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英语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走向社会、了解世界打下扎实的基础,还应该通过具体的实例用恰当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懂得感恩,从而让感恩美德伴其一生,使学生成长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2.
<正>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他人之所想,学会体会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使他们懂得体谅他人,关心他人,甚至帮助他人,进而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要孝敬父母;感恩祖国,要报效祖国;感恩自然,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恩社会,要有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实施感恩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人格  相似文献   

3.
张红梅 《科学教育》2007,13(4):41-42
学习生物进化这一章时,有学生说:为什么还要保护大熊猫这些濒危生物?它们由于生存能力太差,才要灭绝的,这正符合自然选择。这不禁使我深思,技术时代我们人类究竟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发展?我们到底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发展?首先我们要认清人与  相似文献   

4.
感恩道德观是社会道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阶段,作为未来发展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大部分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但在自身的感恩道德观念以及感恩道德行为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感恩道德观,把握社会发展中的付出与回馈的关系,提高与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当今大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大学生必须学会感恩自然、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际环境的变化、社会改革引发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变化、互联网的急速扩张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大学生感恩理念缺失的现象已经给高校德育工作敲响了警钟.对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迫切地需要通过感恩教育,唤起学生"感恩"这一基本的道德情感,让他们理解父母、师长、社会、国家对他们的给予和关爱.有了这种理解,才会懂得感恩;只有懂得感恩,才能与人和谐相处;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才有了校园内部的和谐,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善待动物,现实中却很难做到。为什么?我个人觉得是一种基本的认识尚未形成——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动物是大自然的精灵,有不少人没有认识到;我们身边的动物个个都很神奇。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到底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既要反对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的态度,又要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做法,最根本的是要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积极地尊重、顺应、利用自然规律。人与人和谐相处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内在的必然需求。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社会生活中,彼此通过语言、行为或其他方式化解各种矛盾,逐渐积累共识,最终达到相互理解而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9.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恩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包括的内容很多,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人间之恩等等,其中最被人看重的是父母之恩。感恩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习惯,从而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从个人角度讲,常怀感恩之心,会使人心胸恬淡、胸怀宽容广博,能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事业的成功。从社会角度而言,人人常思回报,少思索取,将使整个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整体文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人的生态意识和道德素质的提高.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全新型的德育理念,它不仅对人的社会行为,而且对环境的自然行为均要进行伦理道德的评价,从而有利于人们摆正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1.
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阐明了人的产生、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的未采也必然受制于自然选择;但是,由于人类能力的增强,人类也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包括人体自身),使自然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变化,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费尔巴哈哲学是以人为核心的.与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不同的是,费尔巴哈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意识三个角度对人做了整体性考察,阐明了人是包含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完整的人.但是总体上看,由于脱离了实践的观点,他对人的考察是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基础的,到处充满着自然主义的色彩,因而最终没有超越旧唯物主义哲学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教育过程中,由于情感教育的苍白与失落、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或缺,因此,现代社会呼唤有效的感恩教育。这就需要在不同的领域体现不同内容的感恩意识的启发,对父母感恩,以“孝”为前提;对他人感恩,以尊重为基础;对国家和社会感恩,以责任感为落脚点;对自然感恩,体现生态伦理观。同时寻找进行有效感恩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教育过程中,由于情感教育的苍白与失落、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或缺,因此,现代社会呼唤有效的感恩教育。这就需要在不同的领域体现不同内容的感恩意识的启发,对父母感恩,以“孝”为前提;对他人感恩,以尊重为基础;对国家和社会感恩,以责任感为落脚点;对自然感恩,体现生态伦理观。同时寻找进行有效感恩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的类本质异化。异化劳动导致私有制,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现阶段不能彻底扬弃异化劳动,人与自然、人自身及人与人之间仍然不和谐。建构和谐社会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立足劳动实践,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消费,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离不开文明消费。文明消费是一种有利于人类健康和全面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好运作,有利于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社会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引起了社会的不和谐发展,应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时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努力构建和谐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认为,人与自然是矛盾的统一体,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对此,应加以全面理解:一要准确定位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二要认识到人在能动改造自然的同时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三要反思传统的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人文教育,重视诗歌生命教育的特殊价值。促进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地发展,乃是诗歌生命教育最根本的价值;而滋养灵魂、增长知能、激活思维、陶冶情感、审美创造,则是诗歌生命教育的具体价值。只有采取诵读与涵泳、积累与整合、移情与入境、多元与开放、发现与创新等有效策略,诗歌教育方能引导学生感知生命意识,发展生命智慧,唤起生命激情,彰显生命个性,提升生命境界,达成人的发现和解放的生命教育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0.
实践美学,若想达到自圆其说,必须扬弃原有的既正确又片面的观点,从最完整的意义上来理解人的本质,那就是人的本性应该是以人为核心,在所有参照物的参照下所显现出来的所有共性或者个性的总和,它的完整性只能是无限丰富性。实践美学把人的本性理解为只有人才具备,而一切参照物都不具备的抽象的“单一”性质,这显然是荒谬的,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只有把人的本性的无限丰富性作为思维的最大前提,才能使“人学”与新实践美学达到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