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缙夫 《今日科苑》2005,(1):40-40
从20世纪90年开始,塑料地膜、塑料大棚迅速从城郊发展到大田,从北方发展到南方,从平原发展到丘陵山区。如果没有塑料大棚,北京市的居民可能至今还在靠储藏大白菜过冬。按中国北方居民冬天每天吃0.5元的大棚菜计算,每天,塑料大棚产生的经济价值在1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创新》2005,(1):39-39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塑料地膜、塑料大棚迅速从城郊发展到大田,从北方发展到南方,从平原发展到丘陵山区。如果没有塑料大棚,北京市的居民可能至今还在靠储藏大白菜过冬。按中国北方居民冬天每天吃0郾5元的大棚菜计算,每天,塑料大棚产生的经济价值在1亿元以上。塑料大棚因此被称  相似文献   

3.
微型电动组合耕作机李万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天然营养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要求“菜篮子”中的蔬菜常年新鲜。为了适应这一新的要求,北方地区塑料大棚蔬菜应运而生,井有逐年发展的势头。但同时,塑料大棚也给众多的菜农带来了耕作方面的不便。为了克服这一困...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北方塑料大棚育苗的技术,通过塑料大棚的建造、培育技术的简介,初步讲解了培育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科普知识     
实用技术塑料大棚内的有害气体和防除方法近几年来,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日益增多。由于塑料大棚密封较严,空气不对流,极易积存氨气、一氧化碳、亚硝酸、亚硫酸和塑料制品散发的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所以要经常检查和防除。一、氨气棚室内的氨气,主要来自未经腐熟的鸡粪、猪粪、马粪和饼肥等有机肥料,肥料在高温下发酵时,产生出大量氨气,越积越多;其次是大量施用碳酸氢铵和撒施尿素产生的氨气。棚内的氨气浓度达到5~10毫克/升时,作物就会中毒。其中毒症状是,花、幼叶、幼果等幼嫩组织先发生褐变…  相似文献   

6.
在冬季寒冷的北方农村,可以看到很多半圆形的白色塑料大棚匍匐在田野,有些地方成片联组,蔚为壮观。尽管室外气温早已不适于作物生长,大地一片枯黄;但大棚内,却是绿色满目,郁郁葱葱,空气湿润,简直是冬天里的春天。改革开放之后,塑料大棚在北方农村得到了大规模推广。蔬菜大棚成了许多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也为城乡人民提供了大量反季节蔬菜和果品,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最近,我们收到了辽宁省抚顺市李石经济开发区大南乡南瓦村的张野等听众的来信,他们想知道,塑料大棚除了种蔬菜,还能干什么用?也就是说,如何综合利用塑料大棚来提高效益?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  相似文献   

7.
西宁地区保护地土壤养分与蔬菜施肥技术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1999年,通过对西宁三区一县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等68块保护地的土壤养分含量测定,施肥技术调查,并以山东寿光蔬菜基地5个标准养分级别为依据,对西宁地区保护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估,提出施肥技术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科信 《内江科技》2002,(1):37-37
采用塑料大棚养蚕新技术,每张蚕种可比过去增收近百元,节约成本30%以上。 首先构造好塑料大棚: 大棚要选建在地势高爽、通风日照条件好的地方,坐北朝南,四周挖好排水沟,防雨后积水。棚的两端和每间隔4米分别立2.3-2.4米的柱子3根。下端埋入土中,一般棚高  相似文献   

9.
高效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日光温室在采光性、保温性等方面均优于塑料大棚,实践证明,只要加强栽培管理,就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区近年来研制改进的新型高效日光温室的结构参数与性能指标,结合该类型温室的试验、示范及生产应用情况,总结了相关栽培技术,对促进高效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在我区的推广应用,通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论塑料大棚饲草生产技术与发展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塑料大棚(简称大棚)种植饲草是一项新的生产技术,它的出现不仅开辟了一条新的饲草生产途径,也提出了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上,进一步优化设计饲草的轮供系统,引进和种植优质、高产、迅生饲草品种,可使每亩大棚饲草的周年产量突破2.5万kg。这项技术对于缓解退化草地饲草供需矛盾将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发展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1.
刘洋 《今日科苑》2007,(19):53-53
如今,凭借塑料大棚技术,我国作物栽培已经扩展至任意时节,栽培的区域已大面积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推移,许多瓜果蔬菜在高寒地区落地生根,这项技术的推广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为国家创造了千百亿元的经济效益,塑料大棚因此被称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那么是谁发明了塑料大棚呢?就是他,山西农业大学教授、薄膜农业研究专家赵鸿钧。塑料大棚之父赵鸿钧,1937年生,山西孝义人。1960年毕业于山西农学院(今山西农业大学),曾任山西农业大学园艺系主任,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一直从事蔬菜设施园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我国最早研究塑料薄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专家之一,也是这一课题全国攻关协作研究的组织者和牵头人。1953年,还在上学期间,赵鸿钧就发现利用旧塑料包装覆盖蔬菜地能使地温提高1~9℃,这一发现后来被称为"太谷地膜",比美国夏威夷开展的地膜研究还要早。这一次偶然的发现成了他人生的转折  相似文献   

12.
关树森  曲俏 《西藏科技》1996,(2):42-43,80
向日葵在西藏生长良好,产量较高,可以做为一种油料作物大面积种植;大豆在西藏生长较好,能正常成熟,有一定的收获,可以大面积试验种;落花生在塑料大棚内生长良好,在自然条件下能生长,产量较低;芝麻在塑棚条件能生长,但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3.
具有点灯、发电、炊事、烧锅炉,为塑料大棚保温、增温,保鲜水果等用途的沼气能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正发挥着它前所未有的功效为社会及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在我省乐都县浅山干旱山区开展了雨水集蓄大田补灌和蔬菜微灌试验,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大田补灌可增产50%以上,露地蔬菜微灌和塑料大棚蔬菜滴灌也取得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的援助下,我们从该所东南沿海无土栽培中心引进了FCH水培系统,并在拉萨利用塑料大棚进行水培法栽培黄瓜、樱桃番茄,取得成功,首开西藏无土栽培的记录.  相似文献   

16.
李冬 《内江科技》2001,(4):38-38
使大棚多采集阳光,对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有重要作用。主要措施是: (一)合理布局。在塑料大棚内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时,应遵循“北高南低”的原则,使植株高矮错落有序,尽量减少互相遮挡现  相似文献   

17.
<正> 今年,河口区科委对“滨海盐碱地塑料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开发试验”、“苹果幼树早期丰产技术开发试验”、“枣粮间作技术推广”、“棉花高产简化栽培技术”等农业试验开发项目实行挂牌立标,收到了较  相似文献   

18.
现在保护地蔬菜发展得比较快,全国的保护地面积已经达到80万公顷左右,其中有一部分是日光温室,日光温室在华北、东北地区可能有13万公顷多。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是农民致富的主要来源。去年的秋茬菜有两种,一种是比较耐冷的蔬菜,比如芹菜、油菜,这些菜还是比较好  相似文献   

19.
王道泽 《科技通报》1999,15(4):297-300
阐述了浙西山区杂交水稻春制的有利气候条件和不利气候对春制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性技术措施,主要是中熟组合春制父本塑料大棚统一育秧,确定适宜的父母本播差及播期,及时预测和调节花期,加强肥水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莴笋具有高产、穗产、抗病虫,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作物,莴笋一般十二月中下旬育苗,二月中旬栽植,五月初采收上市,亩产6500-7000kg产值9750元,亩重收入9000元,经济效益高。为提高产量,确保品质,笔者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了冬季塑料大棚莴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