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其贡献包括对近代图书馆的建立进行多方准备、亲自参与近代图书馆的创办、推动图书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促进图书馆学术范式转型与图书馆学教育、培养了一批堪称大师的图书馆学家等。  相似文献   

2.
近代报纸、期刊等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传媒在我国清末民初的图书馆制度建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清末新政"阶段,官方和民间分别借助近代传媒推行政令、输入异域先进经验,积极进行图书馆内部运行规律的探索;在民初的"新图书馆运动"中,意气风发的知识分子"走出去,请进来",更注重体制和制度性建设,报刊传媒成为近代西方图书馆的体制、制度向国内传输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3.
近代报纸、期刊等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传媒在我国清末民初的图书馆制度建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清末新政"阶段,官方和民间分别借助近代传媒推行政令、输入异域先进经验,积极进行图书馆内部运行规律的探索;在民初的"新图书馆运动"中,意气风发的知识分子"走出去,请进来",更注重体制和制度性建设,报刊传媒成为近代西方图书馆的体制、制度向国内传输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4.
我国图书馆从封建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转变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于清末知识分子在图书馆中所产生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为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占康 《新闻窗》2007,(3):86-87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报人、新闻理论家。从1895年到1922年,梁启超在近30年的办报实践活动中写下了许多新闻理论专著,他用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言论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称之为“近代舆论骄子”。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清末民初这一时期的图书馆规章管窥图书馆借阅制度,从不准携出、收费服务、闭架服务、特别优待券制度、服务时间等方面爬梳借阅制度的概貌,揭示清末民初图书馆借阅制度受到日本图书馆制度影响的特征,进一步厘清近代图书馆事业早期发展的史实。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藏书楼是近代图书馆的初级形式,近代图书馆则是古代藏书楼的高级阶段,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西方传教士是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促进者;清末民初知识分子是西方图书馆观念的"传播者",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的"扬弃者",是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奠基者";中国近代图书馆既不是"国故"也不是"舶来品",它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它的根在中国,它开放和谐、兼容并蓄.由此可见,近代图书馆产生的全球性和地域性,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决定了研究近代图书馆的历史必须具备全球视角.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是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框架性、指导性文件,不仅对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以及中华文化数据库建设,而且对提升图书馆服务数字化水平,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知识服务新业态,都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为图书馆转型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标志着以数字转型为主导、以虚实融合为特征的“业态重塑”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图书馆要乘势而行,通过追求与现代技术的同步发展、追求与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和追求与国际图书馆事业的同步发展,开创图书馆“业态重塑”的新局面。第二,图书馆要开拓创新,建设开放、规范和互联的新一代共享知识库,并致力于实现从“以藏为主”到“以用为主”的转变、从专业本位到社会分享的转变和从数据孤岛到全球共建的转变。第三,提出学习贯彻《意见》的三点建议:深入学习和贯彻《意见》精神,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中凸显图书馆特有的资源优势和专业贡献;大力推进和提升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刻苦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在新一轮“业态重塑”中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9.
清末各地图书馆创建述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古代的藏书楼到图书馆,其转型始于清末.清末图书馆经历了三次创建热潮.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经过数千年历史演变的中国藏书机构和体系被近代图书馆所取代。河南图书馆是清末民初图书馆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发挥了传承地域文化、发展社会教育、启蒙民众知识的功能,同时兼有视野开阔及可持续性不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杜定友访日开启中日图书馆学双向交流的“鯻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中日图书馆界的交流基本上以中国学习日本为主,1926年夏杜定友访日向日本图书馆界展示了中国图书馆学家的风采,以间宫不二雄为首的日本图书馆界,不仅全盘接受了杜定友首创的由“图书馆”三字简写而成的新字“鯻”,而且先后创办以《鯻》和《鯻研究》命名的图书馆学期刊,在为日本图书馆界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的同时,积极开展与中国图书馆界的学术交流,从此中日图书馆学实现了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期的近20年,开创了中国近代图书馆时代,产生了多个由政府颁布的图书馆法规,此时期所形成的学术思想,其主要特征可表述为:完成了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组织结构转型,学术思想假途日本而输入,引入学术思想的多元化,学人在转型过程中的近代知识分子特征和“偶尔涉及图书馆”的特征,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的事件、人物和学术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13.
翟志宏 《兰台世界》2008,(10):53-54
从古代的藏书楼到图书馆,其转型始于清末。清末图书馆经历了三次创建热潮。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中国兴起了创建图书馆的热潮,从中央到各省以至大学、机关、团体,都建立了图书馆。这是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重要方面,是与古代藏书楼迥异的新事物。但在落后的社会条件下,这一事业步履维艰,为此,李大钊等先驱者做了不少努力。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不仅传播了文化知识,也为后人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李博 《兰台世界》2006,(12X):53-54
中国图书馆和藏书事业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由远古的藏书楼,到近代的图书馆,再到现代图书馆,其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以“藏”为本到以“用”为本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闻天地》2010,(8):34-40
本期讲述有"中国第一文化家族"之名的湘潭黎氏家族,从清末民初到文革结束这段历史时期中"黎氏八骏"的人生传奇,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中国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文明兴起的过程,也感受那一代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民族兴盛而奋斗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谢菊莲 《新闻世界》2014,(10):18-20
顺应媒体发展趋势,打造全媒体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共识。从事一线采编的媒体工作人员必然要融入到这种全媒体变革中,在采写技能、理念、文风及个人素养等各个层面实现全面转型。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媒体为何要向全媒体转型,解析转型途中的困惑,论述了全媒体如何渗入日报常态化报道,从而引导传统媒体记者转变思维方式、开阔新闻视野、提升个人素养、改进采写技能、实现文风转变,向全媒体顺利转型挺进,真正实现从“一专”到“多能”。  相似文献   

18.
王懋镕是清末民初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转型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曾参与过湖南图书馆的扩建,并先后任职于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但学界对其生平及其图书馆生涯知之甚少。文章梳理了王懋镕在湖南图书馆、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的工作履历,对其图书馆学成就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王懋镕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的早期发展,以及在推动日本图书馆思想传入国内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清末民初苏中地区(扬州、泰州、南通)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过程的描述,总结其启动与发展的模式与特点,并对其与苏南近代图书馆事业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清末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他在我国近代新闻史上占有其独特的地位。他在清末民初不但拥有大量的读者,而且他所创造的一种报章文体——“新文体”,在五四运动之前风靡一时,影响很大。康有为、梁启超是变法运动的启蒙者与领导者。梁启超的“新文体”是适应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