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独特意义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功取决于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就是说,简·爱的形象决定了这部书的艺术成就,她的性格发展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成为故事展开的契机.本文试图通过对简·爱性格的基本特征、形成过程、形成原因进行探讨,以期较全面系统地领会作者的艺术匠心,并进而准确地把握简·爱形象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2.
简·爱与蓓基·夏泼同为底层女性家庭教师,对世俗社会的强烈反叛是人物共性.作家对女性主体性的认知差异导致女性形象在主体性方面存在反差.首先,作家所处的不同的社会阶层决定了他们对女性不同的态度;其次,由于性别的影响,萨克雷主要着眼于女性对男性的外在依附,而夏洛特却能深入女性的内在.最后,蓓基·夏泼消极的主体性与简·爱积极的主体性对立着诠释了女性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欧美文学史上三位不同国度,不同流派的女性作家都在各自的作品中写进了一位疯女性,这就是活跃于十九世纪文坛的法国的乔治·桑、英国的夏洛蒂·勃朗特和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美国著名的女权主义作家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她们分别在《安吉堡的磨工》、《简·爱》、《黄色糊墙纸》中,塑造了布芮可里伦、伯莎·梅森和身为人妻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留下的“我”的形象。这三个疯女性的出现,决不是出于女性作家的“奇怪的幻想”,也不是因为“情节剧式的夸张格调”的需要,而是妇女解放的历史要求在文学领域里的必然反映,她们身上都表现着强烈的妇女意识,她们是妇女解放的执着追求者和牺  相似文献   

4.
主人公简·爱因其性格中所具有的强烈反抗意识而特别地引人注目。然而,简·爱性格中反抗意识的形成却经历了一个由萌芽、产生到坚定的曲折过程。文章界定了简·爱叛逆性格形成的四个重要阶段,重点分析了简·爱叛逆性格发展的轨迹及其折射出的当时女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独特意义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功取决于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就是说,简·爱的形象决定了这部书的艺术成就,她的性格发展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成为故事展开的契机。本文试图通过对简·爱性格的基本特征、形成过程、形成原因进行探讨,以期较全面系统地领会作者的艺术匠心,并进而准确地把握简·爱形象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6.
《简·爱》是英国文学宝库中也是世界文坛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女作家夏洛蒂·勃郎特以高超的艺术手段,通过孤女简·爱坎坷的一生,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简·爱不屈不挠的反抗性格以及对平等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大胆追求.简·爱这个富有独特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一个半世纪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简·爱》书中的女主人公简的形象成为女性自强、勇敢和理性的象征,而另一个奇特的女人———伯莎·梅森却往往被忽略。透过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性格和生平,我们可以看出,疯女人伯莎·梅森这一形象反映出夏洛蒂·勃朗特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所感受到的社会对妇女的压力,以及她的双重性格在《简·爱》中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8.
在中外文学形象的长长行列中,堪称美的女性形象繁若群星。如世界一流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曹雪芹等都为读者塑造出众多优美的女性形象,她们或以俊美的容貌、或以坚强的意志、或以聪慧和才干,令人欣赏、喜爱、赞叹、折服,无疑她们都是美的,都具有强烈的美感作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握手》与《简.爱》分别是中英两国文坛的不朽巨著。其中的人物叶玉菡与简.爱对他人的宽容使她们具有了强有力的可比性。文中主要论述了二者这一优秀品质。其次阐述了她们能够独立生存的根本:有知识。进而又讲述了二者共同具有的诸如有爱心,善良;值得信任,善解人意;心怀感激,知恩图报;有人格,有尊严等性格上的魅力。总之,叶玉菡与简.爱这两个女性形象具有许多共同的性格魅力,而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又使二者独具特色。她们都可谓是极具魅力的个性人物。  相似文献   

10.
以女权主义批评来解读<简·爱>女主人公简·爱这个女性反抗的代表人物性格中顺从的一面.目的是想把<简·爱>文评中长期被忽视的简·爱性格另一面提出来, 抛砖引玉, 希望对简·爱这一深受读者喜爱的女主人公能有更多、更客观、更辩证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在男性居于社会生活舞台中心的英国,夏洛蒂·勃朗特以其特定心理孕育出前所未有的独立、睿智、可爱的女性文学形象--简·爱,从而开辟了女性文学的新天地.<简·爱>与简·爱不仅对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现代女性的健康成长与自我完善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女性文学的一面光彩照人的旗帜.  相似文献   

12.
运用福科权利话语理论并结合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分析比较《简·爱》与《黄色墙纸》,解读作品中"疯女人"疯癫的现实意义.《简·爱》中"疯女人"伯莎·梅森是帮助简·爱实施其内心隐秘愿望的替身,《黄色墙纸》中疯癫的"我"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以女主人公的身份直接反抗男权统治."疯女人"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女作家们对处于男权中心话语中女性悲惨处境的初步认识,探索了在这个"他者"社会中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遗憾的是她们始终没有突破男性自我的"他者"界定,她们的女性意识也是被迫建构在主体的机构之中,已经变成了文化经验的一个内在部分.但是"疯女人"小说毕竟为寻找女性自己的精神家园做了努力,也为后来者们指出了一条逃逸权威话语模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司东晓 《时代教育》2010,(5):170-170
林黛玉和简&#183;爱都是世界文学画廊中的经典女性形象,是人们常说常新的人物。本文着重对两者的性格和爱情观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夏洛蒂·勃朗持以其代表作《简·爱》,以她足够的天才为自己赢得了“伟大”的声誉。她不仅当之无愧地立于19世纪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之列,而且她在妇女问题上高扬的人格独立与平等解放的思想,即使一个半世纪以后的今天,仍洋溢着势不可挡的激情和活力,闪耀着璀璨的时代之光。《简·爱》出版仅一周,《每周记事》(1847年10月23日)就撰文说《简·爱提“多年来出版物中最不同凡响的作品”。那么简·爱也自然是夏洛蒂这位“英国小说家史上最少受别人影响、最具独创天才的作家”笔下所塑造的最具新颖素质的女性形象了。幸运的苏童是20世纪…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尤三姐,《简·爱》中的简·爱,《玩偶之家》中的娜拉,这三位反抗姐妹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析这三个人物形象,揭示她们鲜明的反抗精神和夺目的性格魅力,会对我们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文章着重比较简·爱与凯瑟琳的形象,通过她们共同的反抗性和不彻底性以及各不相同的个性特征的剖析比较,以使读者更好地去了解认识世界文学史上魅力经久不衰的两位女性。  相似文献   

17.
《简·爱》与女性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是一部表现女性意识、强调女性社会地位的作品 ,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权利的妇女形象。全书激荡着妇女对男性压迫者的愤怒抗议和要求男女平等的呼声。夏洛蒂·勃朗特把她个人的性格、体验、感受和意志溶于这部自传体的小说之中 ,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果 ,并开创了女性文艺作品强调女性意识和地位的新世纪。  相似文献   

18.
简·爱是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具有自卑而反抗的性格,灼热而理性的情感,软弱而坚定的意志等。  相似文献   

19.
简·爱是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具有自卑而反抗的性格,灼热而理性的情感,软弱而坚定的意志等。  相似文献   

20.
夏洛蒂·勃朗特(1916-1855)和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杰出的女小说家,《简·爱》和《呼啸山庄》是她们各自的代表作。作为同胞姐妹,她们在生活、思想和创作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作为女权主义者,她们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夏洛蒂的女权主义多具政治意义,其主要价值是对现实生活中男权秩序的颠覆,为实现男女平等声性解放做出了贡献;艾米莉的女权主义则具诗学意义,其主要成就在于在文学艺术领域消解男权诗学,重建女性诗学传统。夏洛蒂·勃朗特与《简·麦》在勃朗特姐妹生活的时代,英国妇女仍然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