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大型海藻对海水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选取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和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等3种大型海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3种大型海藻在72h内对海水养殖水体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3种大型海藻对海水养殖水体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羊栖菜、细基江蓠、裙带菜对养殖水体中NH+4-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9.87%、83.96%、75.62%;对养殖水体中NO-3-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5.99%、72.22%、59.11%;对养殖水体中PO3-4-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9.61%、84.56%、67.37%。其中细基江蓠对养殖水体中NH+4-N、NO-3-N及PO3—4P的净化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种典型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水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方法:将孔石莼(Ulva pertusavar)、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和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3种常见大型海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富含氮磷海水静水培养6周,探讨3种典型大型海藻对海水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3种大型海藻NH4+-N的净化率均超过97.00%;对NO3--N的净化率在90.00%左右;龙须菜对PO43--P的净化率最高,为88.34%。海带组NH4+-N初期呈缓慢下降趋势,随后缓慢上升后又呈下降的趋势,而孔石莼和龙须菜组中的NH4+-N呈持续下降的趋势;3种大型海藻NO3--N浓度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而在下降的过程中又呈先快后慢的趋势;海带组PO43--P实验开始阶段呈上升趋势随后持续下降,孔石莼和龙须菜组中的PO43--P均呈快速下降的趋势直到实验后期逐渐呈稳定的状态。结论:3种常见大型海藻孔石莼、龙须菜和海带对水体当中的氮、磷营养盐具有较强的净化去除能力,其中龙须菜的净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源水中硝酸盐氮(NO3-N),采用批实验开展了生物脱氮研究,考察了碳源种类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并考察了豌豆秆作为固体碳源时颗粒铁、碳源用量、N03-N初始浓度和水温等因素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醇、豌豆秆和木屑完全脱氮的时间分别为2天、7天和30天;三种碳源均会引起亚硝酸盐氮的短暂积累,但最大积累量出现的时间不同;在模拟水中富含溶解氧时,含有颗粒铁的反应瓶在2天内可以实现完全脱氮,而对照瓶仅去除45.7%的N03-N;第2天时,1g豌豆秆时N03-N去除率为47.8名,3g时去除率为71.9%,而5g时去除率为99.6%;低浓度和高浓度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分别是11.28mg/L/d和10.91mg/L/d;15。C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约为33。c时的1/3,27cc时的脱氮速率约为33oc时的3/4。碳源种类、颗粒铁、豌豆秆用量和水温显著影响豌豆秆生物脱氮效果;在既定浓度范围内(5.65mg/L-21.92mg/L),N03-N初始浓度对生物脱氮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东江干支流水体氮素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2009年7月(丰水期)、2010年7月(丰水期)和2009年12月(枯水期)在东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水体进行了3次系统水样采集,通过实验测定分析了水体中各形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东江干支流的氮素污染状况较为严重,TN平均浓度在(1.45~1.93) mg/L之间,整个干支流中Ⅳ-Ⅴ类水体达42%;②不同季节期间水体中氮含量存在一定变化,表现为丰水期TN、DIN、NH4-N和NO3-N浓度均小于枯水期;③按水体中氮含量划分水质等级,可将东江干流分为5个区段:东江源头低值区河段、枫树坝水库上游高值区河段、新丰江水库上游中值区河段、惠州地区上游中值区河段、惠州地区下游高值区河段,干流河段氮浓度空间变化表现为“低值-升高-下降-维持-再升高”趋势;④枫树坝水库上游高值区河段的氮来源主要来自干流沿途的农业面源污染,而惠州地区下游高值区河段的氮来源主要来自生活和工业直排点源污染,其中又以秋香江、西枝江、淡水河、石马河、沙河等支流的输入为主体.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对丘陵山区连续4年覆膜旱作、裸地旱作和常规水作条件下稻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动态变化规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旱作稻田土壤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显著高于常规水作。土壤NO^- 3-N占无机氮的81.16%~90.46%,是土壤铵态氮的4.32-9.49倍。因此,丘陵山区覆膜旱作稻田土壤矿质氮主要以硝态氮为主。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系统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坑定位试验,研究了3种施肥处理下稻田系统氮素流失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后各个处理的稻田坑面水中NH+4-N浓度逐日递减,无机肥处理,混施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的NH+4-N浓度在施肥第2天分别降低35.17%、24.78%、14.12%;施用有机肥能有效降低氮素在稻田土层中的淋溶速率,低于无机肥处理和混施肥处理,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源水中硝酸盐氮(NO3-N),采用批实验开展了生物脱氮研究,考察了碳源种类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并考察了豌豆秆作为固体碳源时颗粒铁、碳源用量、NO3-N初始浓度和水温等因素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醇、豌豆秆和木屑完全脱氮的时间分别为2天、7天和30天;三种碳源均会引起亚硝酸盐氮的短暂积累,但最大积累量出现的时间不同;在模拟水中富含溶解氧时,含有颗粒铁的反应瓶在2天内可以实现完全脱氮,而对照瓶仅去除45.7%的NO3-N;第2天时,1g豌豆秆时NO3-N去除率为47.8%,3g时去除率为71.9%,而5g时去除率为99.6%;低浓度和高浓度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分别是11.28mg/L/d和10.91mg/L/d;15℃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约为33℃时的1/3,27℃时的脱氮速率约为33℃时的3/4。碳源种类、颗粒铁、豌豆秆用量和水温显著影响豌豆秆生物脱氮效果;在既定浓度范围内(5.65mg/L-21.92mg/L),NO3-N初始浓度对生物脱氮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再生水景观水体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其出水COD、NH4+-N、TN、TP均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标准。影响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植物、水力负荷以及温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变水力负荷和排水高度,系统考查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以及去除有机物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出水TP、COD浓度受排水高度影响不大,NH4-N去除率略受排水高度影响,且随着水力负荷增加而减小。而反硝化作用受排水高度影响,随排水高度增加,反硝化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大型经济海藻对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选取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和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等3种大型海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3种大型海藻在72h内对水产养殖废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3种大型经济海藻对水产养殖废水水体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羊栖菜、细基江蓠、裙带菜对养殖废水中NH_4~+-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9.87%、83.96%、75.62%;对养殖废水中NO_3~--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5.99%、72.22%、59.11%;对养殖废水中PO_4~(3-)-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9.61%、84.56%、67.37%。其中细基江蓠对养殖废水中NH_4~+-N、NO_3~--N及PO_4~(3—)P的净化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处理对茭白田土壤中氮素变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茜  闻轶  宣岩芳  曹林奎 《科技通报》2010,26(1):109-114
为探索茭白田氮素的流失规律,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本文以测坑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在3种不同施肥处理下黄浦江上游地区茭白田水中氮素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茭白田水中的氮素分布和其它水田作物相类似。各处理茭白田坑面水中氮素形态以NH4^+-N为主;渗漏水中流失的氮素主要以NO3^--N为主,分别占总氮的化肥处理73.44%。混合肥处理67.62%和有机肥处理53.31%。由剖面水中氮素分布可知,实际生产所施用的氮肥用量远远超过茭白生长所需。通过减少化肥用量而改施有机肥可减少施肥过后由暴雨引起的氮素径流流失和整个施肥期30%的地下水渗漏流失,同时对茭白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斌  徐昳荃  杨倩 《中国科技纵横》2010,(8):259-259,247
通过实验室与在线的实验数据比对,说明MicromacC型NH3-N水质连续自动在线监测仪能连续自动监测水体中的NH3-N指标,可以准确的在线自动监测环境中不同种类的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   

13.
利用SBR亚硝化处理化肥厂实际废水,研究其短程生物脱氮过程中pH、溶解氧、进水氨氮负荷和温度等因素影响,并确定亚硝化处理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pH过低会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过高则不利于反硝化菌反硝化过程TN的去除;当pH值控制在8.0左右时,亚硝化率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出水TN浓度控制较好。当DO浓度为0.2~0.3 mg/L时,亚硝化反应继续进行,但NH4+-N亚硝化反应速率较慢;当DO浓度为1.5~2.8 mg/l时,无法实现系统中亚硝化的运行,硝化作用成为主要反应。高氨氮负荷进水有利于亚硝酸盐的积累,但对出水氨氮去除效果不佳。较高的温度有利于亚硝化反应进行。当t=35℃,初始pH控制在7.8~8.2,DO控制在0.5~0.6mg/L,进水浓度NH4+-N为100mg/L时,SBR亚硝化操作过程为最佳,此时亚硝化率基本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沉水植物在静止水体中对悬浮固体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中悬浮固体会影响沉水植物正常的生长,沉水植物反过来也会影响水中悬浮固体的浓度和沉降。实验研究了两种典型的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和亚洲苦草在静止水体中对悬浮固体的作用,并与空白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轮叶黑藻在一定条件下可明显降低水中悬浮固体的浓度,亚洲苦草则效果较差,另外沉水植物的种植都可以有效降低底部沉积物的量。  相似文献   

15.
平原河网地区水质与土地利用格局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张殷俊  陈爽  彭立华 《资源科学》2009,31(12):2150-2156
通过划分不同类型和尺度的作用区,利用吴江市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29个水质监测点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数据,分析不同作用区内土地利用格局与水质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吴江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对水质有重要影响。城市建设用地与溶解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园林地同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在所有尺度带状作用区和部分尺度的圆形作用区上存在显著负相关;耕地同溶解氧在圆形和带状部分尺度作用区上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对吴江市水质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有负面影响,而耕地和园林地则会对水质起到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多用地类型与水质的偏相关分析证实了不同用地类型的尺度效应,近距离分布的耕地有利于水质改善,而城镇建设用地对水质影响在较大尺度上更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为经济发达的太湖流域空间开发与水环境保护协调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厦门市大气气溶胶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4年~2005年采集厦门市三个代表性季节大气气溶胶PM10样品,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离子色谱、热光碳分析仪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 气溶胶的化学成分浓度呈现春季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二次离子SO42-、NO3- 与NH4+ 占到近40%;总碳TC浓度占21%;Al、Si 、Ca和Fe等地壳元素仅占总质量浓度的13%;海盐离子占7%,二次离子污染是影响厦门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了NH_4Cl、磷酸盐、(NH_4)_2SO_4、MgSO_4、ZnSO_4、CoCl_2、NoCl、FeSO_4、MnSO_4等无机盐对三元能量处理后的妥布拉霉素(TOB)诱变菌株发酵水平及主组份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NHCI的影响最为显著,K_3HPO_4次之,NaCI最小,用正交方法研究了几种无机盐之间的交互作用,以Zn~(2+)与Mn~(2+)之间的交互影响最为显著,选择出了最适有机氮源,获得了三元能量诱变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从而使发酵单位提高了41.06%,主组份含量由40.53%提高到53.40%.  相似文献   

18.
纳滤组合工艺对自来水中主要有害物质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三角洲地区自来水中主要有毒有害物质是:有机物、消毒副产物、氨氮及亚硝酸盐。应用纳滤组合工艺技术对这类自来水进行了饮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 纳滤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这类污染物,对有机微污染物去除率高达 80 %以上,可使净化水达到较高饮水标准  相似文献   

19.
光合细菌HZPSB对水产养殖水质的改良和对鱼类促生长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光合细菌改善池塘水质及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和促生长作用.测定了光合细菌对池塘水质(溶氧、氨氮、亚硝态氮、COD)、透明度、pH及异氧细菌总数的影响;光合细菌添加于饲料后对鱼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及鱼生长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光合细菌的大田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对池塘水的溶解氧、pH没有影响;降低水中氨氮、亚硝态氮、有机物(COD);水的透明度明显升高;异氧细菌的总数比原来下降50%.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饲喂鲫鱼、罗非鱼,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鱼的生长速度高于对照组.光合细菌分别在湖州、绍兴、杭州、嘉兴、上海等进行大田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养殖虾蟹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减少,与不使用光合菌的池塘相比,发病率降低了25%以上,提高了虾蟹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