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在变电直流的系统中,所形成的系统是电力企业的节能环保的系统。本文介绍了变电站的光伏直流系统研究方法。其中,先介绍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其次描述了该系统组成结构,以及这种系统的设计的方法,和系统设计方法的过程,以及这些组件的总功率计算方法;接下来分析了光伏控制器研究过程以及方法,和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它的实现方法。最后介绍了组件总功率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光伏控制器的研究方法,系统工作原理,包括它的电源,系统的自动切换装置、蓄电池的充电控制方式和该系统的通信方式。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光伏组件是非稳定电源,为有效利用太阳能,必须对其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论文分析了光伏发电MPPT原理,提出一种基于占空比扰动的MPPT控制方法,在Matlab中建立扰动观察法和增量电导法仿真模型,仿真结果显示两者均能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增量电导法性能要明显优于扰动观察法,但其硬件要求高。研究为光伏发电MPPT算法选择提供了参考,当系统精度要求高,硬件能够满足控制要求,可以选择增量电导法,否则应考虑扰动观察法。  相似文献   

3.
智能分布式微电网供电模式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紧张,而愈来愈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文章在简单介绍智能分布式微电网系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西藏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45.9kW智能分布式光伏微电网系统为例,对影响该光伏系统发电效率的遮挡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随着光伏组件遮挡数量的增多,系统输出功率呈直线下降,且集中式逆变器相对分离式而言下降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4.
以某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光伏组件表面不同灰尘占比及表面温度,得出灰尘及温度对光伏组件发电功率的影响特性,指导电站运营者合理安排光伏组件清洗及安装环境。  相似文献   

5.
光伏组件质量问题分析及安装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国内光伏市场的迅猛发展,光伏组件自身产品质量及光伏组件安装质量控制暴露出的问题日益增多。光伏组件热斑、隐裂、功率衰减等质量问题的大量出现对光伏电站高效稳定运行造成重大影响。同时,光伏组件安装过程管理偏粗犷也给光伏电站稳定运行埋下质量隐患。这背离了光伏电站建设的初衷,也引起了建设单位的广泛关注。通过在光伏组件安装环节从管理层面系统梳理组件安装质量控制有效措施,从而保证光伏电站高效稳定运行已成为当前光伏施工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发电中需要对太阳能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进行跟踪和控制。本文中先根据光伏电池的理论模型原理,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搭建光伏电池的仿真模块,并对光伏电池在温度一定不同的日照强度和日照强度一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输出特性进行仿真,验证该电池模块的实用性。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很多,本文采用常用的增量电导法进行MPPT跟踪控制,简介完原理之后,同样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搭建模块实现增量电导法对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仿真结果显示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2.1MW并网光伏电站为例,深入研究了不同材料光伏组件及同一材料光伏组件在不同跟踪方式下,排除系统故障及维护时间,季节更替、天气转变、温度变化等因素对组件发电效率产生的影响,通过大量实测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归纳出了不同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的变化规律,并针对西北地区气候特征,给出适宜安装的光伏组件。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效益,光伏发电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模糊逻辑算法的光伏组件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了硬件与软件设计,主要探讨了其监控系统的实现过程与最大功率跟踪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使太阳能光伏系统在不同外界条件下均能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以获得足够多的电能,需要对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点进行跟踪(MaximumPowerPointtracing简称MPPT),本论文主要讨论最大功率点跟踪实现基本原理,典型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算法.对每一种控制算法均说明其跟踪原理,分析其优缺点,并说明其主要应用场所.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14)
某公司半导体功率组件产品有品种多(约百余种产品)、拧紧紧固力大(最大紧固力矩达百余牛米、自动设备少(全部采取手工压装的生产方式)的生产特点。近几年功率组件产能为5万套左右,经预测,十三五器件功率组件将有50%增长,手动功率组件装配线最大日产能约150套,不能满足规划需求。目前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急需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组件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构造一种可应用于建筑光伏一体化的聚光光伏组件,在典型天气下对聚光光伏组件的性能展开实验研究,并能接收一部分散射光。这为建筑光伏一体化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对光伏的输出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影响光伏输出的因素。对扰动观察法(PerturbObserve简称PO)在光伏最大功率跟踪(MPPT)中的应用进行了仿真研究,并比较改进前后的扰动观察法对光伏最大功率的跟踪特性。在Matlab仿真环境下,将改进前的扰动观察法和改进后的扰动观察法应用到光伏的最大功率跟踪,可以得出改进的扰动观察法跟踪光伏的最大功率速度更加快速和准确。  相似文献   

13.
光伏电池的功率输出与光照强度和温度有关,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就要对光伏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点进行实时跟踪,从而使光伏电池的效率达到最大。本文根据光伏电池的物理模型,基于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了光伏电池仿真模型,同时对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相应的仿真。  相似文献   

14.
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庆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2):161-162
在光伏系统中,由于光伏电池输出特性受光照强度及环境温度影响很大,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太低,使其不能以最大效率转化为电能输出.最大功率点跟踪是指为充分利用太阳能,控制改变光伏电池阵列的输出电压或电流的方法使阵列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上,根据光伏电池的特性,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在小规模的系统中经常使用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方法提高系统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独立光伏储能交直流微网中光伏出力和负荷投切等易造成功率波动问题,利用铅炭电池储能系统实现微电网内部功率波动平抑和直流电压稳定。首先分析铅炭电池寿命模型及其放电特性,提出了一种通过考虑铅炭电池SOC(Stage of Charge)、协调光伏出力和交直流负荷的功率控制策略。具体根据光伏出力和负荷匹配关系,将储能系统的运行分为四种模式,通过切换控制实时调节储能系统输出功率,使微网各部件的工作状态达到动态平衡。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光伏储能交直流微网仿真模型。仿真运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在各模式下稳定运行,验证了铅炭电池模型及功率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光伏电池如何进行铺设才能达到最优的问题,通过对大同市典型气象年气象数据的分析,确定出小屋最优的铺设方案。按照小屋的建设要求,采用区域填充扫描线算法确定小屋的各外表面的铺设组件阵列和铺设方案并建立非线性优化模型,根据已求出的最优组件序列确定顶面的符合约束条件的最大顶面面积,再结合小屋顶面发电能力最大的特点,将非线性优化模型转化为线性优化模型,最终利用MATLAB编程求解出各项指标。不难看出,优化设计后的小屋投资回报年限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光伏发电已成为我国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作为提高整个光伏发电站效率的核心技术尤显重要。然而,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大小不只是与组件的转换效率、光照时间长短、以及控制器和逆变器等设备的损耗有关系,其中,发电系统中的光伏电缆线上的压降对MPPT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文章通过观察大量的光伏电站发电情况,并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仿真模型,测量电缆压降对光伏发电站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的影响。因此,针对影响采用调整直流电缆等效内阻提高MPPT的工作效率,从而使整个光伏电站的效率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MPPT的三点比较法与登山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介绍了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中的三点比较法和登山法的跟踪原理,详细讨论了它们各自的优劣并作了算法上的比较,指出登山法两大不完善之处;最后得出结论:三点比较法在跟踪稳定性方面效果更好,可应用于光强变化较大的场合;登山法算法简单投入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静止安装的光伏系统。  相似文献   

19.
MPPT的三点比较法与登山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介绍了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中的三点比较法和登山法的跟踪原理,详细讨论了它们各自的优劣并作了算法上的比较,指出登山法两大不完善之处;最后得出结论:三点比较法在跟踪稳定性方面效果更好,可应用于光强变化较大的场合;登山法算法简单投入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静止安装的光伏系统.  相似文献   

20.
微型并网逆变器承担着直接将光伏组件输出的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的重要作用。通过选择推挽式微型逆变器的电路作为微型并网逆变器的主拓扑,介绍了微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阐述了改进型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跟踪策略并采用比例谐振电流控制器进行并网电流的控制以增强并网电流的抗扰性能和稳态性能。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和实验对理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