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诚实和信任,写完后引导学生读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全文,找出含有课题的那句话,用横线画出。 (生交流读句子,师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评析:直奔中心,既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再一次感知课文,也为更好地讲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片段一(苏教版四年级《诚实与信任》)(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感悟了文本,品味了文字后)师:同学们,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文中的我和小红车的主人未曾谋面,而车主却为什么要一再地感谢我呢?生:因为他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地留下了字条。师:那么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字条呢?上面写了些什么呢?(学生快速地把书浏览了  相似文献   

3.
第一课时(一)师: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必须”两个字用红笔写出)师:谁来读?(生读课题)你有什么发现?生:课文题目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的话。题目中有一个双引号。师:你有一个重要的发现。生:“必须”两个字是用红笔写的。师:猜猜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生:是为了强调一个人说话的语气。师:对。这是一个人说的话,一般在“说”的后边加上冒号。(板书:)这是谁说的话?(爸爸)(板书:爸爸)师:爸爸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放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画画带有生字的词。让老师听到你的声音,看到你的努力。评:自然…  相似文献   

4.
循着"预设"探究文本 我教《诚实与信任》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从题目人手提出问题,而后抓住学生提出的"为什么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个问题,直奔中心句——(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随后,我让学生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我"的"诚实和信任"的语句.  相似文献   

5.
阅读《诚实和信任》,一学生质疑:"我觉得文中的‘我'不完全信任小红车的主人?如果信任,为什么要让他寄购货单据呢?"问题突如其来,教者没有自己直接回答,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这一来课上便出现了意外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一从年龄入手,建构萧红形象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参观、欣赏一座园子,一座八九十年前我国东北呼兰河边的园子。园子里有两个主人——一个是祖父,一个是"我"。(板书:我和祖父的园子。生齐读)这里的"我"是谁呢?生:萧红。师:关于萧红,你有哪些了解?生:萧红是一位女作家。生:萧红的原名叫张乃莹,她31岁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7.
思品课开始,老师板书课题《诚实比满分更重要》后说:诚实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诚实的孩子,人人喜欢。“满分”是重要的,“诚实”也是重要的。那么,为什么“诚实比满分更重要”呢?请大家自学课文。(生自读课文) 师:(抽拉一张满分的语文试卷的投影片,并在“立既”上停住)平平发现了“立即”写成“立既”,教师却打√后,为什么他犹豫起来?告诉老师会怎样? 生:告诉老师,就是让分数改正过来,这样平平就得不到满分了。生:平平在进行思想斗争,要诚实,还是要满分口师:平平后来怎样做呢?请看课文2-6节。“平平想起上学期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是怎样的事?  相似文献   

8.
[教学案例] 我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一课时,在总结全文时问学生:"读了这一篇文章,你都读懂了什么?"(按照我的意图,就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述来强化他们对诚实与信任的理解)学生听了我的问题后,纷纷举起了小手,看来他们一定有好多意见要表达. 生1:我读懂了本课的十个生字,并且知道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生2:我读懂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谅解,不计较得失. 生3:我读懂了人与人之间只要有了诚实和信任,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生4:我读懂了一个人要学会勇于承担责任,做错了事情就不能逃避.  相似文献   

9.
汤荣梅 《教师》2012,(31):92-92
《诚实和信任》是苏教版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  相似文献   

10.
片段一(苏教版四年级《诚实与信任》)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感悟了文本,品味了文字后) 师:同学们,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文中的“我”和小红车的主人未曾谋面,而车主却为什么要一再地感谢“我”呢?  相似文献   

11.
正文本解读与教学内容预设《诚实与信任》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课文,记叙了"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令对方十分感动的事,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教学实录] 师:大家认识我吗?我姓于.(板书"于")这是干勾"于".(生笑)为什么说是干勾"于"呢? 生:(很自信地说)一个"干"字加上勾,就是干勾"于". 师:同学们可以怎样称呼我?  相似文献   

13.
师: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那就给大家讲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吧。(故事略)听完故事,想说些什么吗?(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3 4=4 3)师: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板书这句话。)师:其他同学呢?(见没有补充)老师的发现和他很相  相似文献   

14.
徐月琴 《新课程研究》2009,(10):136-137
一、教材及教学意图说明 《诚实与信任》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我”不小心将停在路边的小红车的反光镜碰坏了,并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了字条给小红车的主人,最后小红车的主人打来电话向我表示感谢这件事,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美好的品质——“诚实与信任”,即“诚信”。如何让小学生理解诚信,特别是如何理解“对别人信任也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是这一节阅读教学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15.
一 设问导入,了解学情,揭示"岩石书"◆◆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咱们共同学习—— 生:(齐)《最大的"书"》. 师:小手伸出来跟我写课题—— (生边书空边说笔顺) 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 生:最大的书. 师:预习时,读了这个课题,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生:最大的书有多大呢? 生:最大的书是什么? 生:"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师:你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板书问号)课文预习了,说说读了几遍.  相似文献   

16.
左婧 《教师》2014,(31):78-79
正一、快乐尝试,习作前指导师:(出示一盒奶酪神秘地说)同学们,瞧,我带来了什么?生:饼干。生:牛奶。师:是吗?谁再来猜猜!生:糖果?师:(摇头并板书:奶酪?)我手里的是一盒奶酪。师:现在,我们就用它来做个游戏。小小的的一盒奶酪,谁能吹倒它?(板书:谁"动"了我的)生:(齐读)谁动了我的奶酪?师:注意时间三十秒,方法:吹!谁愿意来试试?(学生跃跃欲试,纷纷举手)师:这样吧,我们推荐一个,力气最大,最会吹的——学生推荐班上最壮实  相似文献   

17.
板块一师:课文中的生字词都认识了吗?生:(齐)认识了。(板书:悤)师:认识吗?生:不认识。师:现在人一般人都不认识。(众笑)这是一个古体形声字,念cōng,"悤"的本义是"窗",古时候的窗有一格一格的小格子。"悤"又表示一个人的心情就像窗户上的小格子一样的多,一样的乱,又有心神不定、匆忙的意思。(板书:怱)师:念什么?生:cōng。师:聪明!这两个都是"匆"的古体字,(板书:匆)表示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8.
《诚实和信任》是国标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驱车回家时,因夜深天黑,不小心撞碎了停靠在路边的小红车的反光镜,后来双方通过电话解决了问题,从中体现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19.
学生尽管小,但他们对语言材料所含的思想却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不可采用强硬的办法、语气强迫学生接受,而应该重在引导。我在教学《诚实与信任》一文时,一位学生突然提出疑问“:‘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无意中撞坏了小红车的车灯,为什么不跑走,而要留下字条呢?如果是我,就跑,反正没人知道。”此时如果严厉批评,驳斥学生的说法,他未必一下子接受。于是,我采用以下几步,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辨明是非。一、读一读,找一找让学生仔细默读“我”和小红车主人的话,找出小红车主人对“我”这种诚实表现的态度:1.不要修理费;2.一再…  相似文献   

20.
《诚实与信任》讲述了“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深刻揭示了诚实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从而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