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宇航事业的盛事——深度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2005年7月4日,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准时于13时52分击中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整个过程历时3.7秒,撞击能量相当于5吨炸药爆炸的威力。深度撞击彗星是宇航事业的新课题,人类首次撞击成功是这一事业又一里程碑。撞击彗星的计划于1999年11月起实施,2005年1月12日,“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历时近半年的太空之旅,行程4.31亿千米,到达距“坦普尔1号”80万千米处释放撞击器,并以每秒10.2千米的速度撞击。击中彗核后,“弹坑”内的物质爆发出来,彗核表面的冰雪…  相似文献   

2.
北京时间2005年7 月4日下午1点52 分,美国发射的“深度撞击号” 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准确地 “击中”目标——坦普尔1号彗 星,引起它的物质喷发,实现了 人类首次的人造天象。 彗星何以如此受到人类 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目标——坦普尔一号彗星,正式上演了“炮轰”彗星的大片。“深度撞击”号自今年1月12日升空后,在太空中走过了4.31亿千米,终于迎来了与坦普尔一号彗星“亲密接触”的时刻:飞行器最后一次调整轨道后把撞击器“弹”了出去→飞行器调整和彗星的距离(距彗核约8600千米)→撞击器自主飞行24小时、经3次发动机点火调整→撞击器和彗星以每秒10.3千米的相对速度相撞(相当于4500千克炸药爆炸)→14分钟后,飞行器来到距彗核500千米处观测撞击的结果。宇航专家认为,这次碰撞发生…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2时20分左右,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之后,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终于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教学》2005,(9):55-55
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深度撞击”探测器释放的铜质撞击器在飞驰着进行最后冲刺后,准确地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  相似文献   

6.
2005年1月,“深度撞击号”飞船顺利升空。2005年7月4日,撞击器与“坦普尔1号”彗星撞击成功。从此,人类近距离探测彗星的科学活动全面展开。2004年,欧洲的“罗塞塔”飞船接受了一个光荣任务,它将专程飞向一颗叫“67P楚留莫夫—杰拉希门科”的彗星,要花费近十年时间才能到达。科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4日,“深度撞击”号宇宙探测器载着人类的梦想和雄心,飞向坦普尔1号彗星。一瞬间,一团焰火绚烂无比地绽放在距地球1.33亿千米处的太空中。壮观的太空景象2005年1月12日,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成功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近6个月的时间,“深度撞击”号走过4.31亿千米的漫长路程,终于迎来了与坦普尔1号慧星“亲密接触”的时刻。  相似文献   

8.
美国航天局于太平洋时间2005年1月12日,将价值3.3亿美元的"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在经过4.31亿千米的太空飞行后,它所发射的体积与电冰箱差不多的撞击器于7月4日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  相似文献   

9.
陈平 《新高考》2005,(11):35-36
2005年美国进行了“撞击彗星”试验,于1月12日升空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在7月4日与“坦普尔一号”彗星相撞,产生4.5吨TNT当量的爆炸威力。  相似文献   

10.
深度撞击     
太空大片2005年7月4日,由人类编导的又一部“太空大片”将在距地球1.32亿公里处的宇宙空间上演。届时名为“深度撞击”的彗星探测器将向“近在咫尺”的“坦普尔1号”彗星发射一颗重达372公斤的铜质撞击器。据推算,撞击将产生相当于4.5吨炸药的爆炸,并在彗核表面撞出一个约有足球场那么大、14层楼那么深的凹洞。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4日是美国的国庆节,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采取了一种特别的庆祝方式——他们不是用红、白、蓝等五彩烟火,而是用成功地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进行庆祝。通过“深度撞击”,他们还有一些令人惊喜的新发现。彗星表面密布环形坑“坦普尔一号”的外形,并不像科学家原先认为的那样是个不规则体,而更像一个长条土豆。撞击器传来的高清晰照片显示,“坦普尔一号”彗星表面与以前观测到的彗星表面很不一样。该彗星表面密布许多看来是撞击留下的环形坑,据“深度撞击”项目首席科学家说,这在彗星上还是首次发现。彗星比想像的还要软研究了撞…  相似文献   

12.
美国航天局于太平洋时间2005年1月12日,将价值3.3亿美元的“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在经过4.31亿千米的太空飞行后,它所发射的体积与电冰箱差不多的撞击器于7月4日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并且在彗星上留下一个深深的大坑,这次撞击实验的难度就如同这个项目的经理——克·格兰米尔所言:“好比往飞速运动的针上穿线.”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22时52分左右3日太平洋时间22时52分左右,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撞击器以每小时3.7万公里的相对速度在距地球约1.3亿公里处与坦普尔1号彗重成功相撞,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幕一次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4.
7月4日,“深度撞击”探测器将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深度撞击”是美国今年1月12日发射的,价值3.3亿美元。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也是人类第一次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为什么选“坦普尔一号”撞?“坦普尔一号”彗星是在1867年被发现的,绕太阳运行一圈需5.5年。之所以选择“坦普尔一号”是有理由的:首先人类对它已有100多年的了解,比较熟悉它的轨道特征、自转特征等情况,而且目前它正处于中年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其次,它距离地球比较近,飞船到达它的彗核所需时间仅为半年。它不是新进入太阳系的活动型…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以每小时3.7万千米的速度,在距地球约1.3亿千米处,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科学家猜测,彗星上很可能存在最早的生命物质。这次撞击的目的是探究太阳系的诞生和地球生命的起源,同时为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进行了一次演习。“焰火”在太空绽放@刘青红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0月18日,名为“深入撞击”(D eep Im pact)的探测器到达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为发射作最后的准备。按照美国航天航空局(N A SA)的计划,“深入撞击”探测器这次的使命是携带重达400千克的铜球飞向“坦普尔1号”彗星。1.“坦普尔1号”彗星1867年4月3日,法国天文学家坦普尔在法国马赛寻找彗星时发现了它。坦普尔描述说:这颗彗星很大,直径有4 ̄5个弧分。后来计算显示,这颗彗星当时距离地球0.71个天文单位,距离太阳1.64个天文单位。同年5月,德国莱比锡的布鲁思证实了这颗彗星的存在,于是,这颗彗星被承认,并命名为“坦普尔…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4日,在浩瀚的太空,上演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人造天象。美国宇航局于1 月13日发射的“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在经过近半年时间和4.3亿千米的长途飞行后,终于与“坦普尔1 号”彗星相遇,并以3万多千米的时速发射探测“炮弹”,撞向彗星。7月4日下午1时52 分,这颗重达372千克的铜制“炮弹”,在距地球1.32亿千米处,以每秒10.2千米的速度与“坦普尔1号”激情相吻,点燃了绚丽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时间2005年月出日13时52分,“深度撞击”探测器释放的铜质撞击器在飞驰着进行最后冲刺后,准确地撞击了坦普尔1号慧星。人类首次“人造天象”奇观诞生了。这次撞击在茫茫太空中绽放出宝石般璀璨的“焰火”。(据《环球时报》)  相似文献   

19.
小资料     
美国宇航员(NASA)2005年1月12日发射的重约650kg的“深度撞击”探测器在历时172天、4.31亿km的太空飞行后,提前24小时将一个“铜弹”送入“坦普尔一号”彗星轨道,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北京时间13时52分)撞向“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彗核,在碰撞前拍下距彗核最近的照片  相似文献   

20.
一颗彗星朝着美国飞来,美国派出太空飞船,在彗星上埋核弹,想把它炸成碎片,可是失败了,引爆后,彗星分成几大块,仍对着美洲、欧洲和非洲奔来。美国又用核弹阻截,仍无济于事。最后,在千钧一发之际,宇航员驾着太空飞船冲进彗星的彗核,引爆了核弹,将彗星炸成无数碎片,飘浮在大气层内,化险为夷,拯救了美国。这是好莱坞1998年出品的影片《深度撞击》的故事梗概。七年之后,真实的一幕在美国上演,2005年1月12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按计划将“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今年7月4日,“深度撞击”还将发射一发“炮弹”,打入坦普尔1号彗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