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长期以来,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案件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英、法等欧洲国家及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校园暴力案件近年来急剧增多,特别是美国频频发生校园枪杀惨案,使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殿堂的学校,变成了危险地带。校园暴力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青少年犯罪的特殊类型和青少年受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对校园暴力的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2007,(5)
“校园暴力”案件在全国十分普遍。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校园暴力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既是一个新闻名词,也是一个社会名词。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校园暴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4.
张建锋 《甘肃教育》2014,(16):22-22
正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屡禁不止,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校园暴力不仅给孩子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更给他们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伤痕。面对不断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我们应该深思它发生的原因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一、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1.校园周边环境恶劣是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当前,传播暴力、色情文化的最主要的场所和途径就是网吧,娱乐场所以及不健康报刊。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中,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色情场面。一些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不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业主受经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国校园暴力事件中的很多施暴者将其施暴过程录制成视频上传、分享,影响恶劣。所以,如何有效地预防校园暴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校园暴力引起重视,直到今天,校园暴力在日本仍被视为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日两国校园暴力现象发生的原因,给出一些相对合理的解决措施,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五个维度预防我国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美国校园暴力走向及其治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暴力是一个国际性的社会问题,在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经济状况的国家都有发生,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预防和正确处理校园暴力.不仅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将有助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减少社会上青少年犯罪的数量。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美国学校暴力的走向和特点.介绍了美国学校安全管理的政策和计划以及暴力防治计划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表明,同伴压力对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存在影响.本研究以高中生为对象,探究消极同伴压力对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校园暴力在男生中的检出率较低但频次较高,在女生中的检出率较高但频次较低,高二学生的校园暴力检出率明显高于高一学生.值得关注的是,心理暴力在高中生中发生的频次高于身体暴力.另外,消极同伴压力越大,校园暴力发生频次越高,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预防青少年校园网络暴力的发生,帮助青少年正确处理网络暴力事件,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联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引导青少年绿色上网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主要围绕校园网络暴力的成因与有效干预策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校园暴力近年有不断升级的势头,已经超出打架斗殴的可控范围,个别地方甚至正在演变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出现了敲诈、勒索、抢劫、杀人等恶性案件.青少年犯罪中校园暴力现象的发展趋势已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分析、研究校园暴力存在的原因与条件,积极寻找有效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黎志全 《中学文科》2007,(5):112-112
一、校园暴力行为的分析 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和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客观因素交错在一起,互相影响。通过几起校园暴力案例的剖析,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媒体常有一些校园自杀、校园暴力和巾学生伤害动物等案件的报道,触目惊心的案发现场的画面让人不得不震惊:这些青少年为什么要任意践踏动物的生命,为什么他们竟视别人的生命如草芥,为什么时值花季的他们不去珍爱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第二反抗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时期。这一时期矛盾和迷茫的心理状态,使得青少年容易采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发生在“第二反抗期”的校园暴力,呈现暴力方式多样化、转移责任、实施过程中有“从众”现象等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二反抗期”内的“攻击性倾向”、心理支撑系统缺乏、来自媒体的“暴力”模仿以及学校教育功能的缺失等方面的原因。为避免发生在“第二反抗期”的校园暴力,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维的预防和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13.
校园暴力同学校的历史一样久远,是在学校实施正常管理和教育职能期间,发生于校园内部及其周边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随着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逐步升温,校园暴力事件对青少年、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学生、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自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探索怎样的校园保护体制来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是现阶段解决校园暴力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出现在我们眼前且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扰乱社会发展,给国家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一定的阻碍。2015年法制监测中心统计结果显示,山东省校园暴力事件的爆发率为全国各地之最。本文希望通过探究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降低其发生率,给青少年一片成长净土。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深入研究发现,校园暴力现象和暴力倾向是直接或间接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经调查发现,在广大的农村普通高中学段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存在一定的校园暴力现象。据有关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表示,如果对已经出现的校园暴力现象或者苗头不及时加以制止,极有可能演变为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影响农村普通高中校园的单纯性、纯洁性,给在农村普通高中求学的众多学  相似文献   

16.
校园历来被认为是读书做学问的单纯清雅之地,而现今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校园暴力越演越烈,各种校园暴力的报道层出不穷.所谓校园暴力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暴行以及对学校的破坏行为.暴力行为不仅是肢体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也包括了其他如语言伤害、被强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被故意陷害所造成的生理、心理的伤害等.本文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及其在学校管理中如何运用个性的心理学原理,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学记》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结晶,它从学校的视角下提出的教育原则对教师指导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校园暴力现象层出不穷,学校作为校园暴力的主要场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从校园暴力的现状出发,探讨《学记》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对教师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从而抑制并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内在原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社会的影响对校园暴力的产生负有一定的责任,大众传媒是校园暴力形成的刺激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变化,我国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以及行为方式都开始产生转变。据调查了解,我国未成年犯罪率正在逐年上涨,而校园暴力的行为也在市场发生,因此校园暴力这个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详细分析形成校园暴力的主要成因,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引起了社会关注。社会各界通过思想教育、加强管理及设立相关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校园暴力的发生。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分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为切入点,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青少年校园暴力犯罪方面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最终提出具体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