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教育》2007,(3):45-47
一、创设情境   吴正宪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怎样表示?““2个.““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相似文献   

2.
颜凌 《青海教育》2006,(9):78-79
[片断一]教师:同学们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路过桃园,停下来休息。孙悟空、猪八戒看见大蜜桃口水直流。师傅说:“要吃桃子可以,不过先要回答几个问题。”悟空、八戒连连点头说:“行啊!”师傅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学生回答)师傅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学生回答)师傅又说:“有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请写出这个数?”“半个。”“那半个该怎样写成数呢?”悟空、八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你们会写这个数吗?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请同学们帮着分一分。(教师出示月饼模型。) (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分的?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3)如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生:半个。 师:分得的结果是2和1时,都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半个”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采撷实例,在分的过程中,使学生…  相似文献   

4.
邹珺 《四川教育》2008,(2):70-71
【案例】特级教师吴正宪“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师: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学生“啪——啪”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师: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学生“啪”一下以整齐的掌声回答)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四省市教材,第八册,第44页。卜 新课导入: 师:“老师有8个苹果,准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到苹果的个数要相等,谁会分?”请三个同学上来演不。 提问学生:“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答:“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到4个。”内000 0000每人4个 师:“现在老师有2个苹果,也要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能得几个呢?” 学生答:“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1个。”O白 师:“现在老师只有1个苹果,学,每人平均能分到多少呢?” 每人l个还是要分给2个同个生答:“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到半 口D Dp 每人半个 师:“如果要把这个苹果平…  相似文献   

6.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培养学生的操作及观察能力。分苹果,导新课师: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led学,每人得几个?生:每人得2个。(师板书:2个。)师:如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几个?生:每人1个。(师板书:1个。)师:如果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多少个Z生:每人得半个。(师板书:半个。)师:半个怎样用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内容——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点评:教师从分苹果的实例中,说明需要引进新的数——分数…  相似文献   

7.
邹珺 《四川教育》2008,(3):70-71
[案例]特级教师吴正宪"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师: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学生"啪--啪"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   师: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学生"啪"一下以整齐的掌声回答)……  相似文献   

8.
1.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1.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1)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一、故事设疑激发兴趣。吴老师微笑着走上讲台,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吧。”小猴一想,自己只能得到2个桃子,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  相似文献   

10.
概念教学,一般要经过引入、形成、巩固和发展四个阶段,本文只讨论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引入”,我们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注意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例引入概念。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要在已学分数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提问:①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吃,每人分得多少个?若平均分给3个人、4个人、5个人呢?②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吃,每人分得多少个?③把一堆煤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堆?待同学思考后,教师说明:由此可见以上问题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就需要把一个单位…  相似文献   

11.
一、故事设疑激发兴趣吴老师微笑着走上讲台,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吧。”小猴一想,自己只能得到2个桃子,连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礼物,你们喜欢吗?只是老师没来得及分好,请你和同桌商量商量怎样分一分好吗?2.学生同桌讨论后动手分。3.汇报交流:你们分得什么?怎么分的?生:把8块糖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4块;(师板书:4)把6块糖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3块,(师板书:3)4.提问: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一半,一半怎么表示呢?还能用你知道的数来表示吗?(生:不能)那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啊?(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可能有:12、0.5、画图等等)5.小结:小朋友们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了苹果的一半,说明小朋友们都很…  相似文献   

13.
案例二:认识分数 1.由“平均分”引入分数。 师:将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生:2个)将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生:1瓶)将1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生:半块)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P112—P113 例1—例5。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2.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把4个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2”) 2.把两个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1”) 3.把一个饼要分给2个同学,怎样分才最公平呢? 让同桌的两位同学用圆纸片代替饼实际分分看。 指名学生演示分的过程。分成的两份大小怎样?说明是怎样分的?平均分的这半个饼可不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 教师讲解: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遇到不够1个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表示,比如这半个饼。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种新的数——分数。 二、学习新课。  相似文献   

15.
王超同学几天没来上学,听老师说他住院了。课间,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我真想去医院看看他.”有的说:“给王超写封慰问信怎么样?”俞老师听了,说:“我觉得写信不错。” 于是,同学们在午休时间给王超写了一封封充满真情的慰问信。放学时,各小队把信交给了我。我一边整理一边看,嗬!大家写得真好啊!有的说:心里很不好受,希望王超赶快来上学。”有的说:“王超,等你病好了,我来给你补课。”看着大家写的一封封热情的信,我心里热乎乎的。真想快点把信送到王超手里。放学了,我带上全班同学的慰问信来到了王超家,可惜他家没…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的平均分配,经常出现分不完的现象,实际就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数学模型。所以教学时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如用多媒体(或幻灯)出示:幼儿园的阿姨带来7个梨,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梨,应该怎样分?平均分物体,学生并不陌生,所以能很快就说出来并列出算式:7÷3。但学生发现无论怎样背3的乘法口诀,都不能得到“三()得七”。于是,学生困惑了。这时,老师又让学生用小圆片实际分一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每人分得2个后还剩1个。“剩下1个不够分怎么办?”这时老师可让学生发表意见,讨论一下该怎么办?(有…  相似文献   

17.
下课了,我刚走出教室,就听到身后有人喊:“老师,等一等。”我回过头,只见几个同学拿着本子追了过来。“有问题吗?”“不是的,我们想请您给我们写几个字。”“写字?”我愣住了。“老师,是这样的,我们听说您的字写得非常好,我们想请您给我们签个名。”几个同学用恳求的声音说。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在学电视上的追星族,竟然把我当成明星了。“好。”我爽快地答应了。没想到我话音未落,“呼啦啦”从教室里又拥出一群手拿笔记本的学生,叫嚷着:“老师,给我签一个。”“给我也签一个。”……怎么办呢?我有点为难了,每人签一个…  相似文献   

18.
今天,吴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十分有趣的作文课。上课铃响了,吴老师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漂亮的包,圆鼓鼓的,好像装着小皮球一样。他神秘地说:“同学们,猜猜我这包里装了什么宝贝啊?”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有的说是苹果,有的说是皮球。这时吴老师说:“大家别吵。让我看看哪位同学坐得最好,就请他上来摸摸这包里的东西。”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希望老师请自己上去摸摸。最后我被吴老师选中了,别  相似文献   

19.
巧妙拆分     
同学们,如果让你们把7个一样的面包平均分给8个同学,你们打算怎样分呢?也许你们会说:“把每个面包平均分成8份,每人分得7份。”这种分法固然不错,不过,还有更好的分法呢: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三八”妇女节,我独出心裁地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晚上每人给妈妈(或家中的一个长辈)洗洗脚。话刚说完,班里的气氛立即热烈起来,有的孩子说:“老师,我们已买好送给妈妈的礼物了。”我笑着说:“你们回去按老师的要求做吧,你会觉得这比送什么礼物都好。”我还要求孩子们之后写一篇札记,并让妈妈写一则评语。孩子们带着这项特殊的作业回家了。第二天交来的札记记录了孩子们在做这件事时的感情变化与升华。李涵同学写道:“我刚开始端着一盆水到妈妈身边时是嘻嘻哈哈的,这真像是一场有趣的游戏!可当我脱下妈妈的袜子,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