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行业报作为中国报业体系中一个重要且特殊的类别,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行业报由社会行业组织主办,服务于特定行业的发展.行业报除了报道本行业内的信息外,还承担着引导行业舆论导向、针砭行业发展问题等作用.本文将结合实例,探讨媒体融合发展大潮中,行业报新闻评论所面临的困境与寻求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报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行业报,与综合性报纸相比,无论在时效性、社会性、可读性等方面都不占优势,行业报"抢"新闻似乎是一种奢求。其实不然,行业新闻可以不重在"抢"第一时间,而重在"抢"报道的深度,即通过鼓励记者深入调查采访,挖掘相关背景,对社会关注的与本行业有关的热点、焦点新闻进行分析解说,触动读者。  相似文献   

3.
加强行业报的批评报道,是办好行业报的必然要求.然而,与社会综合类报纸比较,行业报开展舆论监督的难度更大.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客观上的,一般行业报在人、财、物上都依赖本行业,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要在行业内开展舆论监督难度很大;二是主观上的,因报社对舆论监督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人担心开展舆论监督会影响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或者影响团结稳定;还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舆论监督是"挑毛病",跟领导"过不去",自己端着人家的饭碗当然不能去砸人家的锅.就连搞发行的同志都会说,把人得罪了明年没人订报纸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专业报如何在媒介竞争中,争取主动,扩大影响,增强实力,笔者认为:关键是走专业之路,突出专业特色,但这并不等于拘囿于本专业,捆住自己的手脚,造成报纸内容单调,报道范围狭窄。专业报优势何在?如何扬长避短? 1、把握行业窗口信息优势 专业报大部分是本行业内权威性的新闻舆论中  相似文献   

5.
刘萍 《新闻前哨》2007,(5):28-29
行业报作为一种新闻媒体,与其他新闻媒体有着共同属性,但作为某个行业主办的报纸,又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这种特征折射出行业报的优势:熟悉本行业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市场动态以及历史与现状,在行业中有比较稳定的发行市场和广告市场。这是其他报纸难以取代的,也是行业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加强行业报的批评报道,是办好行业报的必然要求.然而,与社会综合类报纸比较,行业报开展舆论监督的难度更大.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客观上的,一般行业报在人、财、物上都依赖本行业,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要在行业内开展舆论监督难度很大;二是主观上的,因报社对舆论监督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人担心开展舆论监督会影响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或者影响团结稳定;还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舆论监督是“挑毛病“,跟领导“过不去“,自己端着人家的饭碗当然不能去砸人家的锅.就连搞发行的同志都会说,把人得罪了明年没人订报纸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普珺  王贞子 《声屏世界》2017,(10):51-53
近年来中国影视市场屡创奇迹,但是在这样的奇迹诞生之下,中国影视文化却没有和票房、收视率一同高歌猛进.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影视行业中"流量明星""小鲜肉""高票房,低口碑"等一系列现象的分析,从长尾理论来揭示中国电影行业繁荣假象背后的文化没落.  相似文献   

8.
赵虎  甘琛  张弛 《传媒》2018,(11):23-25
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之时,行业报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像社会媒体一样面对普通大众,因而不管是在发行量上还是在广告创收上很难取得较大成效.但是,在新媒体冲击下,行业报因其自身的专业性,其发展的局限性却反而成为一种能保护自身免受外界入侵的壁垒,让行业报保持了平稳发展.随着新媒体、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对于整个业态的冲击,行业报却出现了"身融心不融、形融神不融"的窘态,如何探索出适合当前行业报发展的路径,成为行业报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报业发展很快,全国有2200多家报纸。专业报绝大部分是在改革中创办的。服务某一行业或某一阶层的读者,或传播某一方面的信息和知识。无论是何种专业报,都有各自的读者群,这是由这家报纸的特色决定的。 专业报定位于传达党对本行业本部门的有关方针政策,反映本行业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指导奉行业的生产和工作,宣传加强本行业两个文明建设,为振兴行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郭珺 《传媒》2021,(3):24-26
地市级"报台合并"现象在近几年备受学界和业界的瞩目,已经完成"报台合并"的媒体组织其经验和教训也对其他正在开展或计划开展"报台合并"的城市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本文探讨了多家地市级"报台合并"案例在流程、机制、管理等各环节的融合经验,总的来看,"报台合并"过程中要做好组织结构的调整,事业与产业的区分,业务流程的再造,以提升管理效率,产业反哺事业,推出更多融媒精品.  相似文献   

11.
程金明 《传媒》2007,(6):34-36
如果说,在行业报处在一个强弱分明、起伏不定的时期,谁能提供一副"灵丹妙药",来驱动所有行业报向高端发展,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本文提出的观点,丝毫没有指点迷津的意思.只是从个人的角度、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对目前一些行业报的处境和现象做些探讨.其核心不是说目前的行业报"无路可走"或日"办不下去"了,更不针对那些"如雷贯耳"、"火"得让人眼红的报纸.而是以一孔之见,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在行业报纸被数次治理整顿的形势下,一份由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主办的烟草类报纸--东方烟草报,却独辟蹊径、一枝独秀.目前,其发行量已超过10万份;被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确定为全国烟草行业三大主流媒体之一,连续被评为山东省第五届、第六届报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优秀报纸",成为山东唯--份全国性的行业报纸.  相似文献   

13.
加强行业报的批评报道,是办好行业报的必然要求。然而,与社会综合类报纸比较,行业报开展舆论监督的难度更大。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客观上的,一般行业报在人、财、物上都依赖本行业,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要在行业内开展舆论监督难度很大;二是主观上的,因报社对舆论监督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人担心开展舆论监督会影响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或者影响团结稳定;还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舆论监督是“挑毛病”,跟领导“过不去”,自己端着人家的饭碗当然不能去  相似文献   

14.
纵观全国各类报刊,现在报名上带有"拼音"二字的只有《小学生拼音报》了.过去北京、上海各有一家带"拼音"报名的报纸,现在全都更名了.北京的《汉语拼音报》更名为《语言文字报》、上海的《汉语拼音小报》更名为《语言文字周报》.《小学生拼音报》创刊40多年来,多次变更名称,但始终保留"拼音"二字,尤其是办报宗旨一直坚持以"拼音"为特色,咬定"拼音"不动摇,为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和推广普通话服务.许多业内人士都说: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级小市,在一个狭小的拼音领域,能创办出质量这么高、发行量这么大、影响这么好的报纸是值得研究的"拼音报现象".那么,《小学生拼音报》是如何突出"拼音"特色,发挥品牌效应的呢?  相似文献   

15.
行业报与一般经济类报纸相比,其专业性特征更为突出。她不仅要报道宏观经济基本面的综合新闻,更要重点报道行业内及与行业相关的新闻及政策、事件、言论等内容。作为全国性的行业报纸,在本行业的新闻报道上应该是权威性的。行业报由于其固有的专业特性,势必要求行业报记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也就是说,行业报记者除了应具备新闻记者所必需的一般性新闻知识与技能外,还应具备与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质,才能敏锐、准确地捕捉行业新闻热点,才能策划、组织出好的报道方案,才能采写出有深度、有力度、有份量的好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6.
故宫博物院内收藏着几幅标注"状元""榜眼"字样的年轻女子照片.若按现在的审美标准,她们虽然不一定都能被称作美人,却也相貌端庄,衣着时尚,颇有几分明星"范儿".读相关材料,得知她们都是清朝末年上海《游戏报》选出的"艳榜"名妓.这些照片如何能够进入宫中,并最终成为故宫藏品,给人们留下了不少想象空间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晚清的世态风俗.  相似文献   

17.
"核心期刊"的出现,确认了一种以核心期刊名录为尺度来判别研究成果和学术价值的方法.核心期刊刚一开始,是以为图书情报机构收集、馆藏期刊提供参考,为读者查找、阅读期刊文献提供方便的功能出现的.核心期刊在促进学术交流,衡量学者学术水平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制定和职称、科研成果评定条件的量化,"核心期刊"的作用日益被强化.因此也就出现了一股似乎会愈演愈烈的"核心现象".这种"核心现象"一方面是指核心期刊作为"核心"而产生出的种种异于寻常的现象,另一方面就是各种期刊纷纷下大力气争当本行业本领域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面对着广电、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原本就在党报和都市报夹缝中求生存的行业报遭遇了更严峻的挑战:市场观念较为淡薄,发行量萎缩,人才流失严重;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又蚕食了纸媒原先的受众群,行业报经营持续低迷;2008年以来纸价的大幅上涨,更是直接加剧了行业报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9.
作为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报对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和报业结构的多样化、专业化做出了贡献,至今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毋庸置疑的是,行业报的办报过程中普遍存在机关味浓、说教味重、新闻性弱、专业性过强的问题,明显地制约了行业报的发展。在媒体普遍思变的今天,行业报在坚守机关报阵地的同时,要更多地在朝社会公众媒体方向发展,方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行业报向公众媒体方向靠拢绝不意味着全面放弃本行业特色,步别人后尘办什么杂闻报、大众报、趣味报。实际上,在行业报的受众中大部分是行家、专家、管家,他们对关乎行业的国家相关政策、内部发展动向等诸方面的报道格外关注,一旦丢“专”弃“业”,行业报也就丢掉了自己“主体”优势和长处,不但会失去这块市场,而且会淹没在众多相似媒体中。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行业报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样化的评论形式.中国组织人事报"祖任平"文章围绕中心大局、行业需要,进行了长篇新闻评论的探索."祖任平"注重理论深度、激发思想力量,讲究历史大视野、提升历史纵深度,注重语言表达创新,让主流声音更入人心,做到不啰嗦、不呆板、不空洞、不陈旧、不出格、不片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