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爱情是不分国界的,许多国家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不乏相通、相似之处。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通过以中国作家萧红的《小城三月》和韩国作家朱耀燮的《厢房客人和妈妈》为研究对象,比较两部小说的爱情悲剧中女性人物的命运,联系两位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两国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分析两部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命运并带给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2.
台湾作家李昂的小说《杀夫》,中可看出《祝福》的影子,两部小说都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并且借助书中人物的命运对当时罪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有血有泪的控诉。纵观这两部小说,从两位作家的生活经历,反映的反封建主题和关注女性命运两个方面,对其逐一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简·奥斯丁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坛上女性作家的佼佼者,她以最受女性关注的爱情与婚姻为题材,创作出了举世瞩目的一系列作品。在她的作品中,奥斯丁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同时也表达了她自己对美好爱情与婚姻的憧憬。奥斯丁的婚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她的思想也为之改变。特别是在她的第一部小说《傲慢与偏见》与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这种差别格外明显。本文将通过对比这两部小说,来探讨奥斯丁创作前后婚姻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霍桑小说《红字》中的海斯特和施耐庵《水浒传》中的潘金莲都是东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人物,她们都是为爱情而勇于和强大的社会对抗的反叛女性,她们对爱情的追求是一致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语境和作者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使得两位女性的命运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长恨歌》与张爱玲《半生缘》同为女性作家作品,主题同为以女性情感体验为主要书写对象的爱情题材小说,由于两位作家所处年代、社会环境与个人身份经历不同,使得两部作品无论是在精神实质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表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本文就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哈代的《还乡》都属于环境和性格小说的范畴,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因不满现实环境而进行激烈反抗,都以悲剧命运告终,但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却有许多不同之处.从爱情婚姻冲突模式、悲剧类型以及悲剧成因三方面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希望让读者对两部作品及两位作家的创作思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刺绣"和"做鞋"本是中国古代女子施展女性存在的独属女工之一,而在现当代作家的笔下它们褪去了本真的字面意义,具有了隐喻、象征的意味。在《绣枕》和《鞋》文本中,两位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绣枕和做鞋这两个实际事件,来隐喻女性对爱情的追寻,象征女性命运的渺茫。小说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来表达对女性情感世界的观照,同时也用不同的创作情感来解构女性爱情在理想世界的美好。  相似文献   

8.
梁辰鱼的《浣纱记》突破了一般才子佳人、英雄美人悲欢离合的爱情俗套,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放置在了广阔的历史环境与政治斗争之中,令西施与范蠡的爱情命运与家国兴亡始终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从而赋予了这个本就颇具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以浓郁的政治色彩和深沉的历史兴亡之感.它的审美张力正在于作家让人物在江山与美人间做出痛苦抉择的同时,对个人与家国责任间的关系做出深刻的思考,突出了人物处于两难困境中的心理和性格,并对女性命运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体现出进步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9.
薇拉·凯瑟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两部女性作品《迷途的女人》和《逝水年华》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有诸多相似之处。两部小说体现了凯瑟对男权社会中弱小女子悲惨生活及命运的关注与同情,两个故事从故事主旨、人物塑造、叙事方式和写作技巧以及命运结局都有着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女性的地位、小说人物对自然与神秘的崇尚以及孤独感这三个角度比较了《百年孤独》与《红楼梦》这两部小说中反映出来的作者的思想观念及中国和拉丁美洲相通的民族个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共同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姝颖 《海外英语》2014,(3):172-173
Zhang Ailin created so many various kinds of female charaters in her novels;females who own distinct characters and identities just have similar fates and struggles.This paper tries to probe into the similar fates and struggles of two heroines with different identities in the same social background by analysing the novel Gimmal and Crumbs of Agalloch Eaglewood-the First Incense Burner from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相似文献   

12.
《末代紧皮手》以现代文明到来前的西北偏远乡村巴子营为场域,通过对该地"紧皮"民俗活动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巴子营人心目中的土地信仰。作品在时空跨越的维度上展开了人物命运的书写,尤其是巴子营里的男女两性,他们面对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各自都经历了从肉体到精神的苦痛,他们的命运有着浓郁的悲剧性。在这种悲剧书写中也表达着作者对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似乎是以"第三性"(即超性别)的视角撰写的以男性为主角的新历史小说,实际上是采用了日常叙事和宏大叙事相结合的视角、立体地审视了女性的生存境遇和历史意义的女性文学。论文以小说中塑造的三组女性形象为例,说明此小说表面被遮蔽的、实际上在深层仍存在的女性视角以及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女性思绪。小说的成功正在于塑造了这些更深刻更丰满更耐人寻味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针对学界普遍认为《封神演义》“歌颂革命”的观点,笔者认为以“武王伐纣”为故事背景的《封神演义》,必然会在面对传统儒家文化对“革命”的矛盾态度——“讨伐独夫”还是“以臣弑君”——中难以取舍.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十支“叛纣归周”队伍(或人物)的命运分析,对小说中关键人物形象的分析,展现了《封神演义》暗藏的伦理困境,并试图揭示小说中借“天命”、“神魔斗法”以及“封神榜”对此伦理困境所进行的三层消解.  相似文献   

15.
山田咏美是现代日本女性文学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创作了以现代日本女性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天国的右手》即是其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本文站在后现代性文学的立场,通过阐述该小说的女性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来探究作家通过文学这一形式来张扬现代日本女性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主体意识的意图,并由此来对这一表现形式予以审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红楼梦》第33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孝种种大承答挞》贾宝玉挨打为例,解析小说创作的美学品格之一——确立小说的核心矛盾。文章讨论了确立小说核心矛盾的价值判断及其哲学基础。它是小说创作美学的重要原则,又是小说创作美学的一个艺术手法。使用这一艺术手法显示了突出的艺术品格,就当前来讲,它有自己变化了的外在表现形式:1.被直接、正面描写的主体事件;2.以一个人物作为核心矛盾;3.改变主要人物的生活环境;4.一个“物件”作为情景的焦点;5.一句话也可能成为小说核心矛盾;6.将主要故事或主要刻画的对象,尤其是人物形象变形或变异它们都是确立小说核心矛盾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哈代笔下几位女性形象,揭示了她们所处的时代和作者的男权思想是制约她们获得幸福生活的主要原因,她们的坎坷命运充分体现了哈代独特的悲剧宿命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探讨托马斯·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分析了这一现实主义作品中包含的现代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凷(塊)""俛(俯、頫)""囯(國)""冈([冖又])、罔""皂(皁)"等五组典型字例进行析源导流的分析,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构件符号化特征增强,且表现较强势,使此时期的文字显示出形体演进的多途性,字形较"乱"。但字形通过旧理据的维持和新理据的建立依然能支撑起系统的平衡,表现出动态中的稳定,故"乱"而有矩。  相似文献   

20.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女"部共收字245个(包括新附字7个),是一个庞大的部类。选取特殊的25个"女"部字,结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及相关文献典籍,试阐释古代女子人生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