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表扬是一种易于使用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笔者曾在《作文评讲:站在表扬一边》一文(《语文教学之友》2003年6期)中称要“旗帜鲜明地站在表扬一边”,“站在表扬一边,就是站在成功一边”。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那些和我一样曾几何时“忘记了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2.
重要启事     
《小学自然教学》2007,(4):M0002-M0002
关注《科学课》。热爱《科学课》,支持《科学课》。订阅《科学课》,学用《科学课》,提升《科学课》……我们一边在呼喊,一边在焦灼,因为科学教育还有待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相伴今生     
3年前,我得到亲友赠给的一本《老年教育》,翻看了几页,便被它精美的版面、丰富的内容所吸引,爱不释手。老伴见我读得入迷,顿感好奇,也拿过去看了起来,很快便沉浸其中。我俩有个共同的感受:相见恨晚。于是迫不及待地去邮局订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老年教育》。  相似文献   

4.
夏日凉风     
张彦贵 《老年教育》2007,(11):30-30
今年第8期《老年教育·长者家园》刊登了一篇好文章——《我们的老式婚姻》。我反复阅读,意犹未尽,不由得笑出声来。老伴见状很是纳闷。我兴致勃勃地念给她听。当念到“半夜里,有人掀动我,我揉揉双眼一看,却是山花,她责备道:‘小祖宗,你还有这个本事! ’屁股下湿乎乎的,我尿炕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为了切实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园在顺庆区教育局及教研室的直接指导下,紧紧围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一核心目标,一边学习一边探索,一边总结一边改进,不断推进园本教研工作向常态化、人文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压岁钱”     
春节前夕,大儿子一家三口来帮我和老伴“大扫除”。儿媳在整理写字台时,发现了我装订好的2005年全年的《老年教育》杂志,她随手翻阅,竟一见钟情。打扫完卫生,连水都没顾上喝,便拿起杂志全神贯注地阅读起来,一副如饥似渴的样子。春节这几天,儿媳一不出门,二不看电视,把我珍藏了几年的《老年教育》全部翻出,细细地品读起来。“过去一提起‘老年刊物’,便觉得乏味无聊,没想到《老年教育》这样丰富多彩。这是我退休后读到的第一份老年刊物,也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刊物之一。爸爸,想不到咱家还藏着这样的‘宝贝’啊!”儿媳扬了扬手中的《老年教育》,兴高采烈地说。  相似文献   

7.
为老伴读书     
我订阅《老年教育》已经5年了。每期杂志一到,总是先通读一遍,然后再挑喜欢的章反复阅读。我觉得《老年教育》内容丰富,知识新颖,章虽短,却极具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贴近读,贴近生活,不光老年人乐意读,年轻人也爱读,一旦捧起便不愿放下。老伴患有高血压,视力很差,无法读书看报,见我常常如痴如醉地阅读《老年教育》,便好奇地问:“这本书真这么好看?”于是,我便把其中精彩的内容读给她听,让她分享我的快乐。一来二去,老伴竟听得入了迷。从此,为老伴读《老年教育》,成了我们老两口不变的约定。  相似文献   

8.
2002年4月的一天,我正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我们家的猫》,沙尘暴又肆无忌惮地来了。这次的沙尘暴前所未有,把我们教室的脊瓦都掀了起来。学生有的惊叫出声,有的在探头张望,有的在互相议论……整个课堂成了一锅粥。怎么办?老舍笔下的“猫”再可爱也不及沙尘暴对他们的影响。就让学生看吧。我随即让学生观察室外的情景,并且告诉他们观察后要写一篇文章———《春天》。学生开始一愣,随即就明白了我的意图,争先恐后地拥向窗边,一边观察,一边议论……强烈的沙尘暴一会儿过去了,学生的习作也很快完成了。这次的习作出乎我的意料,平时…  相似文献   

9.
知音     
每当西西豆拉起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马小虎都听得如痴如醉。一边出神地听着,他还一边不停地赞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相似文献   

10.
痴心不改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就像一位老朋友,陪伴父亲好多年了。每期杂志一到,父亲便会放下手头的一切事情,戴着老花镜,迫不及待地细细阅读。母亲常笑着嗔怪他,把杂志看得比我们还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张保忠 《山东教育》2005,(25):64-64
1981年我高中毕业后,回村当了一名民办教师。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深感自己的知识不足,是回高中复读,还是继续任教?当我正在彷徨时,看到了《山东教育》上刊登的“关于招收民办教师报考师范”的通知,我就像吃了定心丸,从此,便一边教书,一边复习。  相似文献   

12.
舒倩 《老年教育》2006,(3):32-32
每当我聚精会神捧读《老年教育》时,很多同事感到不解:“年纪轻轻的,怎么喜欢看老年人的书?”“你们是没看,看了也会上瘾。”我向他们讲起自己与《老年教育》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爱的奉献     
刘文娴 《红领巾》2007,(12):14-14
日思夜想、千呼万唤,终于盼来了我的《红领巾》。我拿起笔,在我的爱书上小心翼翼地做起笔记来。我一边细细地品味着佳作,一边比较着好的词句,嘴里不住地说“真好”、“不错”、“美”!  相似文献   

14.
王国英 《今日教育》2006,(12):20-20
又到了吃点心的时间。这次的点心是这个季节丰收的橘子。橙红的橘子清香诱人。孩子们一边唱着《李小多,分果果》的歌曲,一边高兴地从我手中的盘子里拿橘子。不知不觉,分到最后两个小朋友了,只见苗苗和豆豆都把手伸向那个大橘子,苗苗动作快,抢到了那个稍大点的,豆豆撅起小嘴,在拿小橘子的那一刻,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不禁一怔。在幼儿园,我们一向把谦让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品德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5.
“叮铃铃……”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三年级的体育课开始了,学生们一边拍着手,一边唱着临时教的《拍手歌》,围在了安庆市石化三小李莉老师的周围,聚精会神地倾听着……  相似文献   

16.
最幸福的事     
今年6月12日上午,我去老年大学上课,办公室的杨主任高兴地对我说:“祝贺你,我从《老年教育》里看到你的章了!”  相似文献   

17.
我曾在《读》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章,记载了一个美国大作家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事情是这样的:这位大作家小时候家里很穷,为生活所迫当起了报童。有一天,来了一帮人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小报童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抢走,便驱车而去。这时正好一位乘坐着马车的影星经过,看到此景后,影星一边安慰小报童,一边表示立即去追赶。过了一会儿,马车回来了,影星把报童被抢的钱如数还给了他。小报童渐渐长大,成了一名作家,有一天他忽然想起:马车哪能追赶上汽车呢?他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影星是为了不伤害他那幼小的心灵,用美丽的谎言让他理所当然地收下了钱。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2月12日,《华西都市报》关于"儿时那些老童谣,您还记得多少?"持续一周的报道引起了众多读者的极大关注,特别是激起了老年读者的集体怀旧。相信每个人都不会忘记:小时候妈妈拿着自己的手指唱《斗斗斗斗飞》,与小伙伴一起边数手指边唱《五指歌》,女孩子们一边跳皮筋一边唱《马兰花开》……  相似文献   

19.
猴年12月末的一天中午,下着大雪,非常冷。我正坐在电脑前边跺脚边打字。这时收发室的冯老师推门进来说:“厉老师,你的贺卡。”说着,将一张淡黄色的卡片递给我。“哪来的?这么冷的天,还有人记着我?”我一边打趣地说着,一边赶忙起身接过来。仔细一看,原来是《班主任之友》杂志社寄来的!我当时高兴得差点叫了起来!要知道,写稿这么多年来,给几十种刊物投过稿,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与职业》2007,(34):108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这么多年之后,民间社会早已积累了足够多的财富,商人们的热心促生了遍地开花的希望小学,早巳极大地改变了乡村基础教育的硬件设施,但是,乡村教育仍显贫瘠。在一些乡镇,教师的平均年龄接近50岁,新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人愿意跑到山里去教书,都到了县城的重点中学,一边是老化严重,一边是严重超编。正如陶行知在《中国教育改造》中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