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儿童区分出自我与非我的那天起,儿童的心理活动便不再是那种自我与非我不分的混沌的意识萌芽状态,个体意识便从此一分为二了。一部分为非我意识,即关于外界、他人的意识,另一部分则是自我意识,即关于自身的意识。自我意识与非我意识关系如何?这一问题的回答,能帮助我们弄清自我意识的形成途径问题,是我们理解自我意识在人格结构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条件,同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亦有重要意义。自我意识与非我意识是个体意识中两个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方面。它们的重要区  相似文献   

2.
论死亡恐惧--"我"的死亡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自我”意识,从自我意识产生死亡意识,由死亡意识导致死亡恐惧。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是“我”死,人怕因失去自我而陷入绝对的虚无是死亡恐惧产生的根本原因,克服死亡恐惧的方法主要有:长生之道、宗教慰籍、哲学思索、成就不朽、及时行乐。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弘扬学生主体精神,已成为教育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身心发展自主意识,仍是不少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就学生自我意识、参与意识、评价意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等主体意识培养的具体方略再做点初步探讨。一、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意识即主体对自身及其发展的自觉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方面。学生常通过认识他人认识自我,通过分析自己的活动结果和自我观察认识自我。课堂教学中要培…  相似文献   

4.
<正> 为什么在这几年之内暴发两次大规模的学潮,为什么学潮的发源地都是在重点大学,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大学生卷入学潮被人利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的分析对大学生与学潮的关系进行粗浅的探讨。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首先表现出来的便是他们都是从未成年期走向成年期的青年,再就是他们都属于知识分子,因此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就必然地同时具有青年与知识分子的双重性。 畸形强烈的自我意识。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身与他人关系的认识,主要表现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李根莲 《现代教育》2003,(17):100-100
我们现在都在提倡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而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结构中重要的调节机制。自我意识表现在认识上是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表现在意志上是自尊、自信、自豪感、责任感和义务感,表现在意志上是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那么教师在平时对学生赞美时怎样做才利于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时间意识的双重意向性决定了前反思自我觉知在现象学研究上的重要地位。在现象学心理学中,前反思自我觉知以诸多具有"家族相似性"的概念形态存在。它在生活世界中具有奠基性,并作为意识的自身给予性构成了任何意识经验所具有的基本的自我感,帮助现象学摆脱意识研究的无穷倒退陷阱。伴随虚拟现实技术与认知神经科学的蓬勃发展,前反思自我觉知的上述特征在自然化现象学运动中得到重新检视与系统推进。橡胶手错觉实验揭示的拥有感可以被视为前反思自我觉知的核心构成,而自我参照系的脑电特征佐证了前反思自我觉知的奠基性。这将启发现象学家与神经科学家开展更多值得期待的联姻工作。  相似文献   

7.
自我即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个"我"。"我"是人的根本,只有人才知道"我"是谁。"我"存在于连续的时间之中,"我"的本质是活的意识,"我"是大脑的机能和属性。自我意识是"我"对自己的意识,是意识对自己的反思,对象意识是"我"对外部事物的意识,对象意识是基础意识,自我意识是在对象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无论对象意识还是自我意识其根源都来自于对外部世界的客观物质对象的反映(只不过自我意识是二级反映),因此,"我"是依赖于外部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我"作为人脑的机能和属性还依赖于人的躯体。当"我"所依附的大脑死亡了,自我就消亡了、不存在了。"我死"是永远的、无法超越的现实,"我"与"死"是矛盾的,但"我死"却又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死亡,是哲学意义上的死亡。人因为意识到"我死",才使人生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的发展 ,人的意识具有二重化倾向 ,一是指向外部世界 ,二是指向人自身。真正提高人的道德水平 ,须强化人的道德意识 ,强化自我意识及自我控制能力 ,唤醒人们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9.
现象学是一种试图回到古典理性重塑人的生存意义的现代性哲学。现象学具有革命性、批判性、解放性的特点,它解放了世界、自我,重审了人对其自身与世界关系的理解,重新底证了自由与责任。现象学的问题意识是自我的遮蔽与出场,而其历史使命则是解放自我。现象学不仅仅通过"启示"形构了"某种"教育哲学,现象学把教育视为政治、伦理活动,解放了心灵,张扬了观念的自由,把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视为真理和自由的承担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现象学本身就具有深刻的教化性质,现象学就是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0.
自我意识是人的存在的本质,自我意识的本质是死亡意识。通过体验死亡,思考死亡可以建构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中世纪的上帝随着人的理性和意志的恢复已离我们远去,但理性和意志给世界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导致了人自身的堕落。道德的本质是自律,自律源于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就是人的信念和信仰。面对出生和死亡,我们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观和死亡观,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1.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身的生理、心理状态及与客观外界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与意识一样,都是社会存在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不同点在于意识主要是对主体外的社会客观环境的认识,而自我意识主要是对主体自身的认识。积极的自我意识,能够帮助主体恰当地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消极的自我意识,则可能使主体走上邪路。因此,探讨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因素,可以使我们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并使之得到全面的发展。一、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风气是在一定时期内流行的风尚。社会风气总是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精…  相似文献   

12.
在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中,体验的时间结构是纯粹自我的功能方式,是绝对的主体性。在这种意义上的时间意识的背景中,真正的个体性问题得以凸现,但又以原被动性的方式被时间的综合所融化。对胡塞尔来说是有意义的无意识,在意识开端的几微之处,仍然体现了主体性的时间的被动综合。反思使得自我具有真实的即实项性的存在,而这正是建立在时间意识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3.
自我意识是通过他者中介而展开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确定,其结构蕴含一个天然的反思环路,而核心则是将自身当作他者、当作对象进行反思。该反思环路常被遮蔽,使我们难以推开自身,进入反思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结构运动中。现实中的挫败,在其正面意义上,能够使人较为容易地进入自我意识的反思结构。通过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奋斗实现理想与现实的一致并获取他人的承认,这构成了自我确定的理想结局。新娘选拔和身份泄露所招致的两次重大挫败,为木兰提供了反思自身、认清自我的契机。选亲失败后的首次反思让木兰发现了现实自我的他者性,而身份泄露后的二次反思则让她明确了真实自我的"中心性"。因此木兰对理想与现实的裂缝有了清醒的认识,进而能够从他者回归,倾听心声,以其特有的方式建构性别身份、追求自我实现,从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挫败与成功不断转化、不断前行的自我确定之路。这既昭示了女性选择自己人生之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也突显了美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影片对自我的结构性反思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国木兰自我意识的不足,利于我们反观自身。  相似文献   

14.
再论女性意识与妇女解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女性意识是妇女解放过程中的深层心理因素 ,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我意识 ;女性的“地位意识”是指女性对现实生活中从属地位及一切歧视现象与行为的意识敏感性 ;女性价值意识是指女性对自身的劳动 ,不论是“私人劳动”还是“社会劳动”的价值再认识 ;女性的解放意识是指不再通过男性的视角 ,观点看待事物 ,从以往的观念体系中解放出来 ,建立有利于女性发展的观念。中国女性在认识自我 ,解放自我过程中仍然存在的自我禁锢以及如何能够突破外在与内在、有形与无形的双重约束 ,克服自卑与依赖 ,获得同男人一样的地位感 ,责任感 ,价值感 ,最终实现自尊、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关于意识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其一是关于意识能动性的客观来源问题。王阳明虽不否认客观事物的存在,却不敢承认其中包含着客观之理,就是由于其不明白客观之理与为我们所认识的理的差异,而以主观之理的存在形式来要求客观之理的结果。其二是自我意识与客体意识的关系以及自我意识的本质与作用的问题。自我意识与客体意识同为人的意识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领域,二者的统一性是其根本性质。统一性的根本表现是二者之间的协调一致,而这种协调一致开启了二者之间的相互补充和转化。人的一切意识活动都是由二者的协同活动组成的。  相似文献   

16.
人之所以成为宇宙中唯一能进行自我教育的动物,唯因其有自我意识,唯因人能把自已作为客体去认识,评价、控制和改变。自我教育和自我意识如此密不可分,以至于我们将自我评价、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要统称为自我教育的基本能力。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对个体自我意识发生、发展的分析勾勒出个体自我教育形成演进的一般历程。个人对自身的意识一般要经历从外部到内部、从表层到深层、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这样一个过  相似文献   

17.
绝对的显现与主体性的挺立构成了《精神现象学》的二重奏。绝对通过自我意识的历程显现自身的精神化历程,即"实体即主体""绝对即精神"的历程;与此同时,人不断地挺立起他的主体性。这个二重奏是在同一个叙事结构中展现的,即在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中展现的。撇开绝对的精神化之完成来说,"精神现象学"的意义在于展现了人的主体性不断挺立,并且不断自我超越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胡塞尔现象学是一门意识哲学,而内时间意识是诸意识形式中最基础的一种。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中,胡塞尔通过细致的分析,完成了对内时间意识之基本结构——由“滞留——原印象——前摄”共同构成的“现在域”——的描述,并且由此回答了奥古斯丁与布轮塔诺留下的“时间难题”。  相似文献   

19.
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是教师所特有的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它是自我意识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按时间维度划分,至少包括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王红英 《甘肃教育》2014,(14):119-119
正"主体意识"指主体的自我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活动的个体,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自我的存在并接受和尊重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充满信心。这样不仅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