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给孩子多一份尊重和理解,多一份欣赏和鼓励,都是孩子实现希望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灵,那是敏感的音乐家的心灵。心灵中紧绷着心弦,您若能触动它们,就会发出很有魅力的音乐。"我们要做个能够触动孩子心灵的人,要有爱心:爱孩子、爱事业,用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2.
灵动教育是指触动灵魂或心灵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灵动教育一以贯之地秉持以下理念:尊重儿童天性,把孩子当孩子;教育中没有失败者,人人都要在教育的引领中获得成功。实施灵动教育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树立平等意识,做到真诚倾听;激发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奇思妙想;优化教育交往,构建师生生存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爱是钥匙,能打开学生的心扉;爱是春雨,能润泽滋养大地上的生物。爱是人间最伟大,最神奇的力量。斯霞老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作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最不可缺的是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善爱确实是一个艺术问题,在教学中,如何将爱生之情巧妙施于学生身上,产生极大的爱的渗透力、持续力、爆发力和震撼力,并触动孩子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爱能触动师生之间的心灵。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  相似文献   

5.
幽默的教育,触动的是孩子活泼的天性,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不灭的印迹,使他们时刻以此警示自己。马克·吐温说:幽默是真理的轻松面。在班级管理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幽默  相似文献   

6.
用好思政的"盐",才能讲出真理的"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初始阶段,教师要给孩子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关爱学生。那么,怎样的爱才能注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触动学习的动机,激发课堂的活力,从而产生爱的教育效应呢?  相似文献   

8.
涓涓流水,触动了文人的心更;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拳拳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请以"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陆芳 《教师》2014,(21):128-128
正一、亲子交流的含义亲子交流,应是家长和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以信任和理解为前提,敞开心灵,互通思想、观念、知识、技能、行为对错等方面的有无,以达到触动心灵、激发情感、激浊扬清、共同进步之目的的一种言语、眼神和肢体交流。亲子交流的基本含义是:①亲子交流是家长与孩子间处于同一位置,相互平等;②亲子交流是家长与孩子间敞开彼此心灵,相互信任;③亲子交流是家长与孩子间交汇心灵眼神,相互理解;④亲子交流是家长与孩子间互通  相似文献   

10.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会形成触动学生心灵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展积极的自我认同。具体做法包括: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践行"心智课堂"的教学模式;搭建学生自信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朱慧 《考试周刊》2008,(52):199-200
激励性教育是指用激励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为主体,感化学生。笔者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实践,反复调整、修正,总结出以下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镇西 《河南教育》2007,(10):28-29
所谓"走进心灵",有时候并不只是教师对个别学生的谈心;作为班主任,"走进心灵"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富于智慧的教育,去感染、触动、影响全体学生的心灵.这当然需要技巧.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课堂中有一个个"教学细节",这些"细节"毫不起眼,却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营养、人生发展的基石。珍视教学细节,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深切关怀,要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盈溢课堂。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了解学生,做教育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15.
侯海蓉 《山东教育》2021,(11):62-62
爱是教育的灵魂。一位好老师,他一定是热爱孩子的人,时刻不忘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总会感觉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忧伤,能触动和抚慰孩子的心灵。无论付出多少,无论孩子是否感恩,都始终保有一颗爱心。  相似文献   

16.
教育惩罚要唤起学生的羞愧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从根本上看是一种触动与改造学生心灵的教育手段,而不应该异化成为"复仇报应"或"杀鸡骇猴"的工具.只有把触动与改造学生心灵作为惩罚的目标,惩罚才有它存在的道德意义与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关爱学生。那么,怎样的爱才能注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触动学习的动机,激发课堂的活力,从而产生爱的教育效应呢?  相似文献   

18.
<正>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是孩子心灵停靠的港湾,是孩子形成基本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21世纪,开放性、合作性、竞争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迫切需要一代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也是"养成"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教育学家斯特娜夫人曾说过:"孩子的心是一块  相似文献   

19.
正记得一位哲人说,若一个孩子向你说了心里话,你的教育工作就有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以后的情况如何,在极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怎么看待和感受你对他心灵做出的合乎人性的触动。师生真正的对话不仅需要彼此的真诚,更需要一种"合乎人性的触动。"贺贺是一个很瘦弱的小男孩,平日不愿意说话,由于抽动症的治疗耽误了正常上学,刚转入我班时学习有些吃力。"这孩子,让我跟他爸爸心疼。"记得孩子妈妈与我第一次见面时说过。我发现这孩子挺听话的,愿意劳动,愿意帮助老师和同学。一天中午,同学们到操场活动了,我见贺贺磨磨蹭蹭的,好像有事要跟我说。我故作轻松地问:"贺贺,怎么不出去玩呀?""老师,我……"我没有追  相似文献   

20.
"走进孩子的心灵"是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教育成功的奥秘。李老师致力于与学生开展心灵的对话,他对两件事"乐此不疲":一是找学生谈心——当然更高兴的是学生主动约他谈心;二是用心灵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