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记者难,做企业报记者更难",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笔者认为也不尽然,做好企业报新闻,只不过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企业新闻不同于社会新闻,它的受众范围局限在企业内部,范围相对较小,因此,新闻线索的收集、采访,到最后的成文都与社会新闻有所不同.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对如何做好新闻采写工作略谈一二.……  相似文献   

2.
地市报的优势在本土新闻.笔者认为,做好本土新闻的"延伸报道",是把本土新闻做足、做好乃至做到极致的有效途径. 所谓的本土新闻"延伸报道",指的是对"本土新闻"的外延进行的报道活动.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途径人手.  相似文献   

3.
王扬 《新闻三昧》2007,(5):21-22
打开每天的企业报,经济新闻数不胜数。作为企业报的记者或通讯员,研究并写好经济新闻,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在自己的新闻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条经济新闻写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要正确地担负起传媒的社会责任,首先必须解决一个认识上的问题,即什么样的新闻能报,什么样的新闻不能报。笔者做教育记者将近一年,期间有两次涉及大学生的报道,对此感触颇多。 今年2月,我省某高校部分学生因对学校食堂饭菜涨价不满,而拒绝到食堂用餐。后经老师做  相似文献   

5.
说长道短     
说长道短做好说不难也难的事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看似简单,但要长期坚持做下去却又十分艰难的事情,我们做新闻工作,也经常碰到一些说不难也难的事。就拿编辑、记者接待读者、作者这件小事来说,新闻工作的方针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都要求编辑记者要热情诚恳地对待作者...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事企业报新闻工作已近六年,深深体会到企业报记者除了要具备应有的政治素质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观察和理解能力以及熟悉和了饵本企业知识的“内行”功底。下面,笔者从这三个方面谈点粗浅看法。一、企业报记者应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企业报的特点决  相似文献   

7.
《中原铁道报》作为河南省企业报和郑州铁路局的机关报,如何立足企业,发挥作用,服务职工群众?笔者认为,应该关注民生,执笔为民,以"小"见"大",做大、做活、做深企业报民生新闻。一、做大企业报民生新闻必须适应需求民生,通俗讲就是指职工群众的生活和生计。企业报中的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8.
9年前的一个夏天。一位姓傅的退休女师傅,每天都坚持从笔者就职的邮电局买200多份《北京晚报》,为一个新建住宅区的居民义务代购代送报纸。这位老师傅的辛勤劳动,使居民看报难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尽管当时笔者跟这位老师傅很熟,在她买报的时候还曾帮助她数报、装兜。但转眼两个月过去了,笔者却始终没有意识到老师傅所做的这一件事,是一篇很好的社会新闻材料。直到一位《北京晚报》的记者采写并在显著版面发表这  相似文献   

9.
全国有上百家有国内统一刊号的企业报,但是,能够全面深入报道本地区社会新闻的企业报并不多见。《包钢日报》作为一张地处偏远、文化不是特别发达地区的企业报,利用子刊《包钢日报·生活周刊》报道社会新闻,为广大市民和企业职工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为企业报报道社会新闻做了成功的尝试,并为企业报的生存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专业性小报,特别是地方的专业报,周期长、版面小、人手少、报道范围窄,社会影响远远赶不上日报、电台、电视台等综合性新闻媒介。因此,每逢记者云集,采访较大新闻事件时,小报记者往往感到势单力薄,举步维艰,难有作为。免不了感叹:小报记者难当! 然而,是不是专业性小报记者就无所作为呢?尽管我国新闻事业还在蓬勃发展,各类报刊竞相诞生,  相似文献   

11.
张欣民 《新闻三昧》2006,(12):46-48
我当过大报的通讯员,曾为《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写稿,也当过企业报通讯员,为《首钢报》写稿;我也当过《首钢报》记者,现在又供职于《中国冶金报》。做新闻工作,最苦恼的是“不知道写什么”,也就是手里没有可供采访报道的新闻线索。我们每个人活动的范围都是很有限的,有时我们可能在新闻现场,但大量的新闻发生时,我们不可能事事在场,一个记者是这样,一个通讯员也是这样。所以,在我们生活工作的有限的范围里怎样发现新闻线索,源源不断地写出新闻报道呢?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体会,谈谈如何发现新闻线索。1、处处留意,周围时…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企业报留给读者的印象是一副"专业、数字、呆板、枯燥、生硬、乏味"的面孔.如何在企业报新闻模式下实现"巧奔妙逃",既尊重新闻的严谨性,真实性,又能增强新闻的形象性、可读性和感染力?笔者以为,要做如下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记者的新闻敏感,即记者的"新闻眼"、"新闻耳"、"新闻鼻"从何而来,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为什么许多记者在熟知概念或者说经验之后,仍觉得茫然、做起来仍不那么得心应手呢?笔者认为,记者的新闻敏感来自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报慈善新闻如何创新思维,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和员工服务,乃至对社会产生较大正面影响?通过研究《中国海洋石油报》毛金鹏慈善新闻系列报道,探索慈善新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联,以期对企业报更好地做好慈善新闻宣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闻之所以成为一种事业,是由于它传播刚刚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为大多数人共同关注的事实。“共同”的范围越大、程度越高,新闻的意义就越大.影响越广泛.其作用也就越强烈。如果将新闻机构在新闻报道中对这种“共同关注”的获取称为大意识的话,那么,被称作小报的企业报也要拥有这种大意识。企业报天地小,版面窄,读者单一,专业性强,如何体现出大意识?从编辑、记者的角度看,关键是要手握三寸笔,心装天下事;耕企业三分田,观社会之大气候。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报以宣传企业、沟通信息、传递文化、鼓舞士气为目标,其定位是服务、服从于企业,用新闻和媒体传播的方式,表述企业动态、表现企业形象、表明企业价值.它是企业的新闻发言人、公关形象大使、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更是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事实证明,企业报有其它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与作用,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报的作用日渐突出,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和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企业报记者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从2008年1月开始,<法人>杂志、<第一财经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络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记者濒濒因涉嫌诽谤和受贿罪被抓,这一系列案件在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在理论上也引起了"记者是不是受贿罪主体"的激辩.但人们也不难注意到,在这一系列"抓记者"案件的背后,都有一个舆论监督案.新闻界存在的腐败现象是人所共知的,但对"抓记者"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新闻腐败与舆论监督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有几个认识问题应当厘清.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企业报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贯彻落实好座谈会精神,讲好“行业故事”呢?笔者所论述的“行业故事”,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新闻事件是在企业里发生的,二是新闻事件与社会关联度强,三是新闻事件的行业影响力大.企业报报道好这些新闻事件,对提升企业形象、推进行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中国石化报近期头版头条文章《危险的“大气包”瘪了——中原油田集中整治盗用井口天然气行动纪实》为例,谈谈企业报如何讲好“行业故事”.  相似文献   

19.
陈臻 《新闻窗》2009,(2):60-61
今年年初,笔者作为广播媒体记者,有幸被特邀参加由部分民营企业家和南方周末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香港电台、凤凰卫视、大成网、《商界》杂志等媒体在湖南长沙举行的“新闻沙龙研讨会”。与会人员就新闻的本质功能、如何做好当前的新闻、媒体对新闻的分工和要求、民营企业家如何看待新闻、企业如何借助新闻媒体化解当前金融危机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20.
《中原铁道报》作为河南省企业报和郑州铁路局的机关报,如何立足企业,发挥作用,服务职工群众?笔者认为,应该关注民生,执笔为民,以“小”见“大”,做大、做活、做深企业报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