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广东农民运动,兴起早,发展快,威力大,广大贫苦农民响应党的号召,纷纷组织起来,同地主豪绅英勇地进行经济、政治和军事的激烈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的封建势力及其支持者帝国主义,加速了当时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有力地支持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为我党领导农民运动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在中国人民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广东农民运动,科学地研究和总结它的历史经验,对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地宣传党的历史,激励人们向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东,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工作的重点,实际上也就在广东.中共广东区委在周恩来、陈延年等同志的领导下,在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协助下,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从广东的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调动了全区党员的积极性,深入发动以工农为中心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群众运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高潮.在中共广东区委的组织、影响和推动下,广东的革命政府迅速取得了东征军阀陈炯明,南讨军阀邓本殷,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胜利,为北伐战争的进行,建立了稳固的后方,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广东区委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伟大功绩,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章.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在密布全国的军阀混战的阴霾中,百色起义胜利了。它象长空的惊雷,震撼了广西右江大地。在邓小平、张云逸同志领导下的百色起义,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创造了右江工农民主政权,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系列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革命起义之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和红色政权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百色起义跟随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象湘鄂赣闽数省革命斗争一样,从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发展到武装起义和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它是广西农民革命斗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进行兵运工作和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百色起义的胜利,又一次证明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继续坚持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4.
讲授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及党产生后如何在党的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与组织之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并用先烈们英勇牺牲、艰苦奋斗的事迹来教育青年一代,继承先烈革命传统,克服一切困难,建设好社会主义社会,是当前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献就历史发展为线索,将这个时期有关主要报刊重点地作一简略介绍,以作搜集资料的一些参考。一五四运动时期的革命报刊辛亥革命埋葬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翻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借以统治中国的清代王朝,建立起民国,这是它伟大的历史功绩;但革命  相似文献   

5.
《呐喊》与《徬徨》主要反映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到1925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前这一历史时期旧中国的社会生活现实。这两部小说创作的年代,正是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跨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这时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在辛亥革命以后已经充分暴露出它的无力,从“五四”开始,历史已经进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但革命的风暴还在前面,无产阶级暂时还没有和农民结合起来,广大人民还过着落后、痛苦的生活,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北伐战争的时间、目的、对象、主要战场和胜利进军的原因。 2.要求学生认识,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所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全国王农运动的高涨,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严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二、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三、教具: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四、教学过程: (教师联系旧知识提问学生)“哪位同学根据前两章学过的内容谈谈当时我国处在什么样的革命形势?”(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补充)北伐战争之前,由于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五卅”运动掀起了全国反帝高潮,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的胜利,使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统一和巩固。  相似文献   

7.
中国革命的历史业已证明,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仰仗的最广大的动力、最可靠的同盟者是农民阶级。毛泽东在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综合阐述了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世界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别国无产阶级没有的三个特殊优点,其中第三点便是:由于从破产农民出身的成分占多数,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的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便利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援引这一特点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词典云:“我国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的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于当代史学界普遍把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认同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观点,笔者甚疑之。现不揣浅薄,就此发表一点拙见,与通家共商榷。 一、关于社会革命性质标志的辨析 近现代世界历史上足以影响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社会革命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资产阶级革命,一类是社会主义革命。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结果是国家政权由封建地主阶级手中转到资产阶级手中,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所谓社会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的革命。”试比较资产阶级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在概念内涵上质的区别,一般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领导阶级不同,前为资产阶级,后为无产阶级;二是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不同,前者革命对象为地主阶级,革命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后者革命对象为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是推翻资本主义和  相似文献   

9.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而斗争的民主革命,实际上是环绕着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的土地问题进行的,"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实行了彻底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从经济上和政治上翻了身,从而充分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参加并领导下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战争.它曾经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军阀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但最终却遭到了失败.这次革命战争之所以遭到失败,除了国内外反革命联合力量过于强大,受帝国主义支持的蒋汪集团分裂统一战线、叛变革命等客观原因外,最重要的是主观上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对于革命的错误指导.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最近有些同志提出了异议,认为当时无产阶级对领导权问题的认识不足,力量不大,组织上没有掌握住整个革命运动的进程,因而,只起了部分的领导作用,实际上没有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我则以为,大革命的初期和中期,亦即大革命胜利发展的时期,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基本上实现了对革命的领导权,而后期,则因犯了放弃领导权的错误,导致了革命的失败。但总的来说,第一次大革命运动从其组织、发动、胜利到逐步失败,都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作用。因此,认为无产阶级发动和领导了第一次大革命运动这样一个论断,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因而是站得住脚的。  相似文献   

12.
自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兴中会”,中经1905年创立中国同盟会和1923年改组中国国民党这三个历史阶级,孙中山先后三次制订在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策。虽然这些决策都没有导致革命的最后胜利,但从中可以窥探,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思想,同他的民主革命思想同步发展,从依靠会党、新军,到最后同中国共产党人结成统一战线,依靠工农群众,既推动了旧民主革命的发展,使广东武装起义斗争成为辛亥武昌起义的先声,又推动了新民主革命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胜利之奠基石。  相似文献   

13.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也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即有部分同志和地方组织开始注意农民运动,毛泽东就是一个杰出代表。他从党的成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大力从事农民运动,并对中国农民运动进行实地调查和深入研究,总结农民运动的丰富经验,写下了多篇重要论著,为党领导农民运动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篇目中的最后一章。通过本章教学,将使学生认识到,这是自“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一次最严重的挫折,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遭到的一次最重大的损失,从而导致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失败。同时表明,中国革命的历程是十分艰巨的、又是非常复杂的;年轻的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失败中总结与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将继续不屈不挠地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5.
1924年10月的广州商团叛乱,是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买办势力,妄图推翻以孙中山为首的广东革命政府,破坏中国革命的严重反革命事件。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左派和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下,平定商团叛乱,是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一项重大决策。 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由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工农革命群众运动的发展,使广东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根据地和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中心。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封建买办势力为了破  相似文献   

16.
广东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摇篮。在这里,发生过名闻中外的、在世界职工运动史上持续最久(一年半)的“省港大罢工”;成立过中国第一个工农民主专政政权——海陆丰工农政府;也出现过东方第一个苏维埃——广州公社。在第二、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年代里,广东革命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组织了游击队,与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匪帮进行了英勇的艰苦的斗争,一直坚持到解放。  相似文献   

17.
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中国人民第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革命的打击目标主要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革命力量的组合是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形式结成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心在城市,革命的道路是由城市到乡村;反动力量比较强大,特别是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右翼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叛变革命,而当时还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未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陷于失败.  相似文献   

18.
教育工会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自己的组织,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又担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教师是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教育界出现了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小组,涌现了李大钊、毛泽东等许多著名的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少地方建立了教师团体,他们团结起来,为争取自身的权利,为争取革命的胜利,同工人运动、学生运动互相配合,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  相似文献   

19.
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改革以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农村居于主导地位的。不公平的土地占有关系和使用关系使得农民深受剥削,也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工商业的发展。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开展了一场长期的、曲折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斗争。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进行土地改革。从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到提高农业产量、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出发实行土地公有化。各项土地政策不断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20.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无产阶级进行的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得已的选择.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