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的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经过多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结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知识丰富、内容新颖,时代性、时效性和政策性的特点,以学生学习成果获得为目标1,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解决学什么、学到何种程度、培养何种能力的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进一步摸索,将有助于对教学实践的指导,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设置新方案中,《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代替了原来的《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成为文科本科必须开设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这一课程开设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上,许多院校的教师、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把握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如何正确认识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努力结合现实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广大《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是笔者就自己几年来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原因作一初步的探究,表明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粗浅的看法,供…  相似文献   

3.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我国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当前,全国高校普遍采用大课形式进行教学,针对大课形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了增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本文从学生按历史学科素养分类选课,小班化教学层面探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王淑芳 《大学时代》2006,(11):125-126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高等学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多年来,课程的体系逐步完善,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在不断探索之中。本文从课程内容体系结构的系统层面探讨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及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根据高校全面实施“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所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将联合举办“2000年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骨干教师暑期培训  相似文献   

6.
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社政司、许多省(市)教育厅(教委)组织力量对1998或1999年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材做了修订。作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任课教师,我们非常关心本门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也特别关注本门课程教材的编写质量。最近,笔者认真地阅读比较了若干家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新版教材,并与1998或1999年版教材作了一些对比,下面试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供同仁们参考,以促进本门课程及教材的建设和发展。一、新版教材普遍比过去更加富于理论性综观2003…  相似文献   

7.
鹿荣建 《池州师专学报》2010,(2):143-145,15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公共政治理论课,它融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三位于一体,具有理论性强、综合性强、现实性强、时效性强等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后,它由公共必修课改为公共选修课,使得其在学生心中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通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法,是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以增强其生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运用研究性教学推进高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增强这一课程的吸引力,而且可以深化学生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时代性意义的理解。实行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在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实现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的提升及教学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指出,在大学的政治理论课中“应向学生介绍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状况,国际关系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他们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和较强的适应能力。”随后,国家教委规定把《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作为文科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理工农医类学生作为一门选修课开设。为此,全国许多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部分高校编写了《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教材,相继开设了这门新的课程。我省一些高等学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试  相似文献   

10.
施萍 《考试周刊》2011,(59):187-188
作者针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分析了综合教学法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主要形式和独特优势,指出在该课程教学中应用综合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为增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实效性,切实发挥课程在培育学员世界眼光与战略思维中的作用,教学中应立足第一课堂,构建课堂实践化教学模式。该模式着眼于政治素质培养,构建课堂实践化教学体系:一是以培养学员能力素质为核心,确定实践化教学目标;二是以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为牵引,设计实践化教学内容体系;三是以学员知识建构规律为遵循,形成实践化教学方法体系;四是以考察学员能力为重点,形成实践化教学考核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2.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是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以下简称05新方案)的迫切要求,是当前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必须从科学的课程定位、全新的教育理念、时代性与针对性统一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深入实践,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长期在京津地区学习、工作,进行革命活动,与北洋法政学堂及其后身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直隶教育会、北京大学乃至当时北京政府教育部以及中国社会党天津支部、北京政府国会各政团、国民党北方组织多有交集,但相关资料十分缺乏。本文辑录了当时报纸、杂志的若干记载,并加以简单的注释,以期有益于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Executive Summary Forewor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Contemporary Academy Defining Academic Entrepreneurialism Whence Academic Entrepreneurialism? Overview of the Volume Theoretical Traditions of Entrepreneurship Theorizing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Individuals, and the Environment Summary The New Economy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Academy An Overview of the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conomy Academic Capitalism and Entrepreneurship Critiqu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 Summary Contemporary Issues in the Entrepreneurial Academy Resource Constraints and Dependencies: Research Universities Beyond Research Universities Beyond Profit Seeking: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Beyond Research: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Teaching Mission Summar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Emergence and Expans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Outcome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ummary Professional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Public Policymakers Institutional Administrators Faculty Students References Name Index Subject Index About the Authors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要求,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国高校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如何适应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严肃课题。本文针对实施新课程方案中遇到的困惑和挑战作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考,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新方案。  相似文献   

16.
“05方案”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被确定为选修课,但开设这门课仍有一定的必要性。从目前的:干设状况来看仍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要提升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可以从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专题研讨教学以及合理利用多媒体等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是新时代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的生动实践。它缘起于2016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衍生于上海大学为代表的高校课程思政试点改革探索,推广于教育部的“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项方案,深化于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中,已形成不少专业课探索性成果。尽快破解占高职院校总课时近三分之一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难题,是补齐当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短板,助推大思政协同教育的质量和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周岭 《教育教学论坛》2020,(20):110-111
“材料力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就是要在教书和育人的各个环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断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根据教育部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教学环节增加“思政元素”,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面向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直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明晰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导向和功能作用;以课程与教学论为指导,强调“智能+”赋能思维方式转变,突出智能技术赋能教学创新,形成智能时代课程思政的设计理论;提出了确定课程思政目标、重构课程思政内容、选择课程在线平台、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课程思政基地、开展课程思政活动、实施课程思政评价的智能时代课程思政设计方法,以期为新时代我国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