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每天的言传身教,幼儿在老师身上所学的东西,其实是有所感有所忆的。常常听到家长们这样说:“孩子在家很不听话。不肯自己吃饭,还不讲礼貌,他最听你们老师的话了,请老师帮我教教他。”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是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会表现出追求独立的个性,不像小学生那样‘“乖巧”,不会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百依百顺,我行我素,跟老师和家长进行辩论甚至顶嘴的事时有发生,更有甚对老师和家长说的话不论是否正确一概否定,借此来证明自己长大了。于是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大倒苦水:这孩子,以前不知道有多乖,现在越长大越不听话了,你说往东他偏要往西……这些都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孩子“犟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尊重大人,不听话。许多家长还会因此训斥打骂孩子。其实,孩子“犟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你再不听话,就去告诉你老师。”“你再不讲卫生就告诉你的老师。”“你再不做作业就打电话给老师”。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在管教孩子时讲这样的话。有些家长甚至对还未上学的孩子说:“现在不听话.等你上学了就有人管了,  相似文献   

5.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担心他被人欺负,于是有些家长就教给孩子“小朋友欺负你,就告诉老师”之类的话。也有的孩子不用家长教,遇到一点儿小事就去告诉老师。孩子爱告状,那他通常会向老师说什么呢?1“.老师,××打我了。”2“.老师,××不和我玩。”3“.老师,××说话了。”老师,××不听话。”4“.老师,××打小朋友了。”我们可以从孩子说的话看出,发生的都是些小事,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这些小事,孩子也需要处理,也需要应付。如果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处理这些小事得当的话,可以为其长大后处理大事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家长别小看了孩子处理…  相似文献   

6.
“今天写字了吗?”“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了吗?”如果孩子说:“我们今天折纸了”或者说“我们今天玩游戏了!”家长心中就会埋怨学校,怎么老玩不学呢?有的家长就在家自己花时间教孩子学习。这些父母认为孩子只有从小忙着认字、做算术才是聪明又爱学习的好孩子,将来才有出息。这就出  相似文献   

7.
小小熊出生没多久,就以为自己长大了。这天早晨,她一起床就对妈妈说:“从今天起,我不要你帮,自己出去找吃的;也不要你陪,自己去外面和朋友玩。”熊妈妈一听,忙说:“这怎么行?你还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傻孩子啊!”“哎呀,妈妈,你怎么能说自己的孩子是傻孩子呢?”小小熊生气了,她最讨厌别人说她傻。她趁妈妈不留神,一溜烟跑出了家门。她在林子里瞎逛着。运气还真好,没逛多久她就看见一个喷喷香的黄罐子。她知道那里面的东西是可以吃的,因为妈妈给她吃过。  相似文献   

8.
放回螳螂     
“朱老师,费凡(化名)在课桌里玩螳螂。”周雨辰一脸郑重地追上我报告。他身后还有好几个孩子推着费凡走上来,还七嘴八舌地说“:快把螳螂拿出来交给老师。”费凡的衣服上有些小草叶和泥土,嘟着嘴不说话。我有些生气,责怪他不听话,说“:要你们不要去草地上打滚,你还跑去抓螳螂,太不像话了,你看,衣服都脏兮兮的了!”费凡耷拉着脑袋,嘀咕着“:我不过是喜欢螳螂嘛!“”喜欢螳螂?真的?”我问“。真的,螳螂可好玩了,它头呈三角形,触角呈细丝状,前腿张开呈镰刀状,我一碰它,它就举起前腿向我示威,可好玩了……”费凡忘了自己正在挨批评,兴奋地介绍起…  相似文献   

9.
在家庭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一件什么东西,这时家长出于某种原因把那件东西拿走了,有的孩子哭闹几声就作罢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止,大有不把东西拿回来誓不罢休的劲头。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种表现的孩子,认为这样的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觉得后一种孩子太“犟”“不听话”,是不懂事的孩子。其实,从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看,通常所谓“犟”孩子的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韧性。如果家长善于观察与利用孩子身上所蕴藏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诱发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身边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每逢双休日,许多孩子会出现在各种兴趣班,甚至还有的孩子两天休息日只有半天可以休息,这半天还必须完成学校、兴趣班、家长额外的作业后,才能拥有自己的一点点时间。有的家长、老师经常叮嘱孩子:要和学习好的同学玩,不要和‘坏’孩子玩;要各种菜都吃,不要挑食;要认真听讲积极发  相似文献   

11.
我的孩子今年12岁,上小学6年级,我和爱人都没有兄弟姐妹,奶奶爷爷外公外婆和我们三家就这么一个孩子,对他的疼爱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可是我儿子对所有的爱熟视无睹,以自我为中心。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自私?河北家长李微孩子的自私,除了有本能意识外,主要还跟家长们的误导有关。有些大人们爱逗小孩玩:“宝宝,这个苹果给我吃了。”“宝宝,这个洋娃娃我抱回家啦。”小孩通常会本能地把自己的东西赶紧往身后藏,或者是赶快往自家跑。久而久之,他们的自私心理会越来越强烈,直到有一天连自己的妈妈也不准乱动他手里的东西。有好东西也想不到与别人分享…  相似文献   

12.
元旦前夕,小一班的家长和老师聚集一堂,就怎样对待孩子的任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沈杭凯老师:孩子在2~4岁期间,一般会有一个“反抗期”。心理学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这一时期,一些孩子会出现“反抗”行为,表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了。具体表现为大声哭闹,不听话,非常粘人,一定要买某一样东西,不肯睡觉,等等。这些任性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反抗行为。各位家长,当你的孩子任性、发脾气时,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相似文献   

13.
△孩子自私源于谁“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自私?我对他那么好,可是他一点都不知道心疼我,更别说对别人了……”许多家长发出这样的慨叹。孩子的自私,除了有本能意识外,主要还跟家长们的误导有关。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有责任让孩子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要分担共享的道理,树立关  相似文献   

14.
有些家长总是跟我说:“老师,我家的孩子在家里要是不听话时,我只要说:‘不听不听话,如果不听话,我就告诉你们的老师’。孩子听后总是乖乖的,看这招多灵。”其实,从教育儿童的角度来讲,做家长的别拿“老师”来吓唬孩子.偶尔用“老师”来吓唬孩子是可以的,但总的来说弊大于利.如果是性格内向胆小的幼儿,会对他们产生一种恐怖感,不敢上幼儿园,怕老师,胆子更加变小,  相似文献   

15.
6月,大班孩子家长一定在考虑为孩子选择学校上学的问题了。一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尚小,要不要再晚一些时候上学,更多的家长则为孩子能否顺利实现幼小过渡而发愁。本期,我们特约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在职博士钱志亮老师给家长朋友谈一谈关于孩子要不要提前入学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请来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李静老师和家长朋友谈一谈入学准备的话题。希望本期的“特约谈话”能成为大班幼儿家长的“及时雨”。  相似文献   

16.
张俊 《幼儿教育》2013,(10):16-17
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玩好玩具后从来不收拾,弄得家里乱糟糟的,提醒也没用。有的孩子还不允许家长帮忙收拾。为了这个问题,家长们没少生气。但老师们反映,孩子在幼儿园里整理玩具还是很积极的,真奇怪!下面,让我们走进幼儿园,看看老师们是如何培养孩子整理玩具的习惯的。  相似文献   

17.
今天,学校开家长会,作为班主任,我与每位家长都进行长时间的谈话。许多家长在我这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临走时都留下这样一句话:“孩子不听我的话,他听老师的话,请你多管教。”然后摇摇头,无奈地走了。“孩子不听话”这句话可以说包含了他们所有家长提出的问题。那么请问,什么叫“不听话”,孩子该听你什么话呢?在学校,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在家里,家长是教育者,孩子是受教育者。但是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是有严格界线的,它的角色可以是转化的。你什么时候扮演的是教育者的角色,什么时候不是教育者的角色;你在什么时候施教,你为…  相似文献   

18.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  相似文献   

19.
亲子活动中,有一对祖孙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教师出示教具时。一小男孩跑到教师跟前去拿教师手里的玩具。教师很有耐心地说,先坐回去,老师讲完后给他玩。只见这男孩生气地推了老师一下.而孩子奶奶看见了也不管。我向老师了解情况时,老师哭笑不得地说,谈过了,但这位奶奶就是不听,而且还说自己带的孩子都是研究生、到国外留学过.人家国外提倡自由。老师还告诉我,这男孩2岁半多了还夹着尿不湿.其他家长不解地问她为什么,这位奶奶却说男孩子的注意力不在这儿。在接下来的观察中,我发现这位老人确实有“个性”。  相似文献   

20.
案例:彬彬的父母经常抱怨: "这孩子很不听话,见到喜欢的东西一定要买,不买就不走.""一不高兴就扔东西,打人,真是气死人!""这孩子脾气也非常暴躁.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就拼命哭闹,严重时甚至会咬自己、咬物品以威胁大人."彬彬在幼儿园也经常发脾气、喜欢指挥别人、爱哭等,还会经常无故推打小朋友,损坏他人的东西.老师为此经常向家长投诉,父母觉得很头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