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击     
江西地震 10岁的江西女孩刘慧在地震 中失去了妈妈。11月26日8 时,江西九江、瑞昌发生5.7 级地震。九江、南昌、湖北武 汉、黄冈、黄石及安徽宿松县 有明显震感。截至27日,地 震造成13人死亡,8000余人 不同程度受伤,60余万人被 转移安置。(左)  相似文献   

2.
李文 《新闻实践》2013,(9):54-55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截至4月24日,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在经历了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后,尤其是在借鉴了2011年日本媒体对日本东海岸9.0级强烈地震的报道之后,国内媒体在芦山地震中的灾难报道究竟取得了哪些进步,又存在哪些不足?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当中,江西交通广播采写选送的广播消息:《九江发生5.7级地震,震区主干道交通安全畅通》一稿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此稿是全国媒体中最早准确、权威发布九江地震消息的报道,稿件充分发挥了广播优势、体现了广播专业频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地震灾难岂能成媒体狂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九江2005年11月26日发生5.7级地震,然而,就是这样一起灾难却成了一些媒体难得的新闻“盛宴”和“狂欢”。地震发生的次日,我正在湖北某地,当地的几家都市类报纸都拿出优势质量和数量的版面来“迎接”这场也许对他们看来是难得的报道“机遇”。有一份24版(其中尚有1个整版的  相似文献   

5.
很不幸,我国去年十一二月份发生了几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例如,11月13日吉林省吉林市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成百吨有毒的化学品苯流人松花江。吉林省政府直到18日才通报黑龙江省政府松花江水已被污染。哈尔滨市政府21日发布25号公告,声称管道维修而停水4天,10小时后在26、27号公告中才改口说是江水被污染而停水。再如,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间发生5.7级地震,当时室外气温在0摄氏度上下.大批救援帐篷和其他物资运往灾区.  相似文献   

6.
人类历史上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地震发生在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7.5级地震死亡人数为5000人,次此灾难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000亿美元,让中国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7.8级强烈地震导致24.2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全国大部分媒体对汶川地震做了大量新闻报道,较之于以前历次的灾害性报道,它完成了从救灾报道到受灾报道的演变,信息传播呈现出时效快、透明度高和立体传播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新闻管制尺度的适当放宽和策略的转变。新闻管制的进步,带来的是媒体强有力的报道和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位于江西省九江县、瑞昌市交界处的九江县发生5.7级地震,9时15分,据地震发生仅26分钟,“江西九江发生地震南昌已无安全问题”的消息通过大江网对外公开发布.并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  相似文献   

9.
周烨 《新闻爱好者》2011,(22):30-3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1.
今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0万平方公里的受灾面积、6万多人的遇难,以及多家媒体、多种渠道的独家报道,吸引了受众、赚足了人们的眼泪。可是10月5日发生的新疆乌恰大地震,却没有受到这般待遇,地震发生第3天,媒体才陆续做出了反应,简单介绍基本情况就草草收尾。反而同一时间发生的西藏地震,由于伤亡人数多于新疆,报道力度要大得多。这种报道差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1月26日九江发生的5.7级地震,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作为市委机关报的《九江日报》,反应迅速,周密部署,有序应对,及时传达了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发布震情预测公告,及时报道灾情,全面报道抗震救灾工作.关键时刻,充分体现了党报的主流媒体作用,发挥了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作用,做到了正确指导、稳定人心、引导舆论、促进救灾.  相似文献   

13.
江西九江11月26日发生了5.7级地震,余震波及到周边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县市。然而,就是这样一起灾难却成了少数媒体所谓的新闻“盛宴”。地震发生的次日,我正在湖北某地,当地的几家都市类报纸都拿出大量版面来关注此事。但在一些报纸上,严肃的灾难新闻被娱乐化和琐碎化了。比如有的报纸把视角集中在“金丝猴上窜下跳”“鱼儿受惊‘难上钩’”这些动物的“体验”上了;有的把注意力集中在地震成婚礼上热门话题”“裹着被子跑下楼”“街上的电线在跳舞”这些市民讲述的琐事上了;有的“特派记者”虽然到了灾区,看到和采访的也就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媒科技》2008,(5):10-1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媒体迅速做出反应,立即派遣报道小组奔赴地震地区,进行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15.
彭剑 《新闻前哨》2005,(2):10-11
灾难事件具有强烈的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非同一般的惨烈性与毁灭性,带给人类无尽的心理恐怖与创痛感,因而,一旦发生,便迅速成为媒体倾力报道的主角和读争睹的热点新闻。从地域角度划分,灾难事件新闻分为本地灾难新闻与非本地灾难新闻。2004年12月26日早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近40年全球最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并波及东南亚8国,死亡人数在15.5万以上。  相似文献   

16.
2007年6月15日,广东佛山发生的一起撞桥事故,引起国内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广东九江大桥被撞垮塌》(新华日报6月16日),《广东佛山九江大桥被撞塌》(常州日报6月16日),《325国道九江大桥被运沙船撞断》(南方日报6月16日)等等,各家媒体争相报道。扬  相似文献   

17.
9月23日,日本新潟发生地震.这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以来日本发生的破坏最严重的地震,地震烈度也与阪神大地震相同,同为7度;大地震中除了死伤2000多人之外,还造成9万人左右有家难回.日本媒体非常重视并迅速投入这一突发事件报道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周刊》2005,(38):12-13
10月8日上午,里氏7.6级地震袭击南亚次大陆的城市和村庄,巴基斯坦数个村镇被夷为平地,震中距首都伊斯兰堡约95公里,地震波及印度、阿富汗、巴控克什米尔、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据巴基斯坦《每日时报》报道,巴基斯坦官方证实的地震死亡人数已上升至20745人,但据10日的非官方估计,死亡人数已超过5万人。  相似文献   

19.
张海波 《青年记者》2006,(19):39-40
一起特大火灾突发,10人死亡,另有2人受伤。人命关天,本应是值得媒体报道、群众关注的一则重大新闻。然而,8月10日,昆明市的一个沙发作坊发生死亡10人的特大火灾后,国内媒体的报道却多少让人失望。  相似文献   

20.
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5.7级地震,之后余震不断,造成当地受灾,人员伤亡、房屋倒塌、道路阻断、供水中断,灾害造成当地经济受到重创。在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昭通日报社的记者始终奋战在最前线进行报道,表现出主流媒体及其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在记者节前夕,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秘书处专门发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