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唐传奇创作群体在传奇文本深层结构中真实地呈现了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文章运用接受美学的"空白"召唤结构"理论及拉康的"镜像"主体"理论对唐传奇文本进行深层解读,从而发现在唐传奇浪漫瑰奇艳冶迷离的诗性气质下,掩盖的是创作群体内在精神的孤独压抑困惑与彷徨。他们深刻地体验到现世生存的不自由,他们在这种不自由中体证自身生命力的萎缩,他们在种种利益角逐中异化失声。因而他们不是浪漫的,而是压抑的;不是自由的,而是怀疑的;不是自信的,而是彷徨的。  相似文献   

2.
唐传奇是我国唐代文言短篇小说,是我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顶峰。宋洪迈说:"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唐传奇与诗歌并称"一代之奇"足以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同时唐传奇的题材、内容对后世戏曲以及讲唱文学的影响,一向为研究者们所注意。前人对唐传奇的研究多聚集在以爱情为题材的传奇小说中,研究的方向多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唐代仕人的婚恋观念,文章将以唐传奇的"有意为"和"意象"两个特征为出发点,结合唐传奇中的有关梦的小说,从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释梦理论三个方面,将西方的精神分析理论与唐传奇文本相结合,全面分析唐传奇的文本,从而达到解读唐传奇内在涵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被称为"儿童的世纪",儿童文学文本中出现了一系列经典顽童形象。"玩"是顽童外在的特征表象,"顽"是儿童内在个性的张扬,力量与自由是顽童游戏精神的深层追求,顽童通过游戏寻找快乐的实质是追求内心的自由。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游戏精神与教育主义正从对抗逐渐走向相容。  相似文献   

4.
"作意好奇"揭示了唐传奇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反映了小说创作中引进想象、虚构等文学手段来布置符号、事件,以从中获得幻想的乐趣为意指,最终达到文本奇幻的阅读效果。唐传奇叙述中时间反差模式的运用集中反映了其"作意好奇"的特点,而《柳毅传》中的不同生命体的时间反差作为唐传奇中最为奇特的一类时间反差模式更是对"作意好奇"的内涵进行了全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唐传奇与古文运动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历来观点各异。有肯定的,亦有否定的。应从古文运动兴起前后的两个时间段来看二者的关系。古文运动兴起之前,传奇文以其散文的形式和通俗的内容,为古文运动开路;古文运动兴起之后,进一步推广了散文的形式,其"道"的内容给传奇文增添了写实精神,而传奇想象、虚构等创作方法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古文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唐传奇与唐诗并称"一代之奇",其原因在于作者对现实人生的深层关注。唐传奇的创作内容主要有揭露唐代森严的门阀制度和门第观念对人们的爱情、婚姻、仕宦诸方面的禁锢,批判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对人性的束缚,厌恶藩镇割据、边患四起造成的社会动荡不安等。其创作目的在于揭示广大人民追求平等、渴望自由、寻求安宁等朴素要求。  相似文献   

7.
唐传奇与散文在中唐时期同时达到了兴旺繁荣的状态,虽然他们的繁荣离不开中唐时期复杂的政治背景,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古文借鉴了唐传奇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使古文的内容得到一定程度的延展;古文运动中倡导一种单行散句为主,活泼、自由、生动的散文体形式,传奇文的文本形式更显灵活、跳跃.  相似文献   

8.
苏门是一个特殊的文学创作群体,它不同于其它文学流派,其内部成员不是简单地效仿苏轼,而是极具个性和创新精神。苏门在词的创作实践和理论观念上都不完全相同,他们共同创造了北宋中后期词坛创作和评论的繁荣局面。这种现象固然同时代思潮和苏轼的倡导不无关系,但也同他们高度自信、争强好胜、追求极致的性格和勇于创新的观念分不开,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晚唐时期的诗序接受传奇小说的影响,具有浪漫传奇色彩。杜牧、李商隐虽然创作诗序不多,但是他们现存的三篇诗序却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两位大诗人在处理相同体裁时风格的差异。深层的原因是他们对人生的体验与感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张翔云 《文教资料》2014,(36):25-28
唐传奇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对其后以及现当代的小说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让"花媚狐妖"这一群体形象真正被人们所认可,将中国文言小说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在封建社会,男性在各个方面都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我们可以发现在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她们的自我独立意识逐步增强。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作者创作理想的不同,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外貌,地位,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追求自由爱情的方式等方面仍有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外在政治的压抑,张贤亮内在心理人格发生分裂,由此导致了他小说文本意蕴的双重性和价值认同的隐蔽性.在文本显意上,他认同政治的压抑,而在深层隐意中却是超越政治;在文本显意中,他笔下的男女主人公是夫妻或情人关系,而深层隐意中却是恋母情结和向大地母亲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晚唐时期的诗序接受传奇小说的影响,具有浪漫传奇色彩.杜牧、李商隐虽然创作诗序不多,但是他们现存的三篇诗序却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两位大诗人在处理相同体裁时风格的差异,深层的原因是他们对人生的体验与感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的作者大多是进士出身,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靠着门荫而进身朝臣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来自中下层的地主知识分子。一个新兴阶级必然要在文学上有所反映,而具有广阔包容力的唐传奇正好成为中小地主知识分子在文学上的阵地,这可以说是时代的选择。这反映在具体的作品中就是书生形象的大量出现,并且唐传奇第一次把女性作为与男性平等的群体而加以描写刻画。  相似文献   

14.
孟子的政治思想不像孔子的正名思想那样界定社会中不同角色的职责,而是有所突破,更强调各角色间的平等关系,具有契约精神。从社会契约论的视角,可将其看作一种"内在的契约",它有五个主要特点:其一,"契约"中各主体的平等是内在德性根基上的平等;其二,"契约"所保障的是一个实现人内在德性完善而不是外在物欲满足的社会;其三,"契约"的执行主要依靠内在的道德自觉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其四,保障"契约"施行的责任主要落在士阶层身上;其五,"契约"不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而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解构的内在逻辑使解构不可避免地成为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使文本、理论呈现出不断开放的特征,另一方面又造成文本的消失。我们有必要继承马克思主义的遗产,但决不是德里达所推崇的被抽象掉实际内容的“批判精神”,而是以马克思的人文关怀为底蕴的具有实践特征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文章借用结构主义大师德里达所创的"延异"一词来隐括唐传奇中故事结尾的叙事时间所具有的延续性与差异性,并以《柳毅传》为例,从造成故事情节和结构的曲折;增加故事在叙述中的奇幻色彩,表现出小说家对故事虚构的积极态度;加强元故事的可靠性;彰显了传奇叙述的个性化创作意识,凸显叙事者的存在;尽可能地满足阅读者的欲望和期待等五方面探讨故事结尾叙事时间的延异性所具有的丰富叙事意蕴。  相似文献   

17.
"浪漫"主要指的是一种生存心态和人生态度,一种人生行为的内在根据,同时也是阐释<风萧萧>的一个崭新的阅读视角.浪漫在徐讦的小说文本中超越了故事的表层意义,而成为突入作品精神内核的一种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当代文学艺苑20世纪90年代亮丽登场的女性作家,努力探寻业已被社会传统的群体经验所压抑、遮蔽、篡改的真实的"私密空间",试图解析麻痹持久的性别与话语的权力结构及性别冲突;并重新哲理性地掌控人类的生存状态,从而始终张扬着女性文学"身体文本"叙事模式的生命情趣。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艾芜的代表作《南行记》有着显著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作家在小说集中浓墨重彩地勾勒出一幅流浪汉形象的悲惨画面,并以抒情的笔调对他们的传奇生活作了深刻的揭示,表现出他们被赶出"文明世界"后所遭受的生存困境,挖掘出他们在兽性的外衣包裹下的内在的"精神围城"。  相似文献   

20.
唐传奇叙梦文本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叙事空间创作,形成了多样的叙事空间结构。唐传奇叙梦文本的叙事空间结构归为三类:环状式、"幻中生幻"式、连缀式,并呈现出主体性、细节化、个性化、生活化的空间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