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2008年11月5日,毛泽东亲自撰写的新闻述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已经发表60周年了。这篇千言文章,指点江山,话古论今,洋洋洒洒,大气磅礴,显示出一代伟人的宏大气魄和博学多识。从那激扬文字的流畅笔墨中,我们看到毛泽东对南阳战略地位之重视,对南阳历史文化之熟悉,对南阳山水之钟情和对南阳人民之厚爱。  相似文献   

2.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这篇消息为毛泽东同志亲笔所撰写,也是新闻作品中的名篇。许多新闻著作、业务论文举它为例,倍加推崇。的确,它那高屋建瓴之势,汪洋恣肆之笔,每次阅读都让人回肠荡气,感叹不已。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这样内涵丰富的名作,应当反复阅读,仔细领悟。这里仅就述评性新闻的一般写法,提示几句。  相似文献   

3.
南阳是历史名城,革命老区。解放前夕,毛泽东曾为新华社撰写新闻名篇《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到南阳视察工作,邓小平、江泽民曾在南阳火车站停留并接见南阳党、政、军领导,朱基、温家宝、彭珮云、李岚清、李铁映、张思卿等领导也先后到南阳视察;今年7月1日,在《南阳日报》复刊25周年纪念日之际,河南省委书  相似文献   

4.
4月11日至12日,南阳日报社邀请北京、武汉、郑州和南阳地区新闻界的一些同志聚会,讨论新闻改革大计。南阳是1948年11月4日解放的,毛泽东同志为此撰写了著名的新闻篇章:《中原我军占领南  相似文献   

5.
一、填充题(20分) 1、新闻报道时间性,要求在真实、准确的基础上求快,同时注意掌握报道的时机。 2、述评新闻又称新闻述评或记者述评,风貌通讯又称概貌通讯或旅途通讯 3、特写新闻的特点是放大和再现,相当于电影中的近镜头(或特写镜头)。 4、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年代写作的著名新闻有《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等。 5、通讯的表现手法通常为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四种。 6、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因此,记者提问时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都知道,《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毛泽东写的,是他的新闻作品的代表作。几十年来,不管持什么观点的人,都称它:佳作、范文,评介、效仿者众多。评者,有的认为背景用得好,消息第二句就说:“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  相似文献   

7.
新闻作品最讲究精练,因此,它要求记者写稿一定要惜墨如金,注意炼字、炼句、炼意,努力使每一句话都直奔主题,为主题服务。但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却荡开笔触,从容介绍:“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他还针对白崇禧经常说的“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发表议论:“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  相似文献   

8.
新闻作品最讲究精练,因此,它要求记写稿一定要惜墨如金,注意炼字、炼句、炼意,努力使每一句话都直奔主题,为主题服务。但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却荡开笔触,从容介绍:“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他还针对白崇禧经常说的“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发表议论:“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相似文献   

9.
一、填充题(20分) 1.新闻报道时间性,要求在真实、准确的基础上求快,同时应注意掌握报道的时机。2.述评新闻又称新闻述评或记者述评,风貌通讯又称概貌通讯或旅途通讯3.特写新闻的特点是放大和再现,相当于电影中的近镜头(或特写镜头)。4.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年代写作的著名新闻有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选入毛泽东的《新闻两则》:一则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则是《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这两则新闻,不仅须抓住“战争”的主题,使学  相似文献   

11.
新闻改革的时代,要求记者、通讯员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把触角伸向四面八方,这样才有可能使采写的报道呈现出立体的、多维的、全方位的面貌;而要达到这一点,仅仅掌握了新闻事实的本身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那些可能联系的背景材料。背景材料的作用,按美国李普曼的话说,是“要提供读者一个亲切的立足点”。毛泽东同志1948年11月5日为新华社写的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中,就用了一百多字说明南阳在历史上曾是曹操与张绣争夺之地,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刘秀的28名主要干部也出生于南阳一带。这样写来就厚实丰满了。因为任何新闻事实都是在对比中存在,新旧中生存,与其它事物有着内部或外部联系的。有了交叉联系的背景材料,就可以进行互补,形成比较、映衬,突出主旨,加深读者的印象。在新闻导语中,交叉联系的背景材料具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他在革命的一生中,始终把新闻工作作为指导革命运动的重要手段,并亲自参加新闻工作的实践,写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是无产阶级新闻写作的典型范例,达到了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的鲜明特色。毛泽东同志的新闻作品主要包括新闻消息和新闻评论,本文只就他的新闻消息的写作特色试作赏析。毛泽东同志的新闻消息的写作有着多方面的特色,主要可概括为: 篇幅短小 简洁明快 毛泽东同志写的新闻,很少超过千字,多是一、二百和三、四百字,如《爷台山战事扩大》203字,《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78字,《我军解放郑州》150字。特别是《南京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13.
难在哪里?──用消息反映重大题材浅议周世康用消息报道重大题材,曾经不是个问题,新闻史上有不少这类名篇。如:《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8.16),《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1947.2.7),《中原我军解放南阳》(1948.11。5),《...  相似文献   

14.
一个媒体的新闻写作,能够形成独具个性且具有标志性的新闻文体,并不多见。新华体以其及时、准备、鲜明、简短、生动活泼而深受业内人士好评,如《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名篇,至今仍广为传颂,奉为经典。近年来,随着特稿写作的兴起与发展,不少媒体又引入了一种新的写作文体——《华尔街日报》体(以下简称华体)。  相似文献   

15.
向纯武 《新闻界》2003,(5):45-46
毛泽东早年创办并主编过报纸,从此便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为报纸撰著发刊词,写作消息、述评、社论、时评、调查报告、编者按语等大量新闻作品,审阅和修改大量稿件,而且还经常为报纸题字、题词和书写报头,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书法艺术作品。毛泽东是中国报头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他书写的报头数量之众多,书写风格之独特,蕴涵内容之丰富,以及对书法的精益求精的追求,均堪称巨擘和楷模。毛泽东为报纸书写报头始于陕北时期。早在保安时,毛泽东即为复刊不久的《红色中华》书写报头,该报从1936年12月8日第314期起,改用了毛泽东书写的报头,以…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获奖新闻作品如雨后春笋,令人目不暇接。读之,可使你动容动心乃至感慨啼嘘。然而,与《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等等名作比照起来,细细品之,口感明显有异:前者仅有茶的清香而乏深长的余味.在治冶上尚欠火力;后者却有美酒的醇厚且余香满D久而不绝,接近炉火纯青的境界。读者口感的相异.因其作品底气不同使然。作品的底气有深厚浅薄之分,就深厚者而言.指的是在题材的精心选取、主题的深刻开掘、结构的恰当安排、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语言的境熟驾驭…  相似文献   

17.
新闻作品是有风格的。这一结论在今天已无大的异议。例如,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以写人物通讯见长,善于用白描手法细腻地描写新闻细节。在娓娓道来的焦裕禄、吴吉昌等故事中,以细节的生动、详尽震撼读者的心弦,展现出他笔法细腻,感情浓郁,主题深刻的风格来。著名报人赵超构,生前以“林放”笔名在《新民晚报》辟《未晚谈》新闻言论专栏,他写的小言论,随物赋形,寓意于事,雅俗共赏,其风格特征是浅显明快,挥洒自如,持论不阿。新华社女记者郭玲春的消息报道独树一帜,耐人寻味,她的一系列会议新闻,在新闻情境中表现出一种诗意美,显示出导语奇特,结构洒脱,语言清丽的风格。大家熟悉的毛泽东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8.
《我军解放郑州》是毛泽东同志当年亲自为新华社写的一则电讯稿。全文只有5句话,加标点190来个字,就概括洗练地报道了我军占领郑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事实、意义和原因. 这5句话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逻辑力量,句句相扣,大有少一句则不足,多一句则苛烦之势.第一句是交代主要的新闻事实:中原人民解放军今日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一生写作了大量的新闻作品。据统计,正式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文稿》、《文集》中,新闻作品就有100多篇。这些新闻作品中的许多结束语是相当精彩的,既体现出他生动活泼、深刻隽永的独特文风,又反映出他善于运用新闻手段报道事件、宣传真理的高超本领。 一、善始善终首尾相援 毛泽东谈文章的写作时说:“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联系。”毛泽东的新闻作品,很讲究前呼后应,注意首尾相援。例如,1948年10月27日,新华社《东北我军全线进攻,辽西蒋军五个军被我包围击溃》的消息,出自毛泽东之手,导语是:“由沈阳进至辽西的蒋军五个军,已全部被我包围和击溃。”时间写明在电头中,故导语中略去。结语是:“总之,一条规则,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可耻事业的灭亡。我东北人民解放军现正举行全线攻击,为歼灭全部蒋军而战。”结束语与导语,说的是同一主要事  相似文献   

20.
《楚天都市报》1998年11月29日第六版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河南老寿星一百六十岁》的新闻,称河南省南阳地区发现一位160岁的老寿星,名叫吴云青。同时《中国消费者报》也发表了一篇署名该报记者采写的新闻,也报道说中国发现一位160岁的寿星,现在河南省南阳一小山村里隐居,同时还配发了一幅有着白头发白胡子的老人照片。 《中国消费者报》的这篇报道发表后,立即引起全国媒体和众多读者的关注。大小报纸、电台纷纷转载转播,一时间,河南省南阳地区出了一位160岁堪称“世界寿星之王”的老人的消息,霎时传遍全国,成了人们街头巷议的焦点和众多媒体关注的新闻热点。众多媒体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河南南阳当地打听、了解这位“世界寿星之王”的具体下落和近况,准备派出记者专门来南阳采访。中国新闻社、日本等新闻单位一天几次不停向我们南阳日报社打电话,紧急要求提供有关这位老人的新闻材料。甚至有消息说,中央电视台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也传来关注之声,称如果能找到这位老人的话,想让他到晚会上亮亮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