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题目:下列四组电阻,分别并联后等效电阻最小的是( )组。 A、R1=8欧, R2=14欧; B、R1=6欧, R2=16欧; C、R1=4欧,R2=18欧;D、R1=2欧,R2=20欧。 1、公式法:由1/R总=1/R1+1/R2得:RA总=1/8欧+1/14欧,则 RA总≈5.1,欧;同理RB总≈4.4欧;Rc总≈3.3欧;RD总≈1.8欧,可知答案为D。该方法不仅模式僵化,过程烦琐,且结果不精确、易错。  相似文献   

2.
推论一: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条支路的电阻都小.由并联电路电阻公式1/R=1/R1+1/R2可得因为,所以应用:例1 以下四组并联电阻中,总电阻最小的一组是[ ].A.两个10Ω的电阻并联; B.一个5Ω和一个15Ω的电阻并联;c.一个12Ω和一个8Ω的电阻并联;D.一个20Ω和一个1Ω的电阻并联.  相似文献   

3.
教材中,计算并联电路等效电阻R的公式是:(1/R) =1/R1+1/R2+1/R3……+1/Rn.倘若电路中有多个电阻并联,其等效电阻值的计算较麻烦.例题有四个电阻,其电阻值分别为R1=30Ω、R2=50Ω、R3=150Ω、R4=75Ω.求这四个电阻并联的等效电阻值?  相似文献   

4.
例1 如图1所示,R1、R2、R3、R4组成并联电路,已知R1=5Ω,R2=20Ω,R3=10Ω,R4=15Ω。求AB间的总电阻. 分析此题的常规解法是按并联电路总电阻公式求解,但电阻个数较多,运算复杂且易错.若应用最小公倍数则比较简捷. 这4个电阻阻值的最小公倍数是R=60Ω,故有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课内提问时,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将三个电阻R_1=13Ω、R_2=6.5Ω和R_3=1.3Ω并联,求并联后的总电阻。正当大家按照并联电阻公式1/R=1/R_1+1/R_2+1/R_3进行繁琐地计算的时候,有一位学生很快地报出了R=1Ω的正确答案。我及时肯定了他思维敏捷、解答正确,还请他向全班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并联电路,常采用公式1/R=1/R1+1/R2+…+1/Rn来计算并联电阻,但遇到两个以上电阻并联时,采用该式计算既繁琐又易出错.下面介绍一种简便算法——口诀法.由公式1/R=1/R1+1/R2+…+1/Rn可得, 若RN为R1、R2…Rn中阻值最大的电阻,即Rn=R’,则上式可写为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R1、R2两电阻串联的总电阻(等效电阻)R与R1、R2关系时,课本中的实验方法是:如图所示用伏安法测两只阻值已知的电阻R1、R2串联后的电流和总电压,用公式R=U/I求出R的值,然后看R1+R2是否等于R,若R=R1+R2,则说明:R是R1和R2的总电阻(等效电阻),从而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R=R1+R2.  相似文献   

8.
1/R=1/R1+1/R2+……+1/RN,是并联总电阻与各分电阻之间的关系式.这一公式的来龙去脉不难理解,而在应用该式计算两个以上电阻并联的总阻时,既费时又易错.为克服这一不便,本文介绍一种比较简便、同学们又感兴趣的方法——歌诀法.  相似文献   

9.
整体思维方法是物理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合理运用这种方法往往使解题思路清晰、步骤简捷.下面介绍两例运用整体法解答的物理问题. 例1 如图1所示电路由10个不同的电阻组成.已知R1=36Ω,其余电阻阻值未知,测得A、B间的总电阻为9Ω.将R1换为12Ω时,A、B间的总电阻为____Ω.分析与解:电路A点分为三支,R1与另两支并联.除R1外,将其余9个电阻看作一个整体,设这个整体的电阻为R,则图1可简化为图2. 因1R总=1R1 1R,则1R=1R总-1R1=19Ω-136Ω=112Ω,故R=12Ω.将R1换为12Ω(R1')时,其余9个电阻组成的整…  相似文献   

10.
大家知道,电阻R1与R2并联时,计算电阻要用到公式:1/R总=1/R1十1/R2,但利用这个公式计算麻繁且容易算错.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个能口算的快捷公式:R总=R1/n+1(其中,n=R1/R2). 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11.
[例题]在照明电路中,并联“220V,40W”的甲种电灯5盏、“220V,25W”的乙种电灯4盏及“220V,100W”的丙种电灯1盏.求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设电源电压为220V)一、通常的解法是:(一)先分别求出三种不同规格电灯的电阻值:甲灯的电阻值:R甲=U2甲/P甲=(220V)2/40W=1210赘,乙灯的电阻值:R乙=U2乙/P乙=(220V)2/25W=1936赘,丙灯的电阻值:R丙=U2丙/P丙=(220V)2/100W=484赘.(二)再求出:(1)5盏甲种电灯并联后的等效电阻,R甲总=R甲/5=242赘.(2)4盏乙种电灯并联后的等效电阻,R乙总=R乙/4=484赘.(三)最后根据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公式求解总电阻.由…  相似文献   

12.
一、推理无据例把电阻值分别等于2欧姆、3欧姆和6欧姆的三个电阻尺R_1、R_2和R_3并联,求总电阻。错解R=R_1×R_2×R_3/(R_1 R_2 R_3)=2×3×6/ (2 3 6)=36/11≈3.3(欧姆)剖析错解的原因是根据两个电阻并联时总的电阻R=RR/(R R),主观地推出错解中的三个电阻并联时的总电阻公式,这是毫无根据的。正确答案是:1欧姆。  相似文献   

13.
题目 图 1中圆环由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制成 ,A、B、C、D是圆环上的四个等分点 .当滑片P由A经B滑到C的过程中 ,试证明滑片P经B点时 ,电流表的示数最小 .图 1分析 :首先分清电路初始状态的连接形式是RAD 与RABCD 的并联 .在滑片P由A经B滑到C的过程中 ,无论滑片滑到什么位置 ,电路始终是由两段电阻并联构成 ,并且其中一段电阻变大 ,另一段电阻变小 .数学处理一 :配方 .解法 1 :设圆环的总电阻为R ,当滑片滑到任一位置P时 ,电路由RDP和RPCD构成并联 .令RDP=R1,RPCD=R2 ,有R并 =R1R2R1+R2=R1R2R .因为R1R2 =(R1+R2 ) 2 -…  相似文献   

14.
纵观近年中考物理题中,有一类问题乍看起来令人无从下手,但若巧妙的应用“求极值”的方法,便会柳暗花明。下面仅举几例说明。1取极值,求范围例1(2004年北京)有三个定值电阻,其中R1=12Ω,R2=3Ω,R1>R3>R2,把它们并联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由此可知,电路总功率P的范围是解在并联电路中P总=P1+P2+P3=UR112+UR222+UR332=(162VΩ)2+(63VΩ)2+(6RV3)2=3W+12W+36RV32。讨论:因为R1>R3>R2要P总最大,R3应最小。即:R3=R3=3Ω时,电路最大功率P总=15W+363ΩV2=27W。当R3=R1=12Ω时电路总功率最小P′总=15W+3162VΩ2=18W。所以,电路总功…  相似文献   

15.
电路中的电流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可以归结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分析出电路中电流随电阻的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关系,就可以直接得出结论.一、二次函数法例1.在图1中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4.8V,内阻r=2Ω,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10Ω,R0=5Ω,电流表的电阻忽略不计,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的读数将如何变化?解析:设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到a端的电阻为R1,到b端的电阻为R2,则有R1+R2=R.由电路图可得:R2与R0先并联然后再与R1串联,所以外电路的总电阻为:R总=R1+…  相似文献   

16.
我们看下面的两个例题: 例1、两电阻R_1、R_2并联,若R_1=630欧,R_2=70欧,求总电阻。解:由1/R=1/R_1+1/R_2得 1/R=1/(630)+1/(70)=1/(63) ∴ R=63(欧) 例2、电阻R_1=200欧,R_2=50欧,求并联时的总电阻。解:由1/R=1/R_1+1/R_2得  相似文献   

17.
1问题的提出在2006年我市第七届飞英杯高中物理竞赛高二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有四个电源,电动势均为8V,内阻分别为1Ω、2Ω、4Ω、8Ω,今要对R=2Ω的电阻供电,问选择内阻为多大的电源才能使R上获得的功率最大?A.1ΩB.2ΩC.4ΩD.8Ω很多考生拿到该题时,不假思索地选择了B选项。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当R=r(外阻等于内阻)时输出功率(即R上获得的功率)最大。那么,R=r时输出功率真的最大吗?2问题的探究我们首先来看看“R=r时输出功率最大”的结论是怎么来的,适用于怎样的前提条件。如图所示,R为可变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P=I2R=(R E+r)2R=R2+rE…  相似文献   

18.
第一部分 练习题1 选择题(1)就一般情况而言,一个电容的(  )。 A 电压不能突变 B 电流不能突变 C 电压及电流均不能突变(2 )电流源Is流过两并联电阻R1=40kΩ、R2 =80kΩ,则流过R1的电流I1比流过R2 的电流I2 (  )。 A 大    B 小    C 相等(3 )三个电阻R1、R2 、R3 并联,其等效电阻(  )。 A R =R1+R2 +R3 B R =1R1+1R2 +1R3 C 1R =1R1+1R2+1R3(4)图1所示电路中,I、U分别为(  )。 A 1A、10V B .2A、5V C 1A、5V图1 选择题(4)示意图(5)在直流电路中,电感(  )。 A 相当于短路 B 相当于开路…  相似文献   

19.
试题解析题1有三个电阻,将R1和R2并联时总电阻为1.2Ω,将R2和R3并联时总电阻为2Ω,将R1和R3并联时总电阻为1.5Ω,则R1、R2、R3并联时的总电阻是多少?  相似文献   

20.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I=RU表示.使用欧姆定律时,要注意的是指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的I、U、R三者的关系.其变形式为U=IR及R=UI.再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I1=I2=I、U1+U2=U、R串=R1+R2;并联电路:I1+I2=I、U1=U2=U、R1并=R11+R12),可以去求解电学中的计算类问题.由于同学们在解题时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对题设条件的认识不透彻,导致错解.现结合具体例题解析,以供同学们解题时借鉴.例1如图1所示,有R1、R2两个阻值分别为2Ω、4Ω的电阻串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