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引言 “书以载言,言以传意”。人们通过言语交际来表情传意,达到彼此沟通的目的。交际表达效果指的是说写者与听读者之间沟通的程度,或者说是说写者使听读者接受表达之意的准确和深入程度。为了提高表达效果,说写者要对言语进行加工、修饰和和调整,就是进行修辞,而衡量修辞效果的标尺就是得体性原则。言语交际的得体性原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言语材料的规范 2.0在交际中言语材料的规范与变异的辩证统一是得体性的直接体现。本文重点谈言语材料的规范,它又包括:语音协调、词达意顺、语句通畅、简洁明了这四个内容:  相似文献   

2.
修辞就是对自然语言实行控制。言语的可能性空间是广阔的,言语控制包括对表达方法和语言材料的控制。言语控制的目标为“满意”。言语控制的主要方式有:言语的内反馈控制、负反馈控制、随机控制和正反馈表达。研究言语控制的模型有修辞实例、修辞格、语体三体,分别为微观研究、功能模拟和宏观研究。  相似文献   

3.
修辞为什么能够提高言语的表达效果呢?这和修辞本身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修辞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同义的选择;二是采用形象的、具体的、富有情感而非抽象化的、概念化的表达方式;三是修辞可以突破某些语法规则,活用词语,使言语活泼而不呆板。这三个特点,尤其是第一个特点,为体会表达效果提供了思考的方法。比如,可以把那些经过修辞的言语变换成没有使用修辞的言语,然后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作为语用学的核心理论,言语行为的中心思想是说话可以看作是做事。陈述句并非都表达"陈述",说话人可以越过字面意义实施多种言语行为,形式和功能不是绝对的对应。修辞使说话者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言语行为,使人们的话语交际成功有效。从修辞角度分析陈述句中的各种言语行为,比较言语行为中的同义表达手段,分析词汇、语法和语义等修辞手段在实施不同言语行为中的作用,由此得出:修辞使说话者的话语依赖言语环境,有时妙语双关,有时含蓄幽默,有时指桑骂槐,使言语行为产生种种修辞效果,提高了言语行为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5.
空位是一种采取缺略文字形式或模糊言语指代的方式,在语言表达的线性言语链上造成一定的空位或不确定性表达,以此来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和言语目的,追求特殊而理想的表达效果。我们姑且称之为“空位修辞法”。  相似文献   

6.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来自世界图景的宏观影响和中国现代性的要求之下,中国的“先锋实验诗”以其特定的修辞同义手段组合;形成了具有特殊表达效果的言语作品。而能指的充分物化、所指的意义更换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激唤这三种修辞策略,就是诗人为了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在言语信息内容与言语符号形式的组合过程中,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语言使用效果的控制方法。“先锋实验诗”整体表达效应的成功与否,就完全取决于诗人对这三种修辞策略的变量调整。  相似文献   

7.
姓名是个人的标志,主要起称呼和区别的作用。一部分姓名具有修辞价值,例如“诸葛亮”“曹操”“阿斗”“阿Q”等,他们在言语中可以发挥修辞作用,产生修辞效果。对于用人名进行修辞的言语现象进行语义分析,都不能脱离对民俗文化的阐释。例如:某报刊发新华社播发的一则新闻,其双行标题是:《上午是“包公”,中午是“关公”,晚上是“济公”——浙江两干部结伴嫖娼》。  相似文献   

8.
谈新闻标题中词语的修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言语交际中,词语除了具有表达理性意义的基本功能外。还有标示语体、形象、角色等多种表达附加修辞意义的功能。这些词语的附加修辞功能在新闻标题中,既新颖、又鲜活,且能够“先声夺人”,产生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望道于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虽然强调了内容、形式或思想及其表达方式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但他关于修辞研究的“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两分法使得修辞研究把重心放在后者,即修辞格,其前提在于寻求最佳的表达效果。“积极修辞”的含义是把言语行为分为修辞行为和非修辞行为。在西方现代修辞学和语用学影响下,人们开始渐渐意识到在表达之前所形成的思想就已经是修辞过程的一部分,而且所有的言语行为都属于修辞行为。本文旨在通过对《修辞学习》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及某些有影响的修辞学著作所进行的初步调查来探讨中国的修辞研究从表达效果到交际效果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写作过程与军事中的掌握制信息权有相似之外,加强思维训练,以文体写作带动语言、结构、修辞表达等的综合选择、运用,从而实现材料(信息)处理的合理化、自动化、规范化。作文教学中优化对材料(信息)的分析、综合与重组运用能力,可以让学生拥有写作的“制信息权”.跨越写作障碍。  相似文献   

11.
广告是语言的特殊交流方式,模糊修辞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给广告语言表达提供了广阔空间。在英汉广告语言中模糊修辞通过使用模糊性词语、精确性词语、修辞格、模糊引证、模糊性语句和标点符号等构成手段,使表达灵活、自由、简洁,能丰富语言的表达力,能传神表达主客观世界中模糊或无须精确描述的事物和心理等,使受众获得极大的美学享受。  相似文献   

12.
汉民族是一个很开放的民族,它善于吸收外来文化来丰富和发展自己。汉语的发展也是一个以汉民族语言为主体,而又融合周围少数民族语言因素的一种非单质语言,同时它也不断吸收佛教文化,使自己发展为一个完善的整体。汉语修辞的发展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促使了汉语修辞学文体的发展,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启示,人们用修辞格来达到“传心”的功效,同时,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促使了语音修辞的发展,创造了声律美。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内隐记忆理论的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记忆是当代记忆研究的重点.外语学习离不开内隐记忆的参与,重视内隐记忆的存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既有意识地学,又无意识地学,使之所学知识长时间的保持.通过论述内隐记忆的研究历程、概念和特点,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卜崇妮 《海外英语》2012,(7):185-186
Pun is a usual figure of speech in English and Chinese.Pun,as a common rhetoric,can enrich language expressions,enforce the effect of language.In everyday life,in communication and literature works is widely used.Pu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have much in common in the formation,ways of expressions,functions.However,as languages and culture differ,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The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uns is considered most challenging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This thesis tries to talk about some practical translation methods of puns.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交际中有时会碰到一些表达两种或者更多不同意义的语句,这就是英语的歧义语句.歧义语句往往给语言的精确表达和信息传递造成困难.然而歧义不完全是一种消极的语言现象.利用语言结构内部的矛盾所产生的歧义表达各种各样的感情,取得特殊的修辞效果,这是英语歧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口述或记叙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传递的信息焦点就不同。而语句是语言处理和思维表达的综合过程,若借助于突显观的限制,可使表达形象生动。以突显观为理论基础,从词句及修辞方面分析《麦琪的礼物》这一记叙文体的语义焦点的体现过程。  相似文献   

17.
内隐自我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自我指自我中那些不能被意识知觉和控制的方面和成分。自我平衡、自我驱动、社会文化影响等理论对内隐自我的心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内隐自我对于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内隐自我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健康心理存在着不同于外显水平的内隐机制;情绪障碍在内隐水平影响着心理健康;内隐自我通过态度影响着个体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内隐自我对心理健康服务具有深刻意义: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内隐自我会影响其工作,健康服务工作者的内隐自我对其工作态度甚至医疗行为都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词类活用的现象,修辞学家称之为“转品”或“转类”。实际上,词语活用还有更为宽泛的含义,它们或多或少都与修辞手法相关联,如词语的借用与借喻、别用与别解、仿用与仿拟、缩用与节缩及词语的拆用等情况,就是最好的例证。词语活用既是对词语功能的发挥,对词语意义的丰富;同时作为特殊的修辞手段,它们在书面语和口语表达中起到了渲染词彩、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Pre-service teachers' attitudes and beliefs about English Learners (ELs) are especially critical as they enter their professions among an increasingly diverse student population. This study uses an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to explore implicit and explicit beliefs and attitudes of pre-service teachers about ELs. Pre-service teachers from a Southeastern U.S. university hold generally positive implicit beliefs about ELs and express positive expectations for working with ELs and school support.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measures have potential as tools for preparing pre-service teachers and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interventions that seek to improve teachers’ readiness to serve this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辩证思想主要依靠矛盾表达来阐述.在二千多年前能系统地运用矛盾表达法,这是<老子>在修辞学方面的杰出贡献.矛盾表达法有着良好的修辞功能,它不仅是西方语言所有的修辞方法之一,也是汉语的修辞手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