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家庄油田陈25块属薄层稠油油藏,由于原油黏度高,水驱开发后进行化学驱,但易发生指进现象,造成驱油效率下降。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优选了一种水溶性化学降黏体系。该体系与地层水配伍,在50℃时,400 mg/L药剂可使原油降黏率达99.5%,600mg/L药剂可使水的黏度提高6倍,600mg/L水溶液可提高驱替效率20%以上。在室内实验基础上进行了现场驱油试验,对于试验井组,累计注入化学剂溶液1.07×104m3,处理半径50 m,累计增油363 t。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优选化学驱体系可降低油井含水,提高波及体积,改善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海上N油田7H井为普通稠油I-3类,采用天然能量开采,原油黏度高,地层渗流能力弱,油井产能低。针对7H井低产低效问题,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水溶性自扩散降黏体系吞吐增效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水溶性自扩散降黏体系以扩散与渗透作用为主,体系分子吸附于原油表面,有部分原油溶于体系当中,使得体系水溶液与原油具有“互溶特征”,有效降低原油黏度,改善稠油流动性。CYJ-S-03体系降黏效果较好,降黏率达98%以上,且溶液黏度高,可有效扩大波及体积。现场工艺参数推荐使用质量分数为0.1%,注入方式采用段塞注入,注入后进行焖井。  相似文献   

3.
针对沈抚高凝原油加热降凝输送存在的能耗过高的问题,进行了添加降凝剂的降凝输送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添加降凝剂CN1—6H的质量浓度为100mg/L,热处理温度为80℃时,降凝幅度达10℃;同时还可改善原油的低温表观流动性,降黏率达20%;降凝剂CN1—6H性能稳定,可以满足降凝降温输送的要求,减少燃料油费用,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扩展Fe-Ni合金纳米粒子的应用,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在55%Ar+25%H_2+20%SiH_4的混合气氛中制备了SiO_2包覆Fe-Ni合金纳米粒子,并用其作为磁性粒子、油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液为表面活性剂、全氟碳油为基液制备了磁性液体。用黏度计和震动样品磁强计测试了制备的全氟碳油基磁性液体的黏度和磁性。结果表明,用SiO,包覆Fe-Ni合金纳米粒子作为磁性粒子制备的全氟碳油基磁性液体,在25℃,黏度为36.6~75.3 Pa·s;85℃,黏度为10.9~38.6 Pa·s;室温下饱和磁化强度为4.6~15.5 A·m~2/kg。  相似文献   

5.
稠油具有黏度高、流动性差的特点。这是制约稠油开采和集输的主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降黏。稠油降黏技术主要包括加热、掺稀、乳化、油溶性降黏剂、水热催化裂化以及微生物降黏、超临界CO2降黏等。通过论述各种降黏技术的降黏机理,分析各种降黏技术的应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降黏技术,对稠油的开采和集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稠油具有黏度高、流动性差的特点,这是制约稠油开采和集输的主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降黏。稠油降黏技术主要包括加热、掺稀、乳化、油溶性降黏剂、水热催化裂化以及微生物降黏、超临界CO2降黏等。通过论述各种降黏技术的降黏机理,分析各种降黏技术的应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降黏技术,对稠油的开采和集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建立四氯乙烯检测方法,研究样品前处理条件对四氯乙烯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正交法评价四氯乙烯检测方法的线性关系、灵敏度、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结果表明,四氯乙烯最佳顶空条件为:载气压力120 k Pa、加压时间30 s、进样时间5 s、放空时间20 s、加热时间5min、维持时间5 min、加热温度80℃、进样针温度65℃、传输线温度80℃。在上述条件下,四氯乙烯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5~50μg/L,灵敏度0.233 8,检出限0.001μg/L,定量限0.002μg/L。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肝脏的纤维化进程改变肝脏组织的流变属性。创新要点:本文利用剪切黏弹性模量描绘并比较了大鼠肝脏F0期到F4期的纤维化过程。研究方法:两个黏弹性模型,即Zener模型和Voigt模型用于解释流变力学测试得到的实验数据,由此得到每个纤维化分期的肝脏弹性和黏性值。重要结论:肝脏中度纤维化(≤F2期)与黏弹性值密切相关。Zener模型的弹性均值E1从F0期的(0.452±0.094)kPa增加到F2期的(1.311±0.717)kPa,而Voigt模型的弹性均值E从F0期的(0.618±0.089)kPa增加到F2期的(1.701±0.844)kPa。Zener模型的黏性均值从F0期的(3.499±0.186)Pa·s增加到F2期的(4.947±1.811)Pa·s,而Voigt模型的黏性均值从F0期的(3.379±0.316)Pa·s增加到F2期的(4.625±1.296)Pa·s。无论选用哪个黏弹性模型,在F1期和F2期,肝脏弹性值的标准差比黏性值的标准差变化要小。因此,测得的弹性比黏性更有效地区分肝纤维化F0期到F2期。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肝脏的纤维化进程改变肝脏组织的流变属性。创新要点:本文利用剪切黏弹性模量描绘并比较了大鼠肝脏F0期到F4期的纤维化过程。研究方法:两个黏弹性模型,即Zener模型和Voigt模型用于解释流变力学测试得到的实验数据,由此得到每个纤维化分期的肝脏弹性和黏性值。重要结论:肝脏中度纤维化(≤F2期)与黏弹性值密切相关。Zener模型的弹性均值E1从F0期的(0.452±0.094)kPa增加到F2期的(1.311±0.717)kPa,而Voigt模型的弹性均值E从F0期的(0.618±0.089)kPa增加到F2期的(1.701±0.844)kPa。Zener模型的黏性均值从F0期的(3.499±0.186)Pa·s增加到F2期的(4.947±1.811)Pa·s,而Voigt模型的黏性均值从F0期的(3.379±0.316)Pa·s增加到F2期的(4.625±1.296)Pa·s。无论选用哪个黏弹性模型,在F1期和F2期,肝脏弹性值的标准差比黏性值的标准差变化要小。因此,测得的弹性比黏性更有效地区分肝纤维化F0期到F2期。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沙河街组各含油层系原油物性差异大,油性认识不清造成优质储量难以发现.通过开展研究区大量油藏的原油物性(密度、黏度、凝固点及含蜡量)解剖,明确斜坡带油藏的原油物性分布规律,进一步剖析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东营南坡原油物性可分为3类:分别为沙二—沙三型(高密高黏型)、沙四型(低密低黏型)和孔店型(高凝高蜡...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稠油碱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以55曟黏度为325 mPa·s的胜利油田桩西普通稠油为研究对象,构建了 Na2 CO3与 NaOH 质量比为1暶1的复配碱体系(简称复合碱),并利用玻璃刻蚀微观模型研究了此类体系的驱油过程和效果。试验表明,油包水乳状液只是碱驱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表观现象,它的形成要归结于碱剂自发向原油中渗入;复合碱浓度越高,碱液渗入能力越强,波及系数越大。  相似文献   

12.
以羰基铁粉为磁性颗粒,二甲基硅油为载液,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表面活性剂,纳米SiO2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添加剂,通过搅拌分散的方法制备出4份不同体积分数的羰基铁粉的磁流变液。通过自然沉降观测法和MCR-301模块化智能型流变仪检测磁流变液的沉降稳定性、零场黏度和磁流变性能。结果表明:铁粉体积分数为35%的磁流变液具有最低的沉降率、为8.6%,有最大的剪切应力、为31.33kPa,但零场黏度也相对较大、为4.4Pa·s,静置2个月后没有板结;而铁粉体积分数为20%的磁流变液具有最高的沉降率、为17.7%,最低的零场黏度、为0.8Pa·s,最小的剪切应力、为7.48kPa,静置2个月后轻微板结,轻微搅拌后又重新分散于载液中。在工程应用方面,铁粉体积分数较大的磁流变液使用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岩石蠕变实验,得到用标准线性固体本构方程拟合蠕变曲线比较合理的结论。对溧阳、南黄海地震的数据处理,发现应变释放曲线和蠕变曲线有相似之处,进而用标准线性固体来拟合应变释放曲线,求得弛豫时间和有关参数,计算出了地壳岩石介质的黏度为1018Pa · s。考虑到地区差异以及岩石圈黏度存在有明显的分层,而所用的地震震源深度又相对较浅,但得到的黏度数量级还是和有关文献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改进的CTAB法,成功地提取了北野豌豆及其近缘种的基因组DNA,电泳结果显示DNA质量和产量均较高,并以此DNA为模板,对ISSR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ISSR的反应体系为:总体积10μl,包括10ng的DNA,1倍的反应缓冲液,1.5mmol·L^-1MgCl2,2×10^-4mmol·L^-1(引物6和引物8)或2×10^-3mmol·L^-1(引物5,10和12)引物,0.2mmol·L^-1dNTP混合物和1.0U的Taq DNA聚合酶.ISSR扩增程序为:先在94℃下变性3min,然后在92℃下变性30s,50℃(引物5,6,10,12)或55.2℃(引物8)下复性30s,72℃下延伸1min,反应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并基于此反应条件,最终筛选出5条ISSR引物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并建立一种简便、有效、准确测定壳寡糖酸降解液中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odex NH2P-50 4E色谱柱(4.6×250 mm,5 μ m),以乙腈:水(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使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载气流速为1.5L/min,漂移管温度为60℃;进样...  相似文献   

16.
一种高凝点原油降凝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高碳酯、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三元共聚物,研究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降凝效果的影响,将三元共聚物与双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使辽河油田原油凝固点由原来的50℃降低至41℃。  相似文献   

17.
建立青蒿素提取物中二十八烷醇、二十六烷醇含量检测的气相色谱方法.采用毛细管色谱柱BD-17(30m×530μm×1.0μm);FID检测器;气化室温度269℃;柱温为一级程序升温(155℃-2min-10℃·mim-1-262℃-12min);载气高纯氮42.0mL/min;空气410.0mL/min;氢气38.0mL/min.平均回收率:二十八烷醇为100.16%(n=5),RSD为0.91%;二十六烷醇为98.5%(n=5),RSD为1.23%.该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适用于提取分离二十八烷醇、二十六烷醇时质量控制和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高黏气液条件下垂直管环状流动规律,对不同黏度下的流动状态、持液率及压降值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液相黏度的增大使液膜厚度增大,气芯液滴数目增多,平均持液率逐渐增大,同时液膜厚度、平均持液率和气芯液滴数目因气体流速的增大而减小;液相黏度的变化对环状流压降有一定影响,总压降和各分压降随着黏度的增大而...  相似文献   

19.
针对石油开采过程中稠油黏度高,凝固点也高,开采和集输难度大等问题,可以采取抽油杆电加热方法来进行降黏处理。用有限差分的控制容积法对井筒温度进行模拟预测,建立合理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对抽油筒中油温度分布进行预测,以确定合理的加热参数。结果表明:未采用加热措施时,井口温度低于拐点温度,影响生产;选用85kW的电源功率后,井温保持在拐点温度以上,能满足稠油井的开采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辣椒基因组DNA为模板,优化辣椒SRAP反应体系中的参数,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辣椒的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在25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 50 ng、上下游引物各0.1μmol/L、dNTPs 0.1mmol/L、Taq DNA聚合酶1.5 U、Mg2+浓度为2.0 mmol/L。扩增程序为:94℃3 min;94℃30 s、35℃30 s、72℃1.5 min,5 cycles;94℃30 s、54℃30 s、72℃30 s,35 cycles;72℃10 min,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和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利用该优化体系筛选引物,筛选出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15对SRAP引物组合,验证了体系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