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陈评 《新闻三昧》2005,(11):40-41
情感是文学作品调动读者阅读兴趣的一种基本手法,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中曾说过:“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浓烈的情感溢于字里行间,使人兴趣盎然,不忍释手。新闻作品也是一样,不少新闻作品中字里行间也充满着浓烈的情感,只不过表达的更巧妙而已,以适应人们喜怒哀乐等情感,以此来增强新闻作品的可接受性。可以说情感是新闻的一种潜在魅力.穆青在《谈谈人物通讯采写中的几个问题》中说,“在采写人物通讯中,我们常常感到仅仅是用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2.
刘元东 《新闻传播》2006,(9):20-20,22
现场感,是衡量一篇新闻作品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现场感,一篇新闻作品即使客观地传达了一定信息,但也很难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本应拥有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增强新闻写作的现场感,把读者带到第一现场,是报纸记者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愿结合具体作品来谈谈对新闻写作现场感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吴飞 《今传媒》2004,(Z1):42-44
一篇新闻作品能否吸引读者的眼光,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看其动感性如何,即新闻是否具有现声场感。一篇四平八稳的文章是难以引起读者关注的,因此优秀的新闻报道者总是能够通过建构鲜活的场景、引用有冲击力的语言和起伏不平的情节来吸引读者。我们就试举例分析如何用适  相似文献   

4.
悬念本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结构形式。在传统的古典小说中,它被人们俗称为“扣子”或“关子”。在《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这一类章回小说里,作者所设置的悬念随处可见。新闻作品也完全可以借鉴文学手法,用悬念去吸引读者,撼动读者的心弦。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而客观事实是五彩缤纷的。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用设置悬念的手法,推进事态的发展,就能避免平铺直叙,而使报道  相似文献   

5.
好的新闻作品如同好的文学作品,耐人寻味,历久弥新。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新闻作品,读者不仅对作品中的事件记忆犹新,还能通过作品领略到作者的文学功底,也就是说,从一篇新闻作品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作者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专业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还可看到作品本身透射出的作者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处在形形色色的动态之中。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世界是运动者的物质,物质的运动组成了这纷繁多姿的世界。新闻报道的责任,就在于向人们不断展示和传递这变幻着的世界的信息。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手段──新闻摄影,也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瞬间地凝固这短暂的真实,用相对静止的形式还原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给人们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这,就是新闻摄影的任务。新闻图片是报纸的窗口。拿起一张报纸,最先吸引读者视觉的就是新闻图片。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除向人们展示一个重要的新闻信,已外,还起到美化报纸版面…  相似文献   

7.
本期新闻讲座我们推出了“精品透视”一组稿件,其中包括获奖的新闻作品、记者自述采写经历和专家点评3部分,以求全方位地展示一篇优秀新闻作品的诞生历程。多视角地探讨其成功之处,从而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新闻精品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的五官中,最能传神的是眼睛。在一篇新闻作品中,最能传神的就是标题。标题是新闻作品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一条消息,一篇通讯,一则言论,能否吸引读者、打动读者,标题起着重要作用。怎样能使新闻标题具有传神的魅力,使读者“一见钟情”呢? (1)简洁简洁,就是用尽量少的文字,将新闻事实浓缩成短小醒目的标题。  相似文献   

9.
论点辑录     
什么是新闻精品?有同志认为,经典之作、传世之作就是精品;有同志认为,读者爱看的就是精品;还有人说,能够获奖的作品就是精品。这些话都有一定道理,但均不能完全包容新闻精品的内涵。新闻作品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脱离实际是废品,反映实际是成品,深刻地反映实际、强烈地指导实际的作品,才可能称之为精品。新闻精品概念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应有如下几个方面:新闻作品为群众认可的实践价值,为专家认可的专业价值,以及为历史认可的史实价值。具体来说,应做到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凸现新闻价值。二是有利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新闻摄影报道,不只是具有传真纪实,传播信息的功能,还应具有传情寓意,感染读者的强大魅力。束黎明的影作《解冻》(获全国第九届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铜牌奖,一组5幅,本文例举其中的3幅),就是令读者为之动情的优秀新闻摄影作品之一。作品反映的是冻结了20多年的中苏边境霍尔果斯口岸开通班车,两国人民开始探亲访友时的情景。作者在这一为世人瞩目的重大新闻报道中,紧紧把握住“冻结”与“解冻”在人  相似文献   

11.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仅应给人们提供及时、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可供人们思考的思想价值,还应有让人们品味的审美价值。长篇通讯、报告文学之类的大型新闻作品尤为如此。从审美角度要求新闻作品,基本要义应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游练 《新闻三昧》2005,(4):31-32
几年前,我曾发表一篇题为《准确把握形象价值》的论文。文中提出“优秀新闻照片是新闻价值与形象价值的统一”,并阐述了“新闻形象价值是指新闻摄影作品所提供的能够满足社会和公众特定需要的形象信息素质(量和质)的总和”“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首先要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实,而摄影者运用摄影技巧准确、  相似文献   

13.
消息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叙述的方法、迅速及时地向公众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它是新闻大家族中的主力军。关于消息写作的特点有各种各样的概括,同其他新闻体裁一样“以事实为本”当是消息写作最基本的特征,即消息写作应提供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事实。通过消息所提供的其实、准确、具体的客观事实,受众获取对自己生活和工作有用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消息是信息的载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终评近日结束。获奖作品中有优秀广播新闻12篇,优秀广播社教作品10篇,优秀电视新闻17篇,优秀电视社教作品17篇。另有奖项为“广播文艺”10篇,“广播剧”3篇,“播音与主持”11档(节目),“广电报刊新闻、专稿”6篇等。从终评的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与社教作品看,题材范围较广,基本上反映了2005年度上海改革、发展、进步的概貌,真实记录了上海以及国内的重大新闻事件与社会活动,加大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弘扬了新闻宣传工作的“主旋律”;而且从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文化传播内涵看,一批新闻、社教类作品,体现了人间真情、人文…  相似文献   

15.
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应该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新闻照片通过画面的可视形象报道新闻,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再现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这是新闻摄影的生命之所在。然而,新闻照片的真实并不能和新闻事实的真实划等号。新闻照片毕竟是摄影记者在对客观事实经过一番思考后,运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制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有句行话:“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因为新闻标题不仅是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对新闻信息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整个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在一个新闻稿件基本确定之后,要想使其与读者见面,并且能达到预期的报道效果,产生应有的传播效果,编辑能调动的主要手段,只有版面和标题了。标题是在新闻作品和读者之间架起的桥梁,读者可以通过标题窥见新闻作品的“灵魂”,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读者,当他拿起报纸来读新闻时,主要目的在于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一篇新闻如果没有足够的引起他关心的信息,那么,他就不愿意读下去。但是,作为党报,它的主要使命是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如果新闻仅仅是提供信息,那么就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不能去指导、教育读者。在一篇新闻内,读者要信息,而编者要求读者接受某种观点,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新闻和宣传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各有自己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新闻传播有关事实的信息,而宣传提供对事实的解…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文化素养的高低非常重要。通过一篇篇、一组组新闻,媒体向读者传输观点,施展影响力,实现公信力,引导社会舆论。记者要当好这样的喉舌,就必须牢记肩负的历史重任,多一点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采集到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佳作。今天,我们要写的是‘行善’。1月的一个午后,台北孔府庙仪门门廊上,木桌  相似文献   

19.
谢怀基同志是新闻界熟知的人物。这并非因为他当了《辽宁日报》的副总编,也非因为他参加新闻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而是因为他勇于创新和突破,不断推出震动读者的新闻名篇。有人说谢怀基是新闻界新升起的一颗明星,并非过誉之词。近年来,在万马奔腾的新闻角逐中,他可以说是一马当先。他有二十多篇新闻作品在全国和省内外好新闻评选活动中获奖。其中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和好新闻奖的就有五篇(含合写的);他有十篇新闻、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作品被选八《中国优秀通讯选》、《全国好新闻选》等选集中;有三十多篇新闻作品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20.
新闻姓“新”,新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就在于新鲜。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客观事实是大量存在的.可并不是任何客观事实的信息都能成为新闻.只有具有新意的客观事实的信息才有成为新闻的可能。所以,记者要写出人们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且启人耳目,发人深思的有价值新闻来,必须立足于新,致力于新。套用古人“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