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为主题,首先对生态水利建设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对现代河道治理原则以及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之后从多个方面入手对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方法策略进行了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朝界河鸭绿江流域丹东段的河道冲淤变化情况及河道的稳定性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3.
葫芦岛市东部地区的三条河流贯穿新城区,对新城区的城市防洪和生态环境影响重大.文中通过分析河流基本情况,河道地质、土壤、水文地质情况,来水来沙特性,河道特征,对三条河流的河道演变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河道砂石是河床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河道采沙对河床演变、堤防安全、河道航运和河流环境的影响,提出建立河道采砂对河道影响的评价体系。通过科学评价,合理规划砂石开采,使河道采沙对河道形态变化的影响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并提出通过建立高新技术的监管系统,对违法、违章的采沙活动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水系重庆段河道形态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邵景安 《资源科学》2008,30(9):1431-1436
三峡大坝建设引起的蓄水位变化(从135m、145m到175m)必将影响到库区水环境格局,特别是河道形态.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由库区人类活动所导致的陆生生境的变化,而对空间水环境形态的变化较少注意.本文借助多时段卫星影像监测和数字高程模型模拟,对三峡水库蓄水后河道空间形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河道水环境格局发生较大变化.175 m水位正常蓄水后受影响干流河段主要分布于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涪陵-云阳段,重点是忠县长江河段,长江及其支流形成增幅深切曲流.万州以下河段,干流河道主要表现为峡谷,受蓄水影响不大,而主要是长江北岸支流受到较大影响,尤以开县小江流域最为显著.将形成湖泊型水体.同时,三峡水库蓄水以后,由于蓄水水位的季节变化,将形成新的水库消落区.河道形态和蓄水体类型的改变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伟 《中国科技纵横》2011,(22):170-170
为了评价该工程建设对滏阳新河行洪的具体影响情况,需对工程兴建后的行洪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为工程建设及河道防护提出依据。本文在对该工程建设进行理场查勘及搜集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计算分析了壅水高度、冲刷深度及影响范围,分析了河道行洪与工程建设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了防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简要分析了河道整治的布局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城市建设进程逐步加快,随之而来的河道生态退化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的要求也日趋迫切。本文简要分析了河道综合治理的新理念,探究了城市河道整治和修复过程中应遵循的设计理念,最后提出了生态修复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的应用,旨在更好地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峰  岳强  谭霞 《内江科技》2012,(3):160-161
测井曲线是地下地层的各种物理性质沿井孔深度变化的响应,它的各种形态特征表征着不同的地质信息。以泌阳凹陷王集地区为例,通过对关键井段岩心的观察,综合测井曲线等资料的响应特征,建立对应的岩性电性关系,并推广至未取心井段进行沉积微相分析,从而对整个工区的沉积微相进行系统的识别和研究。王集地区核三段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支河道间湾、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微相。  相似文献   

10.
苏腾  黄河清  周园园 《资源科学》2016,38(5):948-955
黄河宁蒙河段的水文和水温过程近几十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迫切需要评估这一变化对河道形态、凌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致灾效应。利用同水位河道过水断面形态参数分析方法,选取宁蒙河段稳定封冻区域(石嘴山-头道拐)的石嘴山、磴口、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头道拐5个主要水文站,根据2008-2013年凌汛前实测断面资料,计算相应年份5个水文站同水位下的河道断面面积、平均水深和深泓点高程。结果表明,宁蒙河段近年来凌汛期的径流量和水温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下泄流量过程有助于减少凌灾发生的几率;各水文站凌汛前的断面面积和平均水深等断面形态参数呈逐年增大的趋势,深泓点高程不断降低。河道过水断面形态的这种变化增大了凌汛期河道的过流能力,有助于缓解开河期可能出现的凌汛灾情。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混凝土面板坝溃决时下泄流量的计算理论尚少,通过对混凝土面板坝溃决过程分析,发现了溃决过程中面板的折断变化情况及对下泄流量的影响;并推求了沿下游河道沿程洪水变化过程,总结面板坝溃决特点。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9,(8)
三峡工程于2003年6月进入围堰发电期。汛期按135.0m运行,枯季按139.0m水位运行;2006年汛后实施二期蓄水。为动态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情况,同时为更好地满足三峡水库科学调度的需要,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宏观环境的改变及河道地形的冲淤: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大通水文站及九江水文站水、沙变化情况,并依据2016年10月九江至湖口河段固定断面观测资料,和2017年河道地形观测资料,分析2017年度九江至湖口河段河床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以来,上游来水量略减、来沙量锐减,该段河道近期略有微淤,但总体处于冲刷态势,主要冲淤发生在河槽部位。  相似文献   

13.
黄志金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151+150-151,150
简要分析了我国河道的现状,阐述了河道生态修复的涵义。针对河道的治理,介绍了几种生态修复技术,展望了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前景,并提出了河道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道治理是生态环保工作推进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及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河道治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生态驳岸是河道治理中的重要理论和技术指导,合理利用可以有效提升河道治理的效果。本文对自嵌式挡墙、石笼挡墙及生态袋挡墙三种生态驳岸方式在河道治理中的优劣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旨在合理利用相关理论促进河道治理工作质量及效果的提升,实现河道工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河道整治规划类型、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设计标准的分析,并结合五常市河道整治情况,论述了水利工程规划中河道整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涉水桥梁建设对河道防洪的影响,采用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系统的有限体积法,构建了一个河道水流平面二维流场数值模拟模型,用于模拟不同洪水频次条件下桥梁所处河道的平面二维流场,以便获取桥梁建设前后详细的水位、流速及其变化情况,为涉水桥梁规划、设计及河道行洪安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实例应用与分析,检验了模型对含涉水桥梁河道平面二维流场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河道平面水流数值模拟模型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涉水桥梁的防洪影响评价,计算精度高、结果可靠,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井网加密后三角洲相储层砂体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某油田某开发区块三次加密前后砂体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三角洲相各类砂体井网加密后砂体变化特点,提高了对不同类型河道砂体的认识程度,对确定开发各类油层所应采用的最大合理井网密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调水调沙河床不断刷深,加上河道内建设项目增多,给河道行洪造成影响,河道溜势发生变化,造成河道整治工程洪水时险情不断,影响了工程防洪安全,本文结合翟里孙控导溜势变化情况,给工程造成的险情,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清淤和截污工程实施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本文选取深圳市福田区凤塘河暗涵段为研究区,采用MIKE11软件构建一维水动力模型进行工程实施,分析对河道行洪能力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可靠地模拟最大清淤深度的清淤工况与截污工程实施的设计工况,定量分析清淤和截污后控制断面水位变化情况。清淤工程的实施恢复了部分行洪断面,对河道防洪有利;而新建截污管占据了部分行洪断面,造成沿线水位壅高,削减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对此,采取行洪补偿措施缓解工程实施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以凤塘河暗涵清淤和截污工程为例,为河道水环境改善同时保证防洪要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更,地壳也在悄无声息的运动着,河道治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如何有效的进行河道的疏通,便捷河道运输的发展,提高防洪能力且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有效的开展等等问题也是今后工作的重心,文章围绕生态水利模式的河道治理技术展开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