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地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可以将一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当三毛奉老师之命念她的这篇作文时,还没等她念完,  相似文献   

2.
莫扰孩子梦     
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作文课上,老师布置写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说:“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可以将一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当三毛奉老师之命念她的这篇作文时,还没等她念完,老师就扔过一只黑板擦,并拍着桌  相似文献   

3.
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写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说,“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  相似文献   

4.
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说:“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地游走玩耍”,更重要的“可以将一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  相似文献   

5.
不要玷污孩子的梦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写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说:“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6.
莫扰孩子梦     
莫扰孩子梦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写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说:“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  相似文献   

7.
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我们写了一篇作文:《旧物》。写作要求是这样的:作家三毛小学时期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我的志愿”的作文题,三毛写了一个令老师特别不屑的志愿——“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地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地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老师出了一个每学期都会出的作文题目,叫我们好好发挥,并且说:“应该 尽量写得有理想才好。”等到大家都写完了,下课时间还有多,老师坐在教室右边的桌 上低头改考卷,顺口就说:“三毛,站起来将你的作文念出来。” 小小的我捧了簿子大声朗读起来。 “我的志愿——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 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  相似文献   

10.
一个小学生第一次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特别紧张,老师鼓励了老半天,手心还是冒汗。终于轮到她了,小学生一咬牙,几步走到了台中央:“老师们,同学们,我朗诵的题目是:红叶疯(枫)了……(枫叶红了)”还是一个小学生,看到被老师点到念作文的同学,特别羡慕,总盼着老师也能让自己念一回,机会终于来了。“某某,把你的作文给大家念一下!”小学生“腾”地一下站起来:“《我的老师》。老师,我多像你的妈妈……(你多像我的妈妈)”有个叫“大姑”的邻居,每天骑自行车上班。一早,在门口碰到她,我微笑着客气了一句:“上姑啊,大班……”呸!……我当时恨不得把…  相似文献   

11.
口误     
第一个:一中学生第一次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特别紧张,老师鼓励了老半天,手心还是冒汗。终于轮到她了。她一咬牙,几步走到了台中央:“老师们,同学们,我朗诵的题目是:红叶疯(枫)了……”第二个:每当我看到被老师点到念作文的同学,都特别羡慕,总盼着老师也能让自己念一回。机会终于来了。“某某,把你的作文给大家念一下!”我“腾”的一下站起来:“《我的老师》。老师,我多像你的妈妈……”第四个:我家里在冬天经常把大葱栽在盆子里,以保持它的鲜嫩。我妹妹过年回家看到了,欣喜地对我妈说:“哎!妈,这粗真葱……”我和我妈皆笑倒。第三个:这回是…  相似文献   

12.
希望的台阶     
汪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老师,我想对你说……》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她,在征求了这位同学的意见后,她便当做范文在班上读起来。“老师,这篇作文是抄来的!”汪老师刚读了一个开头,一个学生就举起手大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的同学,他满脸通红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汪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转过头来对大家说:“同学们,请听老师把这篇文章念完。”文章念完了,汪老师问:“这篇文章好不好?”“好!”大家异口同声。“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大家七嘴八舌,高度…  相似文献   

13.
当作家的梦     
我的作文被老师在课堂上念了,好开心哪!我一路唱着歌跑回家。“爸爸妈妈,有好消息,我好高兴,好高兴,哈哈,好高兴!”我高高地举起作文本,连唱带跳。爸爸正给一个抽屉安把手,他头也不抬地说:“小豆子也有好消息?怪了。”“爸爸,你就会给人家浇冷水,哼!”我最讨厌爸爸看不起人了。妈妈在围裙上擦着手,责怪爸爸说:“你看看你,真不像当爸爸的,从来不会鼓励孩子。小豆子,你有什么好消息,快说来听听。”我马上举起作文本说:“我的作文被老师在课堂上念了!”“噢,我以为是……”爸爸正想说什么,妈妈马上打断他,笑眯眯地说:“不错嘛,小豆子,这就是你…  相似文献   

14.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15.
拾荒梦     
三毛 《小学生》2006,(1):39-39
有一天老师出了一个每学期都会出的作文题目,叫我们好好发挥,并且说:“应该尽量写得有理想才好。”等到大家都写完了,下课时间还有多,老师坐在教室右边的桌上低头改考卷,顺口就说:“三毛,站起来将你的作文念出来。”  相似文献   

16.
等价交换     
戚(qi)小玲是我们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她的数学成绩刮刮叫,语文老师也不时拿她的作文当范文呢。可她就有一点不好,你有什么不懂的,让她帮帮你,她总会盯着你的眼睛,好一会才松口:“这个可以,我保证教会你。不过,你也得教我。等价交换!”  相似文献   

17.
李镇西 《教师博览》2006,(11):30-32
前不久,我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看到一个女生在作文本里面夹了一张纸条:“李老师,我遇到困难了,想请你帮我。能和你单独聊聊吗?”下午放学后,我把她请到办公室促膝谈心。原来她父母最近离婚,她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心情很郁闷,一上课就发呆,甚至不想读书了。我耐心地开导她,和她聊了一个多小时。谈心结束时,她真诚地说:“谢谢李老师!我现在心情好多了。以后我有什么困难,还找你!”我说:“可以!我就是你的110!”身为副校长同时又担任班主任和教学工作的我,现在每天都坚持做“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  相似文献   

18.
(1) 写作文评语要体现一个“爱”字,使学生感到亲切,为学生乐于接受。如,有一个学生写外婆如何关心他的学习,表达了他对外婆的崇敬之情,很感动人。教师就在批语中加以肯定:你的外婆真好!老师也为你有这样一位好外婆而感到高兴。请将你的作文念给你的外婆听,她也一定会高兴的。 (2) 评语要有启发性,如:“想一想,这一段描写与中心有没有关系?”、“如果你把奶奶的  相似文献   

19.
一点启示     
一次上作文课,我抱了一大摞作文本来班里讲评,对一篇写得很差的作文作了全盘否定,并当众念了评语:“你的作文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引起一阵笑声,当时我并没在意。没想到,从此以后,这篇文章的作者,一连五次未交作文。我问她为什么不交,她很坦率,直截了当地说:“老师,你把我的作文说得一钱不值,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扫兴我,挖苦我!”  相似文献   

20.
一偏失之一:“老师要我作文”。对于“为什么作文”,许多学生的答案是“老师要我作文”!这种作文的动机和目的,几乎是绝大多数学生共同的“心声”: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得到一个令老师、家长满意的好分数。为什么社会发展到今天,学生对作文的认识还如此片面、狭隘?偏失之二:“作文苦不堪言”。对于“怎样看待作文”,许多学生的回答是“作文苦不堪言”!在许多学校,作文简直成了“受罪”的代名词。每逢听到老师布置作文,教室里总是一片不情愿的长吁短叹!作文给学生带来的并不是跃跃欲试的愉悦和快感,而是心理上的恐惧!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