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恨水的编辑素质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先生(1895~1967),先后从事报刊编辑工作三十余年,干过校对、记者,做过新闻、副刊编辑和主笔,也任过总编辑、经理与社长之职,报刊工作经验十分丰富,曾有“全能报人”之誉。他“以一个纯粹外行的资格”步入报刊编辑这一行业,在“碰了无数次的壁,闹了无数次笑话”后,终于成为一名出色当行的报刊编辑工作者,积几十年报刊编辑实践,他对如何“作一个迎合对代”的报刊编辑工作者,即一个与时俱进的报刊编辑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素质,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副刊新闻化的口号提出由来已久,从中国报刊发展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其端倪。新时期,报纸副刊如何新闻化运作就是一项比较实际的问题。《唐山晚报》副刊近年来在此方面做过许多尝试和努力,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笔者担任副刊编辑多年,体会良多。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是近代著名小说家,也是一位著名报人。他当过记者、编辑、报纸经理人,致力于副刊,采、写、编、经营都很在行。在张恨水多年的办报实践中,他有着自己一贯坚持的报刊编辑思想,具体表现在:追求新闻真实性,报纸应当担负社会责任,关注时事,为国而言为民而言。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报刊编辑思想与艺术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1902.12.28-1988.5.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成绩斐然的报刊编辑家.他一生创办、主编过<红黑>、<人间>、<新希望>、<诗与文>等多种报刊,积累了丰富的报刊编辑经验.由于他的小说家之名太盛,故他在编辑领域的贡献长期不为人注意.其实,沈从文的编辑实践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在中国现代报刊史上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他20世纪30年代起,通过执编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北方京派作家群体的组织者之一,并由此培养和推出一批青年作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他对报刊编辑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1897-1986)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朱光潜先生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报刊编辑.在他的几十年的编辑生涯中,曾先后创办和主编过多种著名报刊,是一名十分尽责的编辑,为我国现代报刊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通过朱光潜编辑生涯的回顾,对朱光潜的编辑美学思想进行了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夏洁 《科技编辑研究》2006,18(3):187-190
朱光潜(1897-1986)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朱光潜先生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报刊编辑.在他的几十年的编辑生涯中,曾先后创办和主编过多种著名报刊,是一名十分尽责的编辑,为我国现代报刊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通过朱光潜编辑生涯的回顾,对朱光潜的编辑美学思想进行了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谢六逸(1898—1945)不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而且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报刊编辑和理论建树颇丰的新闻出版学家。长期以来,人们对他在新闻出版领域里的贡献一直没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近年虽然渐有文章论及,但也是零章断笺,未窥全貌。有鉴于此,本文在梳理谢六逸先生有关新闻出版实践活动与论述的基础上,对其新闻报刊编辑思想略作探讨。谢六逸是一个对报刊编辑有着独特风格追求的新闻出版学家。他主编的《文学旬刊》、《立报》文艺副刊《言林》、《国民》周刊和《文讯》月刊等,在中国报刊史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刊物无疑是他…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报刊史上,有这样一位报人:他有着宽阔的前额,炯炯有神的眼睛,略微矮胖的身躯,上唇蓄着一排短髭,下巴留着一撮山羊胡,面目和善,总是笑嘻嘻的。他就是孙伏园(1894-1966),浙江绍兴人,因其一生大部分时间用于副刊编辑工作,且贡献较大,创意尤多,故人称“副刊大王”。“五四”时期名的《晨报副刊》就在其主编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戈公振先生对其评价道:“以言副刊之精彩,举国无其匹也。”  相似文献   

9.
胡风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文艺理论家、诗人,而且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报刊编辑,先后主编过《七月》、《希望》等著名杂志。虽然他很少从事过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报道工作,但曾经为《国民日报》和《新华日报》编辑过文艺副刊,对新闻媒体的运作深有体察。另外,作为一位忧国忧一位忧国忧民、关心时事的知识分子,诚如他自己所说,报纸“是一直在看,所积的感想自然不少”。他关于新闻报道的一系列观点颇具特色,值得我们珍视。一1942年,胡风已经是一个成名的编辑,常有年轻编辑向他询问“有没有什么当编辑的秘诀”这样的问题。根据…  相似文献   

10.
张恨水以通俗小说家的身份为世人所知晓,事实上一生著有数百万字新闻评论作品的他,更是一名出色的报刊活动家和新闻工作者.从1918年开始记者生涯,到1948年秋辞去北平<新民报>的编辑职务,张恨水从事报业工作达30年之久.他干过记者、副刊编辑和主笔,任过副总编辑、总编辑、报社社长,在新闻界有"全能报人"之称.  相似文献   

11.
萧乾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又是风格独异的报刊编辑。但长期以来,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经常成为国内外研究者探析的焦点,而他作为副刊编辑的一面却很少有人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史实为依据,对其在《大公报·小公园》(以下简称为《小公园》)副刊的编辑实践作以系统梳理,以启迪今日之编辑出版人。  相似文献   

12.
卓玥 《出版史料》2012,(3):117-119
张明养(1906~1992)先生不仅是一位知名的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政治学教授,而且还是一位从事报刊编辑工作的著名编辑家。从1930年至1958年近三十年中,他先后在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世界知识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任职,还担任过世界知识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是我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和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党重要的理论家和宣传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参加创办或主编过《新社会》、《人道》、《新青年》、《前锋》、《向导》、《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共产》、《红色中华》等重要报刊。1920年秋到1922年底,他受聘为北京《晨报》驻俄特派记者,回国以后,又长期负责中央宣传工作。在领导报刊工作和具体的编辑业务屯,瞿秋白积累了丰富的报刊活动经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报刊思想体系。鉴于学界对瞿秋白的报刊理论疏于整理,故本文在梳理瞿秋白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其报刊编辑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报刊编辑实践思想充分体现在其对《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活动中.他深刻论述了报纸副刊的重要性,积极营造读者至上的副刊编辑观;追求文学超脱性,旨在建立高雅文学园地的编辑理想;坚持只认作品不认人,作品能修不退的人本编辑态度;他要求编者谨守职业的尊严,对副刊版面编排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15.
围棋基本存活之道,首先在于一片棋必须做好两只“眼”,无“眼”则无以生存。地市级晚报要想在各种报刊及网络媒体的“排挤”下占有一席之地,也必须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有鲜活的足够量的社会新闻,二是必须抓好副刊编辑工作。这两点做好了,就为地市级晚报的生存做活了两只“铁眼”。  相似文献   

16.
祁念曾 《今传媒》2005,(2):49-49
在深圳企业报刊的编辑队伍中,梅细锁是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毕业于正规新闻院校的研究生,担任沙河实业集团公司《沙河》月刊的主编。他为人豪爽,工作勤奋,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开拓意识,经常在报刊上可以看到他写的杂随笔。最近,他把近年来写的杂随笔汇集成册,准备出版,书名为《一叶知秋》。  相似文献   

17.
作为职业报人和通俗小说大家的张恨水,编辑副刊和创作小说在副刊上连载,相辅相成。副刊编辑所具有的敏锐的观察能力、迅捷的反应能力和丰富的编报经验,使其在业余时间创作的连载小说呈现出新闻化和报纸化的特征。而作为小说家,长期将小说投放在副刊上连载,也必然会扩大报刊的发行量,提高报刊的可读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或左右一定时期报刊的办报方针。张恨水集职业副刊编辑与报刊连载小说作家为一身,在编创结合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因主副业之间的矛盾和报刊小说连载的主客观原因而留下一些遗憾。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作家和历史研究学者蜚声中外,代表作有《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同时,他还有一个不为人所熟知的身份——编辑。他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近40年,主持编辑的报刊达10余种,以主持《大公报?文艺副刊》闻名,对北方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副刊编辑思想和实践对今天的图书与报刊编辑出版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启迪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文是文艺大众化和报纸大众化工作的一位杰出的开拓者。 1933年,在鲁迅的领导下,周文在“左联”工作时,就开始热心地从事文艺大众化工作。1937年,他回成都参加文艺界抗战协会和地下党组织的文艺领导工作。1940年,他到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敌协会副主席。1943年,在晋绥边区党委宣传部负责领导工作和担任吕粱文化教育出版社社长时,他一直坚持不懈地继续从事文艺大众化工作。周文又是一位报刊工作的老前辈。他先后负责编辑过好些报刊的文艺副刊,为很多报刊写过大量文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基本是新闻工作者,为200多家报刊撰过稿.主编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2家。在他们的论著中.“新闻”的概念出现频率相当高,他们对新闻的把握是严谨而持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