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建立实测动响应和桥梁健康状况的实质性联系,提出用双层模型修正方法修正叠合梁斜拉桥理论计算模型.以实测固有频率为第1层修正目标,采用人工调节方法,在可靠范围内变化桥面板质量、网格划分密度、混凝土模量及边跨压重等参数修正模型的动力特性;然后以GPS实测动响应为第2层修正目标,通过逐步减小结构各向刚度EI模拟桥梁整体刚度损伤,采用有限元迭代的方法修正模型的挠度值.以南浦大桥为例,对其进行有限元建模,并利用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模型修正.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第1层模型修正,频率误差的标准偏差小于7%,比初始误差有明显改善;经过第2层模型修正,桥梁跨中挠度误差小于10%,桥梁结构各向刚度EI下降约20%.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基于结构健康监测的润扬悬索桥有限元模型修正与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润扬悬索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自振特性分析,同时计算了各种工况下大桥的应力及位移响应.基于灵敏度的物理意义以及罚函数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的新方法.该方法仍以自振特性为目标函数,以结构设计参数为待修正参数,但设计参数的上下限根据测试所得静力响应值和理论值的对比以及工程经验来确定,因此静力响应可用于验证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采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及提出的方法对大桥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与验证,得到了能够较好地反映大桥整体动静力性能的有限元基准模型,为润扬悬索桥的健康监测和损伤预警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倒立摆系统建模过程中引入的建模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最优控制器设计方法。采用遗传算法优化二次型加权阵时,首先将所关注的系统时域性能指标表示为函数形式,再将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设计为系统参数为标称值和参数误差达到上、下界时,时域指标函数的和。通过这一过程求得的最优控制器,平衡了系统时域性能和对建模误差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对标称模型的控制效果满足时域设计要求。同时,对存在建模误差的对象也能获得良好的时域响应。与其他基于遗传算法的最优控制器相比,控制器设计之初便考虑到建模误差,提高了最优控制器对建模误差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复杂结构仿真中有限元仿真精度及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采用高阶响应面方法进行建模及优化,并用桥梁模型来验证。选取合适参数,采用试验设计获取响应样本点,基于数理统计的逐步回归法对各自变量进行显著性分析,筛选对目标响应函数显著度高的自变量,再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各自变量的系数,得到三阶多项式响应面模型,用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优化。对比修正前后模态频率,结果表明应用响应面方法能得到简单而高精度的结构模型,从而验证了高阶响应面方法在建模及模型优化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遗传算法,在适应度值较低的情况采用锦标赛选择策略保证种群的多样性;在适应度值较高时采用最优保存策略加快寻找最优解速度.基于该改进型遗传算法,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模和MATLAB编程在30 GHz的频率下对16阵列天线的激励幅值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接近-50 dB的副瓣电平,实现了副瓣的良好抑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机械结构结合面模型修正理论,本文提出应用接触单元和弹簧—阻尼单元为主建立轴箱和垫板结合面有限元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应用模态试验的结果和优化参数法识别结合面的接触特征参数,修正后的模型能准确地模拟结合面的动力学特性,为机床结构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WSN流量预测,基于AR模型提出一种WSN流量双卡尔曼并行递推预测算法,该算法使用两个Kalman滤波器,交替进行AR模型参数的递推辨识与时变数据中真实值的最优估计,根据序列数据的最新信息实时修正AR模型参数进行动态预测。同时针对大步长的流量预测,引入滚动修正思想,克服动态预测算法存在间隔时间过长的缺点,降低多步预测误差。实验研究表明,利用研究的双卡尔曼并行递推算法使用AR模型进行多步预测,从原理设计和实现算法上,实现了WSN流量的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8.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通用的寻优方法 ,本文将其用于PD (pulseDoppler)雷达的解模糊处理 .基于多重PRF (pulserepeatfrequency ,脉冲重复频率 )之间所有可能距离的均方误差 ,设计了适应度函数 ;讨论了基于逼近交叉策略的遗传算法在PD雷达解模糊中的应用 ,并通过仿真分析了解模糊正确率、测量误差、计算效率等之间的关系 .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的解模糊正确率与滑窗相关器算法比较有了较大的提高 .  相似文献   

9.
基于MATLAB平台,将BP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应用于射孔枪盲孔参数的优化设计。首先利用BP神经网络来训练已有实验值,然后将训练后的神经网络作为知识源,通过多项式拟合与逼近求得设计变量与目标函数值的函数关系表达式,最后将这一函数表达式作为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进行遗传迭代寻找最优解。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对盲孔参数的优化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网格任务调度属于一个NP完全问题,传统遗传算法很难将这一多对象问题求得最优解。通过生成节点性能评估函数及构建任务动态调度模型,经由函数参数权重值调节,可实现将多对象问题转化为单一对象问题,并对遗传算法的杂交算子和变异算子进行优化,以实现全局最优解的求解。  相似文献   

11.
A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finite element mixed formula for contact problem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gear system. Considering the stiffness excitation, error excitation and meshing shock excitation, the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the entire gear system which includes gears, shafts, bearings and gearbox housing. By the software of I-DEAS, the natural frequency, normal mode, dynamic time-domain response, frequency-domain response and one-third octave velocity grade structure borne noise of gear system are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modal analysis and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The maximum values of vibration and structure borne noise are occurred at the mesh frequency of output grade gearing.  相似文献   

12.
建立有效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模型,可以为个人出行及相关部门治理大气污染提供指导。选取北京市的历史空气数据以及气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和SVR(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支持向量机回归的BP-SVR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利用灰狼优化算法分别对BP模型和SVR模型参数进行寻优;然后运用该组合模型对空气质量指数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BP-SVR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单一预测模型,分别为0.217 5、37.032 0、25.157 5。BP-SVR组合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泛化能力更强,可以对空气质量指数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汽车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转向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转向系统的前三阶模态频率和振型。分析系统的模态频率,可以避免其与其他部件的共振。分析系统的振型,了解其动态性能,可以为其结构的优化设计做准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取某四驱汽车防滑差速器壳体的固有振动特性和验证所建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以某四驱汽车防滑差速器壳体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Abaqus软件对其进行模态仿真分析,得到了防滑差速器前6阶固有特性参数及其振型;然后运用锤击实验对防滑差速器进行模态分析实验,测取其振动情况;最后将两种方法获取的差速器壳体前6阶振型及振动频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两种方法获取的各阶振型基本一致,固有频率误差在5%以内。这种以模态仿真分析为前提,模态实验为补充,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比的分析方法有效地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为防滑差速器的有限元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大坝运行监测资料 ,通过逐步回归法建立的大坝安全监控模型普遍存在欠拟合问题 .本文在回归监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改进的遗传算法 ,对其回归系数进行寻优重估 ,建立遗传回归模型 .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 ,遗传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原模型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对以固定排列方式大批量存放并且具有统一切口尺寸的待检测棉包采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充分考虑棉花为软性纤维物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通过液压油缸和齿轮齿条驱动的连杆式夹持器配合实现自动化棉花采样的机械手,而且采用了一种阻尼油缸,防止夹持器内的棉花松脱。对采样机械手主要装置进行了基于有限元的静态特性分析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机械手能够满足强度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