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读题质疑,明确目标1.板书课题,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2.指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整合为四个学习目标:“穿山甲”是什么?穿山甲为什么要问路?向谁问路?问到路了没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尽量自己读懂课文,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圈画出不懂的词句。2.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目标引路,指导学习(一)“穿山甲”是什么?1.猜一猜。对照名称说说想像中的穿山甲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2.比一比。出示穿山甲的图片,说说与自己想像中哪里一…  相似文献   

2.
一、设疑激趣 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都在动物园或电视中看到过狮子,(板书:狮子)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学习的21课,是讲两只小狮子的故事。(在“狮子”前面加上“两只小”三个字) 3.齐读课题。 过渡:在一座大森林里,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你们想知道这是两只是什么样的小狮子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用铅笔勾画生字。 3.同桌齐读,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 4.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甲读1-2自然段,乙读3-6自然段,丙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3.
一、观察图画,导入课文出示课文的第三幅插图,请学生观察,图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在学生基本说出意思后,老师激趣:“兔妈妈为什么要给小白兔一个最大的蘑菇呢?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那就读一读《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吧。不过,你一看课题就会更奇怪了,蘑菇到底该奖给谁呢?兔妈妈做得对吗?也请小朋友在课文中找答案。”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寻找答案。2.检查反馈。(1)读准带点字的读音。····参加临走得意蘑菇··练习乌龟(2)把自己认为读得好的地方朗读给大…  相似文献   

4.
A.自主操作型《爬山虎的脚》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只作适时点拨,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一、激发动机(出示投影或录像)谁认识这种植物?你在哪儿看过?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你想知道爬山虎怎么爬墙的吗?二、学习实践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掌握学生读书情况,说说每个自然段大意。3.研读重点段。①赏“叶”。精读第2自然段,画出爬山虎叶子的样子和颜色,对照自己的画,口述叶子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练习用“四周、如果”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理解第7自然段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三、教学难点:“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说水很浅,而松鼠却说水很深?它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四.教具准备:生字卡、投影片、动物头饰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第一课时 1认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带生字的句子…  相似文献   

6.
第一步: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朗读全文,要求达到正确地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的是达尔文小时候和小动物之间的事。教师指导学生用普通话读准每一个字音,特别读准生字和难字的字音,注意轻声和儿  相似文献   

7.
《达尔文和小松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一篇充满童趣、生动形象的课文。教学本文,应使学生了解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各种小动物,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从中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其教学设计如下: 一、读题质疑激趣 教学开始,先板书课题,让学生读准字音,一边读,一边思考: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一、唤醒体验,激趣导入(出示小学生郊游的课件)师:小朋友们,大家喜欢去郊外玩吗?你去郊外玩过吗?谁来说说你最开心的一次游玩?(学生叙述)师:现在,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秋天悄悄地来了,天空变得更蓝、更高,空气变得更加清爽。在这美好的季节,有一群小学生跟着老师到郊外玩。他们去玩的地方美吗?他们玩得开心吗?我们跟他们一起去看看吧。(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二、自由阅读,初步感受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初读情况。(1)出示课文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大家读。(2)朗…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读”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时 ,如何体现这一要求呢?一、初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1 听读 ,感知情感。学习课文前 ,安排学生看课文 ,借助多媒体的声像效果 ,演示美丽如画的四季景色 ,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使学生整体感知文字所负载的情感 ,训练学生的听力。2 自读 ,感知内容。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 ,感知文章的内容。在学生自由读前 ,提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 ,仔细读课文 ,不丢字 ,不加字 ,难读的字、词、句画…  相似文献   

10.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师 :(拿出放大的蟋蟀图片)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生 :蟋蟀。师 :“蟋蟀”两字怎么写?老师忘了 ,谁帮老师一下?学生说字形 ,老师板书“蟋蟀” ,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2.师 :小家伙虽小 ,但人缘特好 ,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 ,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板书 :“建住宅”二、初读课文 ,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 ,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 ,用“———”画出有关句子。2.讨论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三、变换角色 ,再读课文。1.…  相似文献   

11.
马燕 《四川教育》2001,(6):21-21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看图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每幅图的意思写出来的。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一段。 1.抽读一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2理解词句。 (1)“忽然”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明明一听蛐蛐的叫声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3)“草丛”指哪儿? 3.如果你是明明,你又那么喜欢蛐蛐,你会想什么?看图说说明明的表情,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抽读) 4.齐读思考: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段讲了什么吗? (二)学习二段。 1.明明这 么喜欢蛐蛐,当 他发现一只好 蛐蛐的时候,他 会怎…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任务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2.创设情境,让学生领悟课文蕴含的意义,进行创造性想象。二、教学过程(一)板画动物,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两种小动物,它们是谁呢?请看黑板(画“乌鸦”“狐狸”)。学生说后,老师板书课题。老师边指课题、板画,边说:“咱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发生在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一件事情。请大家先猜一猜在它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那么,在它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3遍,思考这个问题,并画出…  相似文献   

13.
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二、自学课文1 把课文读通、读懂、读流利 ,不懂的字词通过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理解。2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①牛顿的小风车是怎么做出来的?②同学们对小风车有哪些看法?③小风车被摔坏以后 ,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 ,但又没有流一点眼泪?④牛顿从这件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3 试着给课文分段(讨论分段的理由)。三、交流讨论1 朗读课文(读正确、有感情)。2 讨论交流上述①②③④问题(结合有关课文具体内容 ,从读中感悟、理解)。四、课堂作业1 读准“摔”、“受”、“任”、“磨”、“几”、“扇”等字的字音…  相似文献   

14.
一、揭示课题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的课文,请同学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称赞”。2.齐读课题。3.给“称赞”找近义词。(表扬、夸奖)设计意图:清新自然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堂,书写“称赞”一词,找近义词帮助理解,和课前谈话紧密结合,简单,实在。二、初读感知,读准字音1.课文讲了谁称赞谁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2.指名说,板贴刺猬和小獾图。3.认识“刺猬”两字。4.自由读课文,思考:小獾和小刺猬是怎么互相称赞对方的?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时请“树叶”上的拼音帮忙,争取把它读正确、流利。5.检查字词:小…  相似文献   

15.
《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以一件具体事例表现了著名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很热爱大自然。喜欢小动物。全文围绕“喜欢”。先写他喜欢大自然,喜欢各种小动物,再具体写他怎样喜欢一只小松鼠。教学时,要注意紧扣“喜欢”。以读为主。按“喜欢大自然→喜欢各类小动物→喜欢小松鼠”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再按“喜欢小松鼠→喜欢小动物→喜欢大自然”的顺序去认识达尔文。为此,我在教学本课时,作出如下的教学设计。一、范读激趣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写达尔文和小松鼠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再从课文中找一个最准确的词来回答这件事表现达尔文对小松鼠的什么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教学任务 :1 认识本课的六个生字 ,读准字音 ,知道生字在句子中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水是怎样变成气和云的 ,云又是怎样变成雨、雹和雪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我会变》 ,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 ,大家齐读课题。二、范读课文 ,揭示课题 ,整体感知课文。1 先听老师读课文 ,想想“我”究竟是什么?“我会变”也就是谁会变。(水)2 请大家仔细地数一数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 指名读 ,数一数这个自然段共几句话。2 逐句学习课文。(1)读1…  相似文献   

17.
《苦柚》是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此文继续承担落实“一边读 ,一边想”的任务 ,根据课文特点、训练重点 ,以新“大纲”精神为指导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整体初读 ,感知、质疑。1 揭题。(引导学生谈谈对苦柚果实的了解激起兴趣。)2 自由读课文 ,回忆感知。(1)要求读准字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整体入手 ,初步感知。)(2)理清脉络 ,指导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成三段 ,允许学生存异。)3 学生质疑。(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 ,以学定教。)(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课文重点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一、动画激趣 ,导入课题多媒体播放动画(间隔播放)———狼走向小溪边和小羊在溪边喝水。师(作惊讶状) :咦?狼和小羊怎么走到一起来啦 ,奇怪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狼和小羊”的故事。(板书课题 :狼和小羊)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要求 :读准生字音 ,读通顺语句。2 师 :谁愿意把每一个自然段读读?其余同学重点听听生字的音是否读得准确。3 议议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针对内容质疑 ,师生共定目标师 :对这个故事 ,你最想知道什么?生提问 ,师帮助整理板书 :狼找了哪些碴儿…  相似文献   

19.
《骆驼和羊》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骆驼和羊比高矮的事。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教学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借助插图,感知课文。本课配有三幅插图,和2、3、4节课文相配。根据课文的特点,可从“图”入手进行教学。①指导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是怎样的,他们在干什么?学生边看边说,教师随机出现本课需学生掌握的生字及新词。②对照插图,轻读课文。要求是:运用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生字所组成的词,再到田字格里去看看这些字的字形;找出课文中和图意对应的段落,想一想课文讲了  相似文献   

20.
一、揭示课题师:(出示投影片)请同学们仔细看投影片,说说你看见了什么?(学生很感兴趣,全神贯注地观看着投影片)生:老师,我看到乌云,还落下大雨点。(师板书课题:雨点)师:小朋友们,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样子是不一样的。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呢?认真读了课文,你们就会明白了。【评析:简短而又亲切的导语,既明确了学习任务,又提示了学习方法】二、初读课文师:请小朋友们一边看图,一边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生纷纷朗读起来)师:课文一共有四句话,配有四幅图。请小朋友们按顺序看一幅图读读相应的一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