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新课标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3.
李伟权 《中学文科》2009,(15):111-111
新课标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人是有感情的,无论做什么事情,情绪总是伴着人的行为出现。参加升旗仪式的心情是严肃的,领取奖品时内心是激动而愉快的,被人欺辱时心情是愤怒的……情绪就是这样,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品德、智力、能力,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情绪。  相似文献   

6.
高密 《湖北教育》2006,(3):63-63
当一位教师闷闷不乐或一脸怒容走进教室,他的情绪就会立刻感染、影响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的学习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而当一位教师精神饱满地微笑着走进教室,学生在良好情绪的影响下,自然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必然会对学习充满信心。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使教师和学生经常处于一种积极情绪状态下,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范成梅 《文教资料》2010,(34):121-121,114
关心、爱护学生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但如果没有恰当地体现出来,往往会出现“关心则乱”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学会恰当地关心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行进得更顺利、更轻松。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校教育普遍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什么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学习时有什么感受,期望学生产生和发展与学校、教师、同学积极合作的态度。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列于知识、魄力目标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初中思品课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式教学的内容,如何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像一把双刃剑。处理好了可以使学生更信服你,更好的建立你在学生心中的威信。而处理不好,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不好的情绪,甚至远离你。尤其是作为新教师,更应该注意平时与学生相处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师如何关爱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 《课外阅读》2011,(12):95-95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教师的伟大在于宽容,教师真正的力量不完全是知识的权威,而在于关爱。我感觉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用师爱滋润学生心田。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一、课堂的情绪艺术 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适当的穿着、活泼的语言、微笑的表情,都能把学生带入一种很舒服的气氛中。都会使学生觉得教师有亲和力,从心理上愿意接近教师。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学生,学生也会精神振奋、愉悦,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必然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缪秀兰 《考试周刊》2009,(12):205-206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学生,会使学生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减少沮丧,获得成功。观察和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的情绪状态,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活动有着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学生的态度不同,往往会导致学生不同的情绪体验。特别在学生学习失败之时,如果教师不能理解,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认为,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一个人的需要,是决定其情绪的关键:满足需要,产生正情绪;不满足需要,则产生负情绪。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使学生产生乐学情绪的首要关键在于,教师要想方设法操纵各种教学变量去满足学生的需要。一、从求知需要的满足中引导学生乐学思想政治课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时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规律,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及控制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教学的主动权,使教学过程在师生的积极努力中进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小丽 《小学生》2012,(9):35-35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源泉。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年龄小,自控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决定了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首先是兴趣。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激发和保持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培养小学生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很大影响。良好的情绪能够感染和引导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1 课堂应该是学生情绪自然、心境放松的场所 对于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情绪至关重要,情绪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驱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年级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教师会批评,家长会责怪,他们上课时慌了手脚,束缚了思维,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情绪,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兴奋剂,小学生本来就比较好动,如果没有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他们,他们的注意力一般集中不会太久。特别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一碰到困难,容易失去信心,产生厌烦心理。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没有很好地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就很难确保课堂上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更谈不上教学任务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一、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用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1.以爱激情  相似文献   

19.
<正>一些学生进入初中以后,随着英语难度的增加,慢慢地对英语失去了兴趣,成了英语学习上的学困生。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所以每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关心、爱护学困生,想方设法转化学困生,使他们的英语成绩有一定的进步。如何转化学困生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关心、爱护学困生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班级中常常受到歧视,心理有一种压抑感,没有自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20.
诺丁斯关心伦理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的良好人际互动;是一个教师以专注和动机移位来对学生施以关心,并收到学生积极反馈的双向互动过程.诺丁斯关心伦理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具有关系性、连续性和责任不平等性等特征,因而该师生关系的建构,需重视学生的反应,给予学生恰当的关心,并要采用多元方式,维系师生之间的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