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月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出人物通讯《永远的巴山红叶》,副题《追记四川省南江县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头版加转入第8版的人物通讯稿,和配发的本报评论员文章《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就占了一个整版版面.接下来,2月10日,在第4版头条刊发《王瑛:最后的日子》;11日,在第2版头条刊发《生日的挽歌》,配发了"网友留言板";13日,第8版用1个整版的版面刊发摄影报道《大巴山的女儿》.  相似文献   

2.
于涛 《声屏世界》2014,(10):50-51
<正>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早已有"本台评论""编后话"等评论模式,这些评论一般由节目编辑负责撰写,由新闻主播进行播报。随着引入评论员元素,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开始体现出更加鲜明的"本台立场",彰显观点导向。2011年1月1日,大连广播电视台全新改版的《大连新闻》推出了评论员连线环节"编辑快评",并实现日常化播出。截至2013年1月1日,"编辑快评"已播发新闻评论400余  相似文献   

3.
《经济日报》于今年4月9日——5月8日,挂出了“来自基层的评论”版头,在一版显要位置连续刊发了配合武汉市国营企业改革报道的6篇评论,论点深刻,有理有据,形式生动活泼,令人耳目一新。无独有偶,《山西日报》于5月19——30日接连在头版头条位置连续推出由工人、农民、大学生、知识分子、老干部撰写的5篇大型系列评论,就当前改革、发展中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敞开心扉,各抒已见,让群众自己开导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经济日报》、《山  相似文献   

4.
从去年2月起,人民日报在一版开辟《每周论坛》栏目,发表千字左右,由个人署名的评论。这样,继《今日谈》之后,个人署名的评论在党中央机关报的一版上,有了一个更大的专栏。《每周论坛》的开辟,为一版评论增加了一个新的档次。这个专栏里的评论,介于评论员文章与《今日谈》小言论之间,篇幅更接近评论员文章。但与评论员文章相比,它的选题范围更为广阔,风格也比较生动活泼一些,作者面要宽得多,主要是群众来稿。它为在评论  相似文献   

5.
从十八大开幕后,到2012年12月26日,钱江晚报评论版刊发了有关十/\大及十八大后一系列高层动态的评论文章共20篇,本报评论员撰写19篇,只有一篇出自特约评论员之手。无一篇转载自其他媒体。大部分都市报的评论版,平时的时评文章,基本上都是“一事一议”式的,题材的重要性与涵盖面,都不可能与十八大同日而语。钱江晚报是第一次以这样的力度与密度参与重大事件评论,也远远超过同城其他纸质媒体,在国内都市类报纸当中也是不多的。数量的意义是有限的。作为钱江晚报新闻评论员,参与了十八大评论写作和编辑的全过程,最突出的体会是:如何在重大事件报道中提升、体现评论自觉。  相似文献   

6.
广播中的评论员评论是指由评论员自己撰写(或参与撰写)并由自己播讲的评论,它是与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在广播实践中,新闻评论基本上有两种播出形式:播音员播诵或评论员播讲。由播音员自己播讲的“口头述评”是评论员评论的一种,这一形式现在被许多电台广泛采用,也说明了评论员评论的兴起和繁荣。 广播评论员评论的特征可以从外部特征和内部  相似文献   

7.
工人日报突出宣传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6月25日,工人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京举行》的消息和照片,同时发表评论员文章《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这个研讨会是由中共中央党校、《求是》杂志社、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的。...  相似文献   

8.
从去年2月起,人民日报在一版开辟《每周论坛》栏目,发表千字左右,由个人署名的评论。这样,继《今日谈》之后,个人署名的评论在党中央机关报的一版上,有了一个更大的专栏。《每周论坛》的开辟,为一版评论增加了一个新的档次。这个专栏里的评论,介于评论员文章与《今日谈》小言论之间,篇幅更接近  相似文献   

9.
地方党报的评论员每每要撰写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积极引领舆论先声.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社论、评论员文章似乎属于各种新闻文体中的"重型武器",媒体的倾向和立场,也往往要通过社论、评论员文章得到最直接、最鲜明的反映.此类文章的撰写者--地方党报的新闻评论员,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呢?这是本文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奥运期间的《中国青年报》言论版《六方说法》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分析新闻评论的选题原则、评论视角和评论风格。《中国青年报》的奥运言论版在选题上遵循重要性和接近性原则,侧重人性化的评论视角,评论的稿件来源由读者、本报评论员和专家学者三者构成,这三个群体依据不同的文化资本和话语空间形成了差异性明显的表述风格。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追记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典型郑培民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公仆本色———追记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同志》,二版配发了郑培民同志的照片和简历,并在一版配发了由我撰写的评论员文章《坚持执政为民当好人民公仆》。第二天(10月15日),人民日报又在第二版发表了郑培民同志的日记摘抄。十六大召开前夕,在指令性稿件多,版面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人民日报对郑培民这一典型突出处理,形成了一定声势。通讯见报后,受到有关领导、新闻界同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一致好…  相似文献   

12.
于岸青 《青年记者》2022,(3):102-104
1942年9月25日,大众日报一版头条刊发社论《接受徂徕山血的教训》,由时任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代理部长、大众日报社社长陈沂撰写,该文披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徂徕山根据地已经失守了.文章尖锐地指出,徂徕山血的教训就是没有做好群众工作,没有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没有与人民群众建立起"同生死共患难共耻辱"的关系,"群众没有得到...  相似文献   

13.
正新闻只有融入了责任、使命和真挚的情怀,才能走进人心,赢得公信。心中有爱,笔下有情。3月3日,《承德日报》刊发长篇通讯《功勋树———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2载在高寒荒漠地区创造世界最大人工林奇迹纪实》并配发评论员文章;3月5日,又推出《永远飘扬的精神旗帜——"塞罕坝精神"启示录》,接着,又连续刊发了系列评论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两篇极具深度的新闻报道以著史的态度,浓情的笔墨,全面记录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2载在高寒荒漠地区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12日,宁波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跨越血缘的人间大爱--记捐肝救助同村女孩的林萍》,并配发评论《爱心的最高境界》.从次日起进行后续报道,开辟了专栏"林萍壮举感动与回响",报道社会各界学习林萍事迹和精神的情况,同时跟踪采访报道林萍的近况,接连刊发通讯《成就大爱的土壤--再记无偿捐肝救女孩的林萍》、《爱的赞歌在延续》,做大做深这一重大典型报道;6月19日,在"时评"版刊发《民间有太多的好人--采访林萍的一点感受》、《林萍:从现风到伟大》、《我们如何延续林萍之爱》等专题言论.  相似文献   

15.
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究竟如何搞好党报的新闻评论,切实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山西日报自今年5月19日至5月30日接连在头版头题位置连续刊发了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大学生、老干部撰写的5篇大型系列群众评论,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组评论从群众中找题目,与群众的利益紧密相关;请在群众中有人格感召力和有相当威信的人当作者;领导者不便讲,甚至不好讲、不能讲的话由群众代表讲;评论员的口气换成了群众自己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报动态     
《西陲时报》在今年8月6日第1110期一版发表《在朴实中升华——庆贺《西陲时报》公开发行暨创刊十四周年》本报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指出:1984年8月1日,《西陲时报》(始用名《塔城军垦》)带着塔额垦区泥土的芳香和“讲政策、传经验、刊战讯、登捷报、送信息、鼓斗志”的使命昂首阔步走进了新闻报业之林。在《西陲时报》喜过十四岁生日的时候,经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曾被称为职务最高的新闻记者和评论员。他一生中在不同时期为《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提供过大量消息等新闻稿件。还亲自撰写了许多优秀评论。笔者最近系统地学习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选集》中的新闻作品.认为毛泽东的新闻评论作品特别是他后期撰写的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1993年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战线》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也让评论员露露面》的小论文,讲了评论员署上作者姓名有这几方面的好处:一、可以互相竞争,提高写评论的积极性和文章的质量;二、不但不会降低评论员文章的“身份”,反而因评论员的知名度的提高而让人爱看,可以提高评论员文章的“身份”;三、可以给人以新鲜感,增强亲切感。近来,《工人日报》第三版“新闻评论”专栏.既让评论员署了名露了面,又使版面出了彩。  相似文献   

19.
王嘉 《新闻记者》2002,(3):19-20
我 国的主流报纸长期恪守着对开4版的格局 ,直到1987年《广州日报》率先扩为8版 ,一石激起千层浪 ,着实给了新闻界人士不小的震惊。十多个春秋已过 ,《广州日报》现在每日以40版~48版应市 ;南京报业市场的《周末》在报头位置赫然打出了“江苏固定版数最多的综合类城市周报 ,1元52版”的醒目字眼 ;京城报界的《北京青年报》则以72版创下新高 ;1999年12月10日 ,河南报业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份超过百版的报纸《城市早报》推出了104版的“世纪珍藏版回望20世纪” ,在郑州及河南全省的报业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相似文献   

20.
系列评论是一种新兴的评论形式,有系列评论员文章、系列个人署名评论,系列社论亦有,笔者曾读过《人民日报》1982年11月17日至1983年2月10日的连载7篇反对“大锅饭”的系列社论,但在地方报纸上尚不多见。系列评论是针对一些重大问题或事件而刊发的一组评论文章,一般三篇以上,大多连续刊发。笔者在策划和写作系列评论的实践中体会到,一些问题比较重大、涉及面比较广泛的题材,做一篇评论文章势必篇幅长、中心多,使文章重点不突出,影响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