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共工神话传说中,共工的形象呈现复杂性。其既治水,又闹水;既为古帝王,又为古臣子。在中国历史神话的发展中,共工形象被彻底异化,其在治水等方面的历史功绩被逐渐抹煞。随诸夏古史系统,特别是五帝系统的建立,共工逐渐成为"四凶"之一,成为了诸夏古史系统中的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2.
再论共工     
共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传奇人物,或被认为是王天下的古帝,亦曾贬为治水不利的罪臣。共工蒙世之恶诟,其声名亦渐致寂寥。该文试以探求共工的真面目,从纷繁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揭示上古社会思潮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再论共工     
共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传奇人物,或被认为是"王天下"的古帝,亦曾贬为治水不利的罪臣。共工蒙世之恶诟,其声名亦渐致寂寥。该文试以探求共工的真面目,从纷繁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揭示上古社会思潮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上古传说中关于鲧与共工的故事颇多,且二者的读音相同,但他们分属两个不同的帝系:共工是氏族名,炎帝后裔,鲧是失败的治水英雄,黄帝后裔。因为上古人民常常沿用本氏族的历史名称来传说故事,造成了共工名称在从女娲到禹的上古史中频繁出现,共工氏族历史不断被神话化,以至于与后来的鲧混淆。  相似文献   

5.
共工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人物.关于他的故事和传说很多,如《山海经》《国语》《淮南子》《史记》等都有对其人其事的记载.在这些故事中,对共工这一神话人物的褒贬也是大相径庭,相去甚远的.有的说,他是古代的一位治水英雄,所以他被尊称为“三皇”之一;有的说,他是古代的一位恶神,最终被禹所杀.  相似文献   

6.
小学历史课本,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朝代的名号,本文作一简要介绍。 夏 禹死后,子启接替他的位置,迁到大夏(今山西夏县一带)居住。后来遂以夏为其国号。 商 始祖契(xiè屑)协助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河南商丘一带),汤灭夏桀建立新国家,后来即称之为商朝。以后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商朝又被称为殷朝或殷商。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约有三千年,而传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朔到距今五千年前,关于此传说是否真实,今天有些已为考古学界所证实,然而有些还有待今后的研究,才能做出客观的结论。其中有关鲧禹治水的民间传说更是广为流传,但对有关鲧治水何以失败,而禹治水何以成功?在传说中并没有彻底交待清楚,也无学者做过深刻探究。今天我们可以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理论为武器,以当时其治水的流域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为基础,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判断,对弄清楚鲧、禹在治水的成败经验教训方面可能有些帮助。 一、鲧禹治水的范围和环境 1.范围:(鲧禹治水范围示意图)从历史的记载传说知“姒文命鲧之子禹为夏部落首领,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以西,属发源于中条山和黄土高原的涞水流域)。但据传说或历史文献记载还有禹都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南属汾河中下游河谷平原);禹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以东的淮河支流颍水上游);禹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颖水的中游冲积平原上)等说法。我们且莫管到底何地是禹的都城?起码可以说上述四城都是大禹时代的经济、文化、行政中心,或用更确切、更明了的现代话说就是他以治水为中心任务的治理国家的指挥中心。上述的政治中心也应是以农业  相似文献   

8.
该文将大禹治水与治水中的群龙问题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解绎,认为禹治水神话中的群龙实是指洪水河川本身。洪水河川是龙诞生的生态起点和自然基础,是群龙之形的最原始的基形。群龙的动物类性状特征是以洪水河川中之蛇蟒蜥鳄为具象载体。禹治水时的龙蛇尚不是夏部族的图腾。禹命名为“擒蛇”或“擒龙”,禹逐杀龙蛇状的共工、相繇,治水中“黄龙曳尾”等等原始事象均是以神话变形的方式涵藏或再现着群龙与自然洪水河川间的真切关联,是用神话语言认真而曲折地叙述着禹疏川导滞治平洪水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人讲求“天人合一”,主张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思想体现在治水方面,就是努力探索“以水治水”的方法和途径,力求达到变水害为水利的目的。从传说中的大禹到以后的历代治水专家都为此作出过努力,而都江堰则是“以水治水”最成功的范例。都江堰利用水的习性和自身能量,成功实现了排洪、灌溉、除沙三大目标,并且实现了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应该建立“都江堰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黄玉峰 《上海教育》2013,(18):62-64
河南是中国人精神的故乡。中华民族的祖先,传说中的伏羲、炎帝、黄帝,还有尧、舜、禹、汤,他们活动的范围就是在中原一带。现在河南的仰韶文化遗址大致对应这个时代。最早的夏、商、周三个王朝,夏朝是在今天的二里头,商朝是在殷,也就是今天的安阳,周朝是在洛阳,都是在河南省内。  相似文献   

11.
传说中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用的是“疏通”之法,关键在一个“导”字;而其父鲧降水不成,用的是“围堵”之法,则坏在一个“堵”字上。教师的教学虽非治水,但其中却有“治教”和“治学”的学问,同样有一个“堵”与“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先楚祖宗谱系记载许多楚族神话 ,屈原的文学作品 ,对先楚祖宗谱系神话这份文化遗产有许多遗失和疏离。屈原作品的太阳树神话 ,涉及到东方和西北 ,而没有提到若水的太阳树 ;作品中的时间神取自东夷族 ,而不是来自先楚谱系 ;共工早期是平治水土的英雄 ,但这段历史没有进入屈原的视域。本文注重文字的训诂考证 ,对神话传说的许多疑难问题通过字义考证给出确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女娲补天神话的表象是"补天"和"治水",但从某种意义上则暗示了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对社会人伦秩序的认识。人们通常把女娲补天理解为女娲修补因共工触不周山而导致倾斜的天地。从传世文献留下的信息来看,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两则神话反映的时代内容不在一个平面上,这两则神话的粘连时间最迟不晚于东汉。  相似文献   

14.
国号即国家或朝代的称号,如汉、唐、元、明、清等。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每当改朝换代之际,新上台的统治者总要变更国号,以表示新朝的圣明。中国从夏朝开始建立国家历经4000余年,其间沧海桑田,改朝换代,次数难举。各朝国号由来约有七种形式。一、以发迹地名定国号。如夏朝,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此称其政权为“夏”。“夏”地名,在今河南阳翟一带。[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商朝,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  相似文献   

15.
关于鲧禹治水神话的研究,论者多以治水方法的异同而评定其功过得失。这自然是历史传递的复杂原因所导出的不准确结论。那么,作为在汉民族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鲧禹治水神话的文化复原当属必要。笔者认为,鲧禹治水神话的基本是“九畴文化”,“九畴”文化的核心是“五行”文化。“五行”文化的“序”和“乱”是夏代建立之前华夏人类(特别是部落酋长)社会行为优劣评判的依据和法则——鲧禹治水的成败得失,恰恰是这一远古历史文化心理的沉积  相似文献   

16.
共工氏地望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工氏是古史传说时期的著名部族之一,其事迹上及三皇,下至虞夏。相关古文献的记载表明,共工氏曾长期活动在河洛地区,豫西和晋南之间的黄河两岸是共工氏活动的中心区域,其它共工氏的聚居地是该部族的迁居地或扩展地。  相似文献   

17.
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其启山治水的故事深入人心。禹被神化以后,成了控制水情的神明,民间到处都有禹王庙供奉禹王。禹已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精神,是人们心目中改天换地的神性英雄。有关禹的史前传说同史实可能有些距离,从史学的角度,对禹从历史走上神坛的路径进行简略的哲学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古战场上新战役——濮阳市“普九”攻坚大会战纪实●魏胜先田春英祖瑞敏素有“古战场”之称的豫北濮阳,历史上有过许多著名战役,诸如“共工颛顼大战”、夏商“昆吾之战”、晋楚“城濮之战”、孙庞“齐魏之战”、宋辽“澶渊之战”等,都发生在这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  相似文献   

19.
大禹陵     
大禹,又称夏禹、戎(róng)禹,他是我国古代的治水英雄,以前的许多书籍都记载了禹的传说。河南登封的千城镇,古代称阳城,是禹的发祥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给人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相传4000多年前,神州大地一片汪洋,白浪滔天。当时的部落联盟领袖舜(shùn)让禹的父亲鲧(gǔn)去治水。因为他用堵塞的办法,治水不当,造成了更大的水灾。禹奉舜之命,  相似文献   

20.
防风氏神活传说作为历史典籍记载的补充,对于夏朝前期的一段历史,其主要反映了以下几点:防风国的大致疆域;防风氏是一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防风氏是一位教民稼穑、助禹立法的文化英雄;防风氏是一位关心民瘼、普受爱戴的诸候;防风氏遭禹诛戳,反映了华夏族融合过程中争斗的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