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传授学生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技巧,只有学生懂得运用这些技巧,学生的演唱才能是打动人心的。鉴于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重要性,本文对此进行了基本的分析,并基于自己的想法阐述了一些见解,旨在为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更好地传授学生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技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声乐教学中,不但要进行声音技术同的训练,而且还要进行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两者互为因果,互为表里。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应该遵循声情并茂,对比统一,同中求异三个基本原则,这三个原则相互依赖,统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相对于一度创作而言的,即表演者深刻体会作品的含义、全面掌握歌曲的风格、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对歌曲进行艺术加工和艺术处理的过程.在声乐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唱大歌、喊高音,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技术与艺术表现、学好相关学科的文化知识,对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前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对象相对特殊,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演唱幼儿歌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进行混声的训练,对学生迅速掌握科学发声方法,演唱幼儿歌曲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声乐教学是高等艺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音乐艺术的主要形式.作为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如何在教授声乐演唱技巧的基础上,准确地分析、研究声乐作品,使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的艺术形象和音乐意境,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从歌曲旋律的学习、节奏的把握以及咬字吐词的要求等方面来论述歌曲演唱中艺术表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典红色歌曲作为中国音乐艺术的特殊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并走向胜利的历史回响,具有深刻的革命精神内涵。将经典红色歌曲融入高职“声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引领人生方向、构建人生价值、培养人生动力。高职“声乐”课程从优化经典红色歌曲融入教学的衔接、经典红色歌曲教学改革、课内外双重育人模式和课程评价改革等方面提升经典红色歌曲在“声乐”课中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对经典红色歌曲演唱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7.
会唱一首歌,并不等于唱好一首歌。要唱好一首歌必须将歌曲进行演唱上的艺术加工和修饰。《音乐课程标准》对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其有感情地歌唱,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教育。由此看来,对歌曲进行恰当的艺术处理,塑造良好的歌曲艺术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声乐教学实践,就如何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中等艺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设置的.学前教育高职专业声乐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首先,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演唱能力,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歌曲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声乐的演唱水平,并强化演唱能力,为学生参加升学考试专业基础.  相似文献   

9.
声乐是人声的艺术,声乐演唱发于声而给予情,在演唱歌曲时,只有充分的分析和把握歌曲的情感,才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意境。在声乐教学中,只有加入情感元素,才能使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本文从分析歌词与旋律启迪学生的歌唱情感、运用感情的范唱与表演激发学生的歌唱情感、以个性化的情感处理方式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三个方面提出中职幼师情感式声乐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提高幼师声乐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职声乐表演专业案例教学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心永爱》是轻歌剧《玉鸟兵站》中女主人公阿朵的著名唱段,因其具有强烈的抒情和戏剧性的特征,演唱情感跌宕起伏,音域跨度大,近几年常被高职声乐表演专业高年级学生作为案例教学和声乐比赛的演唱曲目.教师在进行教学和辅导学生参赛时,既要以身示范,也要结合声乐艺术“二度创作”的理论来帮助学生分析演唱《我心永爱》时如何创造性地进行情感处理与表达.  相似文献   

11.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歌曲作品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歌曲作品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学生正确地、有创造性地塑造歌曲作品的艺术形象.在教学中,有目标地引导,学生演唱的情感表现能力,这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声乐教学中通过掌握歇唱的呼吸、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共鸣及歌唱的语言,来解决声乐学习中的技术问题,从而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主题和歌曲结构,选择合适的声音类型,安排处理歌曲内容、布局,加强综合素质教育,运用声音技巧来完成歌曲的艺术再创造,不断提高声乐教学与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歌曲《黄水谣》的教学重点与声乐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艺术的特点在于运用人声来演绎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及声乐表现作恰当的处理,就成为表现歌曲内涵及声音形象的主要手法与途径。本文就歌曲《黄水谣》从作品分析、艺术风格、演唱的技巧处理以及声乐表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期更好地诠释此曲的艺术处理与声乐表现。  相似文献   

14.
秦容  李劲松 《重庆师专学报》2001,20(3):56-58,60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歌曲处理,是一个长期困扰高师声乐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歌曲处理要抓住歌曲的时代特征,把握作品风格;分析旋律进行的特点;设定歌曲的情感基调、抓“关键字”的处理;注重演唱时的形象感染;注重个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声乐艺术最初是为表达人类情感而产生的,随着应试教育在我国艺术领域的普及,许多高中声乐教师逐渐产生对声乐高难度技巧的技术崇拜,忽略了学生对于歌曲细节处理的探究,使得音乐的表现力大打折扣,达不到歌曲原本的艺术效果。本文就自己在声乐学习工作的过程当中对于高中声乐特长生演唱歌曲的处理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声乐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歌唱艺术表现力,须由以下四方面着手:1.选择适合学生演唱的歌曲,突出艺术创作个性;2.有步骤地分析歌曲,进行艺术地再创造;3.培养学用生真情实感歌唱;4.科学的演唱技巧与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声乐艺术美的演唱论方面对戴玉强演唱版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进行分析,声乐美艺术美学作为音乐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对音乐美学的深入研究.通过对歌曲进行演唱论分析能够揭示声乐艺术美的本体审美特征,从而在演唱中更好的把握作品内涵,达到更好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22,(1):68-71
德语声乐作品在西方古典声乐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德语作品教学也是我国高校声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相比其他西方语种,德语的构词有着鲜明的特点,特别是大量辅音的应用,在德语歌曲的学习和演唱中,学生时常会在辅音,特别是双辅音方面遇到难题。本文对德语演唱中双辅音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德文发音特点,进而能够对德语歌曲进行更有效率的学习和更加到位的演唱诠释。  相似文献   

19.
声乐演唱不但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化。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化修养、主体意识、心理情绪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其深入领会歌曲的内容和价值,从而引起感情的激动和表演创造的热情,使歌曲演唱生动感人。  相似文献   

20.
安丽 《文教资料》2008,(33):221-222
当今声乐艺术发展的多元化,使更多的音乐教育者重新审视声乐教育的现有模式,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不同于音乐专业院校的学生.本文从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手段、形式的多样化、演唱方法的多元化、思想内涵的丰富化三方面进行探索与分析,结合声乐教学的实践,探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