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治黄科技信息》2006,(3):13-14
2006年作为“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为了开好局,起好步,黄委近日专门下发文件,明确提出近期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按照“先粗后细”的工作思路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工作原则,以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为重点区域、沟道拦沙工程为重点措施,抓好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以建设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小流域水土流失预报数学模型为目标、模型黄土高原为平台,抓好水土流失规律研究。为减少入黄泥沙,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宴觋区域料会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为黄河治理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技术支持,作为“数字黄河”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采集体系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黄河实时监测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提高河势、工情、险情、水位监测的科技含量,适应治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加快黄河防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关键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0):F0003-F0003
由本刊主办的第七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大会于2006年8月21日—23日在塞上江南——银川隆重举行,一百余名获奖师生和组织单位代表参加了颁奖大会。颁奖大会由本刊主编晓苏主持。大会第一项是全体起立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选择此曲是因为颁奖大会在黄河之边的银川举行,另外《江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是我们华中师范大学的老校友。  相似文献   

18.
随着黄委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以及“数字黄河”工程的全面展开,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正在沿黄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对档案信息的资源建设、管理水平和服务现代化的要求来讲也越来越高。建立档案信息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提高档案信息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是摆在黄委档案信息工作者面前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黄委档案信息工作“十五规划”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9.
学习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一课,我感触很深。一是惊叹黄河决口、改道的惊人数字;二是纠结于现在我们到底是该叫黄河为“母亲河”,还是多灾多难的“祸水”呢?  相似文献   

20.
1954年,黄河规划委员会编制了我国第一部全面的河流综台利用规划《黄河综台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1955年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该报告的原则和基本内容,以此为契机,黄河千流的梯级开发开始了新的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