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线条从书法艺术完整的形态中提取出来,通过对线的象形性、意象性、时空性、运动性以及表情性几个方面的分析,由外在视觉到内在心理感受书法线条作为艺术表现语言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将线条从书法艺术完整的形态中提取出来,通过对线的象形性、意象性、时空性、运动性以及表情性几个方面的分析,由外在视觉到内在心理感受书法线条作为艺术表现语言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它既有其实用价值,也有其审美价值,它通过简炼的线条造型表达一种复杂的思想情趣。一幅优美的书法作品,往往能够吸引成千上万的观赏者,能够使观赏者象欣赏优秀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一样,使人们得到各种美的享受。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在当今世界上得到了愈来愈大的推崇。 汉字源于象形,给汉字造成了丰富的笔画和复杂的形体结构,这样,便产生了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书法艺术。汉字的象形性是书法美的基础,但是不能说汉字的象形性直接造成了书法美。汉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象形性愈来愈弱。  相似文献   

4.
“书画同源”这句话是正确的,但不能因为“同源”而误解为“同流”。所谓“同源”主要是指书法起源于象形文字;因为象形,也就有了图画的意味。在最早的时候,情况的确是这样。但如果因此而认为汉字至今仍有象形的特点、以及把象形看作中国书法成为艺术的根本原因,那却不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16,(6):59-62
从中国古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来分析先民的原始思维,能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这些日常思维习惯具有经验性、形象性、民族性的特征。通过对造字思维、象形思维、易学思维的研究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更好的指导书法实践,也有利于更好的进行书法创作,推动中国书法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字的出现是中国书法史上光辉的第一页。甲骨文的应用历史很长,可以说,它从象形又回到了抽象——从简单的刻符走向象形,走向组合会意,再走向抽象。它作为较成熟的文字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抛弃了汉字象形的种种限制,奠定了汉字以抽象点线为造型语汇的基础。卜辞书法基本上是循着一条由繁而简、简而繁,由起初的古拙粗率向后期的娟秀精整的路子前进的,这也正与后来的西周金文、战国古文、秦代小篆等古文字总的发展趋势一致。甲骨文在较长时期的发展中,书风自由,风格烂漫,有着  相似文献   

7.
六书例释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本是对汉字造字及用字方法的归纳,舍去用字法,造字法只有前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其所以做如此排列,至少有三点理由:其一是符合一般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象形、指事多为独体字,会意、形声多为合体字。其二是符合一般文字由表形到表意再到表音的发展规律。原始象形字图画性极强,表形性很明显,指事、会意增加了表意性,形声字中有了表音的成份。其三是符合汉字的结构规律。象形是造字之本;许多指事字里以象形字  相似文献   

8.
金学智教授的美学专著《中国书法美学》,系《中国园林美学》的姐妹著作。该书共5编23章126节,90万字,分上、下两卷精装,已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本文系该书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题目为编者所加。该文认为,“象形”不只是“六书”之一,而且渗透于其他“五书”。古代的篆书是一个泛象形造型的书写符号系统。而这个“象”字,正是中国书法美的历史流程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一)书法应列为学校美育的专门学科书法是最典型的线条艺术,它的一切,纯粹由线条组成,是一个线条的王国.中国书法又是生动形象艺术.这是因为中国的文字最初是象形的.象形是中国六书之一.在书法家看来,字不仅是表达一定形象的概念符号,而且是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不仅在于它的线条美、形象美,也还有它的错落有致的节奏美.汉字的笔画变化多端,有起有落.一个字就象一座建筑,有楼梁椽柱;一个字又象一节音乐,有强弱、高低、节奏、旋律.错落有致,起伏得当,和谐统一,就体现了一种节奏美.总之,书法有着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有学者  相似文献   

10.
线条节奏是构成书法作品艺术美的重要因素。汉字书写之所以能成为艺术,除汉字的象形性和书写工具为毛笔外,还在于它后来的抽象化是朝节奏、韵律的音乐美方向发展的。书法线条的节奏来源于自然生命运动的节奏,其节奏样式是由书家挥写时控制笔的运动形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一书法的特殊性质及其对书法教学的主要影响任何民族文字的书写都会在使用中提出美化的要求,从而逐渐形成本民族的书法艺术。但是绝大部分民族的书法艺术都属于装饰艺术的范围。只有中国以及受汉民族文化影响较深的一些民族,才使书法超越了装饰阶段,成为一种富有抒情色彩的独立艺术,并且在本民族文化中取得重要地位。中国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使其保持丰富表现力的艺术。数千年的历史,使这门艺术积累了大量杰作,在驾驭线及其结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巧。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篆、隶、楷、草、行等字体。早期的篆书有一些具有象形意味,但随着字体的演变,象形意味越来越微弱,以至无复追寻。  相似文献   

12.
以象形为起点的汉字的独特性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但书法的艺术形象并不以模拟客体形象为依托。经过长期发展,汉字早已远离其原型,不再具有自然物象的意味,而演变为高度抽象的文字符号了。与此相应,书法通过平面中线条关系的处理取得了艺术性,书法没有绘画的色彩、光影等元素,但却有着与绘画相似的平面艺术的视觉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此文是鲁迅著述中为数不多专门谈写字的文章。文中所说"写字"非指"书法",而"画画"亦不指代"绘画",其意从汉字以"象形"始,经过不断变迁和发展,最终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个中见识,重温之后,余味深长。《周礼》和《说文解字》上都说文字的构成法有六种,这里且不谈罢,只说些和"象形"有关的东西。形,"近取诸身,远取诸  相似文献   

14.
汉字的演变过程,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形体,形体的发展过程基本上遵循由图形到笔画,从象形到象征,从复杂到简单的途径。汉字的造字方法,据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的"六书"归纳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为用字法)。"画成其物,随  相似文献   

15.
谈谈汉字美     
汉字是人类文字中的奇葩,汉字具有象形美、结构美、绘画美、书法美、超时空美的特点,这些特点充分展示汉字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书法艺术"经历了由书写到书法再到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书法创作的意义尤为重要。文章就从书法创作的特点、方法和准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法与诗词源远流长,都有数千年历史,同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为什么中国文字能产生光辉夺目的书法艺术,为什么中国诗词有独特的艺术境界?这和中国文字,语言的特征有关。众所周知,由象形符号发展而成的中国文字,其字形的结构和变化,笔画纵横交错,平面空间的周密安排,本身可成为一个美的图形。加上章法布局,字行处理,  相似文献   

18.
集字与书法     
集字是我国古代书法文化发展过程中特有的一种现象 ,集字经历了由兴起、繁荣到衰落、转化等几个时期。由集字之兴衰变化能窥见古代书法发展的一些规律和时代审美风尚的变迁 ,有助于我们认识书法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陈国惠 《云南教育》2003,(15):48-48,46
中国书法美学的根本基础是汉字的造型,舍此而言其他,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现今汉字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来。“文者物象之本”,“再现万物,皆书象之”,“书者,如也”,“依万物之类而象形”……这些是古人之论。于是中国书法之一点一画、一字一帧,便成为了悬针、垂露、兽足、枯藤、坠石、梅兰、行云、流水……乃至世间万物,进而会见到“云鹤游天、群鸿戏海”,“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等神奇景象,妙不可言,美不尽收。可惜,远自黄帝时始,汉字就已开始逐步脱离象形之藩篱,至殷商时代,原物之形,几近湮灭,秦汉之后,更是与原物风马牛不相及了。方…  相似文献   

20.
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符号系统,由于以象形为基础的形态结构,千百年来,在作为语言工具的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门实用艺术——书法。当今随着国学复兴,书法渐次成为社会和教育界追求美的一种主要载体。为求实效,本文拟从汉字书法的气韵方面作一探讨,以启迪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