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报道的“机关化”,与编辑记者作风有关。“机关化”的报道,反映出编辑记者作风上的浮躁。 在角色定位上,充当了机关的代言人 机关报的记者一般都有分工的口子,有的记者长期跑某个机关,情况熟悉,人头熟悉,工作起来比较方便,可是有人忘记了自己是报社的记者,考虑问题,选择题目不是从读  相似文献   

2.
知识林     
防止党报新闻“机关化” 报道的“机关化”,主要表现为“三多”: 一是文山会海多,党报成“会报”。一版几乎成为会议专版,机关发的文件不管与老百姓有无关系,也不问读者是否关心,能见报的都要见报。 二是报道机关活动多,党报成“简报”。越是开大  相似文献   

3.
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全党要转变作风,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最近中央又提出转变作风要抓实,新一年是转变作风年。我们新闻界怎么转变作风,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一是采访作风,二是写稿文风。特别是各级党委机关报,更要带头转变作风。要落实这一点,先要研究一下读者的反映。根据读者的读报效果,我觉得在转变作风中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就是机关报的稿件要尽量缩小和注意克服机关化。中央领导指出,改变作风不能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对我们报纸来说,不能用转发会议消息落实会议,转发文件落实文件。作为领导机关,它的…  相似文献   

4.
自2011年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在“走转改”中积极探索新闻工作规律,进一步深入思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报如何通过报道创新,有效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提升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强化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在积极探索创新的过程中,北京日报已经初步形成了党报特色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5.
茅震宇 《新闻记者》2004,(11):62-62
在许多地方,报纸(报社)在新闻报道内容、管理方式、经营理念、运作模式等方面存在着机关化倾向。无论是新闻报道的内容,还是报纸的征订发行,包括广告经营等,都明显地“从机关里来,到机关里去”。但“机关化”现象的出现,其实并非报纸自身的意愿。“机关报,报机关”新闻报道的“  相似文献   

6.
由各级党、政及人民团体首脑机关主办的机关报,在我国当前的各类报纸中,不仅在数量上居优势,而且在新闻宣传上起着主导作用,是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的舆论工具。 但是,一个时期以来,也有一些机关报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机关化”倾向,特别是一些地市机关报,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一个误区。其主要表现是:机关的头头脑脑们成了“报纸明星”,举手抬足都要一一亮相;首长们的讲话,不论轻重缓急、长短粗细,均洋洋洒洒,连篇累牍;各部门一般性的工作动态,挤挤碰碰,充斥报端;就是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报道,也是只报喜不报忧,只说好不说差……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机关化”的机关报,其弊端显而易见。首先,因为以上这些典型的机关新闻占了相当大的版面,报  相似文献   

7.
从“大事看党报”解析构建公信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报尤其是省委机关报,如何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以增强公信力来提高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我以为从事关党和国家大局及对人民群众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大事”报道做起,是现阶段党报构建公信力的一个抓手。以“大事”报道构建公信力,是党报成为主流媒体的根本途径多年来,党报由于“  相似文献   

8.
党报是党的机关报,体现着党和人民的声音,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端正党报文风,不仅仅是纸面上的工作,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表达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文风是党风的反映。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党风正则文风正  相似文献   

9.
地方党报是由地方党委主办的机关报。党报“姓党”的特性,决定了它与其它报刊相比,更多地承载着宣传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意图和部署的重任。无疑,对地方党报来说,精当地处理好地方党政领导参加的各类活动报道,是党报发挥“喉舌”功能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10.
胡蕾  王兴华 《青年记者》2017,(29):50-51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在“两学一做”专项教育中积极发挥地方党报的新闻舆论作用,不断扩建党建报道内容,创新党建报道手法,主动摒弃说教式宣传,坚持用力、用心、用情去做党建报道,真正做到了“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  相似文献   

11.
时政报道,是各级党委机关报的特色和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讲,经营好时政新闻尤其是重大时政报道,是党报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党报决胜媒体市场的“杀手锏”。时政新闻大有可为,那么,如何有更大的作为呢?这是当下摆在城市党报面前的一个大命题。  相似文献   

12.
和省以上党委机关报相比,地市党报无论在队伍构成还是在人员素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地市党报要求生存,求发展,关键是要抓好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是地市报的固本之策。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党报大多是由时政新闻来唱主角的。包括工作性报道在内的时政新闻(以下只称“时政新闻”)是机关报的优势,相对于其它报纸而言,有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从这一点上来说,机关报一直在受众中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其它都市类报纸难以望其项背。因此,做强做大机关报的时政报道是  相似文献   

14.
正当晚报、都市报在各地攻城掠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一些地市党报发行却遇到了困难。不少读者有这样的看法:党报是机关报,是办给机关干部看的,站得太高,离我们太远。分析近年来部分地市级党报发行量下降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报纸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面做得不够。地市党报要想扭转不利局面,在越来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赢得更多的读者,赢得更大的市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三贴近”上做好文章。“三贴近”,可以有效破解会议报道过多过滥的难题,进一步提高新闻的指导性。地市党报作为地方党委的机关报,会议报道任务多,会议消息…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让党报离读者更近些?作为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党委机关报,《宁波日报》坚持在“三个重在”上下功夫,使《党建》专版出现了报道生动活泼、读者喜闻乐见的新局面,大大拉近了党报与读者的距离,提升了党报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政务报道的改革和创新一直以来就是各级党报改革和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为政务报道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各级党报工作者改进政务报道丈风更加具有紧迫性。作为深圳市委机关报,深圳特区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在政务报道改革创新方面积极探索,从精简政务报道着手,强调政务报道要“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突出一个“新”字,最终回归新闻本源,更好地发挥其作为党和人民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毅 《军事记者》2013,(3):18-19
会议新闻是各类报纸尤其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既让报人费心思,又受读者议论多的报道内容之一。长时间以来,党报的会议新闻报道不同程度地存在篇幅过长、频率过高、形式呆板、文字干瘪等痼疾,影响了党报的可读性。军区军兵种报纸是军区军兵种党委机关报,有军队的特点,同时也兼具党报的特性,在会议报道这一问题上同样面临挑战,值得军队的报人研究。去年年底,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先后就改进作风出台规定,对改进新  相似文献   

18.
贾宝元 《传媒》2018,(15):21-23
典型报道是党报、机关报重要的报道形式之一.如何报道好典型人物、典型经验是党报、机关报一直苦苦探索的问题.作为中央政法委的机关报——《法制日报》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在2018年的纪念"枫桥经验55周年"大型报道中,终于突破旧有表现方式和叙事风格,使这组典型经验报道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史看,党委机关报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喉舌”功能,公开报道;二是“耳目”功能,内参报道。党报的耳目作用主要通过内参报道来体现。办好内参和办好报纸同等重要。党委机关报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公开报道,一手抓内参报道,才能喉舌灵,耳目明。 内参报道是一种不宜公开发表或暂时不宜公开发表,又是上级党政领导机关需要了解的、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内部新闻报道。 内参报道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大特色,它和公开的新闻报道一样,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中内参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从1991年起,由人民日报牵头,连续召开了三届全国性的党委机关报内参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新时期党报内参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有学者认为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新闻机构与政府“一体化”的观点尚待商榷,但对于党报而言,尤其是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报道安排中,说两者“一体化”是中肯的。作为江苏省委机关报,非典时期的新华日报牢牢把握党报的使命,以党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重大方针决策为中心,积极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