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斯大林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了阐发。他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可以大致表述如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在高度技术基础上发展生产是达到客观目的的手段。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手段是体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可以大致表述如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第31页)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表述,既阐明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也阐明了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它明确地告诉人们,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及其全体成员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则是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生产的不断增长,是改善群众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经济工作,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就是要真正弄清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生产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经济建设中的一条基本经验教训,就是多年来没有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首先是没有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办事。从理论上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重要性,从而弄清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当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学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现实意义是我们讲授这一章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一个规律,它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其中,生产目的是核心,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的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一个客观存在,违反了它,就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相似文献   

5.
随着揭批林彪、“四人帮”斗争取得伟大的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今年起,将全党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伟大战略转变中,更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规律,老老实实地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基本经济规律,即反映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的规律。对于这一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作了科学的表述,即:“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其他经济规律不同,它不是决定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某一个别方面或某些个别过程,而是决定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因而是决定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的。认识和掌握这一经济规律,对于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斯大林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可以大致表述如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的这个表述,在我国,曾有人提出过“批评”,主要是说没有提政治挂帅和阶级斗争、忽视人的作用,等等。为此,有人便把“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或者由此引伸而来的“发展生产,满足需要”作为基本经济规律。现在,“批评”是不多见了。但是,把上述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斯大林曾表述如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对于这样表述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我以为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一、由来已久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正> 自从三十多年前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了表述以来,它一直是我们的信条。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已经对这条规律(斯大林的表述)到底起多大作用提出了疑问。如果我们把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概括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概括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概括是科学的,斯大林的概括是不够科学的。那末,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应当怎样概括呢?我们认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可以说,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规律就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9.
社会上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理论,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首光明确提出来的。他说:“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这一表述,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证明是科学的。同时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质与量两方面的规定性,也作出了原则上的回答。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质与量两方面的规律性,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教育和经济的关系问题,是研究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有着极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而要研究这个问题,就有必要研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以及它们与社会主义教育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许多规律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规律,起着制约其他经济规律的作用。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过程,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中,包括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两个方面。而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一条最根本的经验,就是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特别是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办事,要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生产,而不能为生产而生产。这个经验,在我们实行国民经济调整,争分夺秒地打好四个现代化第一个战役的今天,尤其重要。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斯大林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确实存在。它的特点和要求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首次论述的。斯大林在该书中明确提出了基本经济规律的概念。他说:“基本经济规律是这样一种规律,它不是决定生产发展的某一个别方面和某些个别过程,而是决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因而是决定生产的实质的”(原著第29页)。他指出某一社会形态只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论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基本经纺规律的区别。这无疑是对马列主义的一个伟大贡献,对我们理解和研究各社会形态的本质和特征,从而更好地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是教学大纲(修订稿)第八章“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看,在讲授中,应特别着重阐明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研究,如果从20年代苏联学者提出价值规律是苏维埃的“基本规律”算起,已有五十多年的时间。每当国民经济发生困难的时候,经济学者总是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经济实践是否遵循着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特别是它的基本经济规律?我国对此展开的三次大的理论讨论,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在长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当前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一个问题。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要求我们要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它、掌握它,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去办事。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有其内在客观规律的,人们不能违背它。而且也只有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林彪、“四人帮”宣扬“唯意志论”、“精神万能论”和按“长官意志”办事等等,否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在理论上和思想上造成了混乱,使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遭受到严重的损失。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和促使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到本世纪末,必须力争把我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内”。斯大林同志曾指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31页)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从内容来看,它包括社会主义生产的  相似文献   

17.
在讨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时,联系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自然地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这就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关系。我国经济建设的教训之一,是片面地理解了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生产脱离了消费资料生产所能提供的可能性,造成了严重的比例失调,因而使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未能很好地实现。很明显,这是由于我们对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的运用没有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联系起来所造成的。以至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每个社会形态都有许多经济规律,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规律,这就是基本经济规律,它反映着经济中最本质的联系。这个规律说明社会为社会生产定什么样的目的,使社会生产服从于什么样的任务,并说明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的手段。社会生产的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这个有机统一体,就是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马克思首先发现了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即“资本主义利润的产生和增殖的规律。”马克思在其不朽的巨著《资本论》中,以剩余价值为中心,详细地阐述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的规律以及剩余价值理论发展史。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揭示了通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而使价值得到增殖的秘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四人帮”肆意篡改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丑化社会主义制度,否认劳动人民的物质利益,扼杀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拨乱反正,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安排生产和消费,实行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对于顺利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坚持马克思社会生产目的的层次的方法,发展市场经济基本经济规律理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规律的科学概括;现代市场经济动力机制长期化的根本趋势,正是社会主义本质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