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诗学作为一门研究唐诗的专门学问,涵盖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包孕着众多的研究课题.她可以宏观考察唐诗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进行唐诗发生发展的轨迹研究;也可以进行具体作家作品、某种创作群体、某种体式风格的个案研究;可以做唐诗的裒集、甄辨、考释、笺注、解读的工作;也可以做研究资料的辑集、诗人年谱的编写、唐诗的理论闸发,与其他学科作比较、融通研究.  相似文献   

2.
《唐代接受史论稿》分类萃集了沈文凡先生的学术论文26篇。分为思想艺术篇(影响传承研究)、实证缉考篇(效拟模仿研究)、域外亚洲篇(日韩越汉诗接受研究)三个部分。《论稿》具有引用材料的广泛性、理论上的创新性、观点的新颖性、研究方法上的突破性等特点,对于唐诗接受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唐诗的两种辉煌——兼论唐诗经典接受史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诗有两部历史,创作史和接受史;唐诗也有两种辉煌,创作史的辉煌和接受史的辉煌。辉煌的唐诗创作史是唐人全面生活的诗化,也是唐人生存智慧的艺术结晶;辉煌的唐诗接受史则是唐人雄浑诗魂的传递史,更是唐诗对民族心灵的塑造史。经典是心灵与文化的结晶,是诗情与哲理的载体,也是审美阅读的直接对象。一部唐诗接受史实质是一部唐诗经典接受史。因此,唐诗接受史研究应当以唐诗经典为中心,通过唐诗经典接受史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入研究,让唐诗的风神情韵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滋养现代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唐诗作为唐代文化的瑰宝,既是时代精神的彰显,也是六朝思想的传承与光大.竹林七贤是魏晋风度的代表,其人格精神对于唐代诗人的影响至深,他们身上呈现出来的放诞、散淡的行为方式以及诗酒精神,感染了唐诗作者的思想与书写方式.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创作群体与竹林七贤在精神上的共鸣,说明任何一种文学艺术形态都离不开对于前代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昭是受唐诗濡染熏陶较深的清代皇族宗室诗人,他撷唐诗诸家之精华,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个性、才情对它们进行了创造性的超越。他的田园诗学习陶渊明和韦应物,在艺术与情感上近于陶诗与韦诗,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上里贤一教授所编的影印《中山诗文集》,全面展示了清代琉球诗人所创作的汉诗面貌。琉球中山诗人对中国古代汉诗的学习与承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方面,中山诗人受唐人的影响较深,在内容方面基本继承了唐诗的题材,表明中山诗人在诗歌内容上的丰富。二是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中山诗人的风格酷似唐人,同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景观。三是在形式上,诗律的掌握非常娴熟,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也有古风,平仄、对仗等都运用得工整自如。中山诗人的汉诗创作,加深了中琉文化交流,加深了中琉友谊。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都出现了大量诗歌,但没有哪一朝代的诗歌能拥有比唐代诗歌更多的接受者。唐诗接受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普泛性、时代性、个体性、应用性。其中,普泛性与应用性是唐诗接受最显著的特征。正是这两个关键特征,确立了唐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是研究元明清蒙古族诗歌的新例证。该书创新点众多,主要有三:一是构建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新体系,对古代蒙古族汉诗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观照,展现了蒙汉间的民族交融和文学交融;二是丰富多元的文献搜集,对生卒行年、著作流播、交游考论进行了清晰深入的考证;三是厘清古代蒙古族诗人汉诗发展脉络,从思想史、社会史和整体历史角度揭示了元明清蒙古族诗歌的发展进程和差异产生的原因。该书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改变了研究方法,拓宽了研究范围,不仅系统地呈现出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创作的发展历程,而且揭示了元明清蒙古族与汉族在不断交融碰撞中共同书写中国古代诗歌史的内涵和意义。这对于当下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借鉴和榜样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理论是专向读者为中心的文学理论,翻译是译者对原作的阅读和对译作的创作过程,既是对原文的接受,又是对原文的再理解和创新。唐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对唐诗的翻译无疑是对诗作的二次解读和再创作,本论文旨在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探讨许渊冲对唐诗翻译的创造性特色。  相似文献   

10.
贬谪与唐诗     
唐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就是唐代近四百年间,几乎所有重要诗歌流派的大家、名家都遭受过贬谪,数目之多、地域之广、创作成就之高,都是其他任何朝代无法匹及的。前人已经注意到贬谪与诗歌创作的关系。贬谪对作家的影响大体可以归纳为生活经历和创作情绪两个方面,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容与风格的变化,唐代诗人尤为突出,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对唐诗的繁荣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历来为我们所推重尊崇,但在唐人所编选的唐人选唐诗十种中,却仅有韦庄《又玄集》选录了杜甫的7首诗。主要从唐人选唐诗十种中不选或少选杜诗来研究杜诗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2.
辽代诗歌创作中的唐诗接受,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在体裁运用上,辽诗直承唐而下,几乎唐代各种体裁诗皆备;二是从诗人而言,辽代诗歌创作多方面受容了白居易、李白、杜甫等人的诗风,从诗作传统而言,则着重受容了唐人边塞诗传统和晚唐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集唐诗     
集唐诗是在唐诗巨大影响下形成的一种集句诗类别,产生于北宋,在南宋获得迅速发展,在金、元时期走向衰落,但最终在明、清二代走向了繁荣。集唐诗既在题材内容和近体诗形式上继承了唐诗的特点,又在咏梅题材、专题化和开创新形式等方面体现出对唐诗的发展。集唐诗的发展,是唐诗不朽的艺术魅力、诗歌追求“新变”的需要、历史上的“唐宋诗之争”以及历代诗人的连续创作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贬谪与唐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学史上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就是唐代近四百年间,几乎所有重要诗歌流派的大家,名家都遭受过贬谪,数目之多,地域之广,创作成就之高,都是其他任何朝代无法匹及的,前人已经注意到贬谪与诗歌创作的关系,贬谪对作家的影响大体可以归纳为生活经历和创作情绪两个方面,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容与风格的变化,唐代诗人尤为突出,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对唐诗的繁荣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代酒肆发展非常迅速,发达的酒肆文化深刻影响着诗人的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和诗歌风貌。作为社交娱乐场所,酒肆为各层次文人提供理想的交流空间;酒妓在酒肆中进行歌舞表演并以此为媒介与诗人产生种种联系;酒肆题壁风尚推动了诗歌的传播、交流与欣赏;文人开酒肆作为当时之习尚也使诗歌与酒肆紧密联系起来。唐代"酒家胡"逐渐勃兴,胡文化以胡姬酒肆为中介渗入唐人生活,带给诗人新鲜的审美感受,影响了诗人创作心态和诗歌风貌。酒肆文化催动了唐诗刚健气质的生成,促进了诗人诗歌技艺的精进,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唐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星辰意象是唐诗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它的存在丰富了唐诗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视角,对唐诗创作的审美塑造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古人既观星、占星又赋于星宿以特殊象征意义等。诗人将星意象引入诗歌创作这一现象及相关的内容,可以按照政治思想与态度,仕途失意与命运嗟叹,爱情、友情、亲情及授时、分野的角度分为四类。唐诗创作中星辰意象的引入对诗歌审美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非常推重唐诗,他组织力量编纂刊印了《全唐诗》,称唐诗为"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于唐代诗人中,他特别欣赏唐太宗李世民、王维、李白、杜甫,但对其他诗人也注意学习。其诗歌创作,对唐诗名篇佳句吸纳颇多。好以唐诗名句作"赋得"诗,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康熙对唐诗的喜好。  相似文献   

18.
唐诗与襄阳     
唐代的诗人们,特别钟情于古城襄阳,包括三大诗人在内的有唐一代众多的诗坛明星,都轮番地在诗中对襄阳进行吟诵讴歌;襄阳成了唐诗中的一个夺目的亮点,唐诗则成了襄阳历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观。  相似文献   

19.
元代蒙古族诗人的汉文诗歌不仅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学界较为系统地对元代蒙古族诗人及其汉文诗歌的考证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学人从多个理论角度认识蒙古族诗人及其汉文诗作、蒙汉诗歌关系,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观点与见解,一些学术价值较高的研究成果相继涌现,使得蒙古族诗人及其作品、蒙汉诗歌关系的研究展示出新的面貌,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业已成为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20.
建安文学在唐代受到普遍推祟,并传播海外。唐人对建安文学的接受集中在“建安风骨”与建安文学的写实精神。唐诗创作也受到建安文学的影响。建安文学慷慨磊落、使气命诗引起唐代诗人的共鸣,建安文学文本中那种厚重的生命力感,激发了同样慷慨豪迈的盛唐诗人的诗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