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伦敦奥运会对中国男篮攻防整体水平是一次全面的检阅和考核。比赛最终证明,中国男篮在和当今世界篮坛高水平队伍的较量中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通过观察统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中国男篮的进攻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进攻得分能力、进攻成功率、投篮命中率以及快攻能力上,和世界男篮一流队伍之间的差距显著,而且这种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进攻综合能力低下的背后是中国男篮训练和比赛理念上的陈旧与落后,训练指导思想和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总体趋势相脱节。  相似文献   

2.
从第16届世锦赛比赛结果来看,这次世锦赛在没有姚明的情况下,中国队最终"被"进了前16名,看似基本完成了锻炼新人、磨合队伍的目标,但从整个比赛过程来看,虽然最终的成绩很平淡,但是比赛中我们看到了我国男篮以前少有的血性。让国人为之欢呼。但在惊喜之余,我们也应该理智的看到我国男篮在比赛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在高强度的对抗中对比赛的把握。作者通过世锦赛的比赛情况及对手分析,客观地分析中国男篮的真正实力,找出与世界强队之间存在的弱点和差距,探究中国男篮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而促进中国男篮的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男子篮球队在第16届世锦赛上取得了第十六名的成绩。从本次世锦赛中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手段和措施,为中国男篮今后在技术方面的提高,也为中国男篮今后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本文拟以第16届世锦赛小组赛中国男篮与小组赛对手得分方面的对比分析为研究对象,从得分方式的角度揭示中国男篮与小组赛对手的技术特点。本文以中国男篮与小组赛对手的得分情况进行对比,作为研究的基本依据。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针对第16届世锦赛中国男篮与小组赛对手的比赛,从得分方式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男篮总得分比小组赛对手总得分少;在得分方式的选择比小组赛对手少,多以内线强攻、高位跳投为主,进攻形式单一、不全面。总体来讲,中国男篮的得分技术跟小组赛队伍相比,不占任何优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第25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的技术进行分析,解析中国男篮在本届锦标赛的表现,找出中国男篮本届亚锦赛所出现的问题,为北京奥运后中国男篮的发展和提高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男篮在第27届奥运会小组赛防守技术统计结果分析,指出中国男篮在防守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改进措施与建议,为中国男篮提高防守能力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审视西亚篮球崛起的成功经验,分析中国男篮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成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观看比赛录像、运用数据统计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中国男篮后卫群体的比赛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在得分、助攻、篮板三项指标与对手后卫有显著差异。据此,提出男篮队伍结构"大型化";重内而轻外;"快、准、灵"风格的丧失是造成男篮后卫群体在比赛中低得分,抢断快攻少、助攻难的原因。结论:后卫群体的"弱势效应",是影响中国男篮竞技成绩症结所在。建议:中国队应改变"唯身高论"的选材标准,确立各位置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权衡高度与速度的统一,内线与外线的结合,在坚持"快、准、灵"传统技术风格基础上,着力解决在"一对一"对抗中娴熟运用各项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男篮在第27届男篮亚锦赛中取得第5名的成绩,名列中华台北之后。这次比赛,对于一直在男篮亚锦赛中具有霸主地位的中国男篮来说是个惨败。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第27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失利原因进行探究,得出第27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失利原因主要是:中国男篮没有发挥出内线得分和篮板球的优势,中国男篮主教练执教时间短造成将帅失配和未能确定中国男篮的最强阵容,中国男篮队员"青黄不接",中国男篮队员状态低迷,中国篮球联赛赛程短和过分依赖外援等。并以此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国男篮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数据分析和中国男篮的现场表现,对参加第16届锦标赛的中国男篮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指出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主要差距,并为中国男篮参加以后的比赛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2、23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主要攻守技术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男篮在外线进攻、前场篮板球、个人和集体攻守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训练中应该进行有针对I巨的练习,以提高中国男篮在国际大赛中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0.
周苏源 《精武》2014,(36):229-231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国男篮在第30届奥运会中抢断技术运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男篮除了中锋队员外整体抢断能力较弱。(2)中国男篮抢断动作主要以断球抢断为主。(3)中国男篮外线防守抢断能力较弱。(4)中国男篮对快攻和抢攻时的抢断能力和世界强队差距不大,但在阵地防守中抢断能力差距突出。(5)中国男篮抢断后转化为得分的能力较弱。同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男篮今后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7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与中华台北队的比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男篮与台北队相比队伍过于年轻化,球员有身高,没力量,缺乏对抗性;在进攻端,把握进攻机会的能力较差,配合默契程度和拼搏意识弱,没有利用好身高优势多打内线;在防守端,中国男篮不论是篮板球、抢断还是盖帽都不如对手,抢篮板的积极性差,缺乏补防的意识;中国男篮的失利也反映出中国男篮实力的衰退.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4年雅典奥运会已落下帷幕,中国男篮以7战2胜5负名列第8的成绩结束了雅典之行。纵观此次比赛,中国男篮在快攻发动和得分上与对手差距悬殊,形势颇为严峻。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录像分析等方法,对有关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以期发现问题及提出改善对策,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取得佳绩、争取历史性突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中国男篮以亚洲霸主自居,但在2013年第27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却兵败马尼拉,只取得第5名的成绩。为了找出中国男篮的优势和不足,为中国男篮重振雄风提供理论依据。运用RSR综合评价为主的研究方法对第27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15支球队的攻防水平进行量化评价。研究显示:中国男篮综合实力已经退居至亚洲二流水平。整体上看中国男篮进攻时在对手凶狠的压迫式防守下无有效应对策略。内外线连接不畅。教练、队员缺乏临场比赛的应变能力,以及体能难以适应高强度比赛。防守上体现出中国男篮内线优势已经失去。争抢篮板球的专注度和积极性不够。防守能力差和防守漏洞大,防守战术单调和封盖能力差等。  相似文献   

14.
在三人制篮球运动中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下,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吸引着高校学生,激发高校学生积极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三人制篮球和五人制篮球的比较,结合三人制篮球在山西省高校开展的现实意义和高校开展三人制篮球赛的外因支撑,分析了三人制篮球运动在山西各高校大力推广的可行性,并对如何发展山西各高校三人制篮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方法,对2010年亚运会男子篮球第二阶段的4场比赛,中国男篮与4支球队防守能力技术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了解中国男子篮球的防守能力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防守的相对薄弱是中国男篮没有实现实质性突破的重要原因。研究和分析存在问题及其根源,为提高中国队防守综合实力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观察法、统计分析法,对中国男篮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防守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防守体系整体结构不够严谨,对攻方内线和快攻的控制相对薄弱;防守战术结构严谨程度不高,尤其是作为战术核心要素的防守基础配合的运用质量和世界强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观察记录、数理统计、比较分析和逻辑分析法,对第26届男篮亚锦赛中国男篮的各项技术进行统计和对比研究,针对对比数据差异,找出其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为中国男篮科学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秀男子篮球后备人才现状分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测定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 ,对参加 1998- 1999、 1999- 2 0 0 0和 2 0 0 0 - 2 0 0 1年冬训集训的我国优秀青年男篮 198名运动员进行了身高、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方面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男篮竞技后备人才身高已基本具备亚洲乃至世界强队水平 ;篮球专项身体素质尚待提高 ;篮球基本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运动员存在技术粗糙、动作不规范等现象。认为应加大科学化选材力度 ;树立苦练篮球技术基本功指导思想 ;重视基础训练并加强系统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