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问政是我国民主建设进程中的热点问题,通过借鉴《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并进行修订,并构建了网络参与中的公民媒体素养胜任力指标体系,为提升我国公民媒体素养的水平与网络问政能力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公民网络素养已成为公民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温州市瓯海区公民的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结果显示,公民在互联网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较高、较为关注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民生话题、有一定的网络道德自律性,但同时也存在网络经济安全意识淡薄、网络法律知识缺乏以及对网络舆论辨识度不强等问题。政府、高校、社区、以及公民个人的通力协作有利于公民网络素养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以1 039名师范生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其数字公民素养水平的预测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预测结果显示:师范生的数字公民素养水平与其个人背景情况、网络自我效能感以及整合网络的技术性知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师范生所具有的网络自我效能水平以及整合网络的技术性知识水平是其数字公民素养水平的有效预测因子。预测结果为有效提升师范生数字公民素养水平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信息素养的定义,分析了信息素养的六个部分。结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信息素养培养的实践,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提升技术运用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个人主页和FTP空间、开设互动答疑交流系统、精心设计大作业并进行网络展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公民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通过已有的相关实证数据,分析我国大学生公民素养的现状与问题,认为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素养尚存在公民素养基本常识欠缺,公民意识没有转化为参与行为以及缺少有效的公民参与平台等问题。因此,构筑一个以学生、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培育现代公民意识和公民参与为目标的公民素养提升机制,是公民教育实效性提升的重要使命和大学生公民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已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新平台.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和离散性等结构特征,使以其为载体的网络参政呈现出与现实政治体系不同的失序特征.价值理念失范、程序失范和规范失范是导致网络参政行为失序的根本原因,政府应提升公民网络素养,健全政府网络职能,重塑网络参政规范.  相似文献   

7.
科技的发展让教育青少年合理使用科技成为燃眉之急。而传统的网络素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学生使用科技带来的问题。作为科技大国,美国的国际教育科技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在其公布的全美教育科技标准中着重定义了数字公民素养(digital citizenship)。通常人们对数字公民素养的认知是指人们在网络中的表现。当网络原生代慢慢进入学校学习时,数字公民素养不仅仅是一个如何合理使用网络的泛泛之谈,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家长通过传递数字公民素养,帮助网络原生代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生活。数字公民素养在帮助网络原生代建立社会主人翁意识的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在网络世界里如何做合理、正确的决定。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4-2013年澳大利亚全国公民教育考评计划四次评估数据的综合分析,发现小学生公民素养发展整体上有所提升、个体背景制约小学生公民素养发展、公民素养的提升依赖于个体参与公民活动等成为澳大利亚小学生公民素养发展的主要特征,这都可成为我国小学公民教育发展之镜鉴。  相似文献   

9.
法律素养是现代法治社会对公民素质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在网络空间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高职网络专业学生的法律素养的培育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该文在分析了高职网络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现状的基础上,就学校教育层面,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工程实训、社会服务等多角度,提出若干措施以提升该专业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借鉴国内外理论和经验,提出具有大陆特色的"三重建构"媒介素养教育策略,以提升公民在"ICE"时代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一,建设由各社会主体构成的"教育行动网络";其二,提高媒介从业者媒介素养理论水平;其三,培养公民的"传播能力"、"批评能力"和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