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认同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本质体现。文化认同能够夯实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基础,并为其提供思想保证和方法指导。文化认同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有:从文化的视角,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认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高校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体现,也是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必然要求。文化多样性、价值观多元化、不良网络信息、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等各种因素,对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造成冲击,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挑战。高校应当从文化传承视角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文化育人"理念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大学文化建设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把网络媒体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文化认同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深刻的文化属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文化认同与文化)中突相生相伴,文化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导致文化认同危机,在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危机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了困境与挑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从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视角思考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和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出发,探析了当前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的路径,并提出基于传统文化视角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机制。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成因,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机制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微文化生态下社会主义培育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微信息传播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新方式,微文化性质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障碍,微时代文化传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践路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进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8.
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复杂多样的价值观、不良社会风气、传统文化的缺失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障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周边环境的育人氛围,全方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体系育人平台,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文化认同是实现价值认同的前提,文化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人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其目的是实现人们对"共享价值"的认同,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质上就是文化认同教育。全球化境遇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冲突,导致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现实困境。必须通过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促进文化认同,不断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竭之源。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探讨新形势下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出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