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策 《科学学研究》1993,11(3):7-10
科学中存在美。科学美的本质是什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认为,科学家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进入大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感受到了创造的美,也感受到科学理论的美,这些美是语言难以描述的,它们是“最深层次的宗教感情”。但是,在本质上,科学美是和真联系在一起,因为,美的感受与理论来自自然,最终还要回到自然,接受最后的检验。同时,美是一种积极的价值,它是鼓舞科学家从事科学工作的“充沛源泉”。由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在不断进步,科学美的概念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5)
美对生活和科学等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因素,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数学只有达到学习理解到了一定程度,才能慢慢发现数学与美存在一定联系,无论是初代和高代数学,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如美之简洁、美之对称,美之直观、美之奇异,美之统一、美之创新。  相似文献   

3.
行业协会如何作用到位:会员参与决策构成分水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传进 《学会》2005,(1):26-29
行业协会是会员自己的组织,但“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却仍需要理解。是权力的下放吗?是领导人由会员选出吗?这些都只会起到部分作用,而不是根本性的。权力下放到协会组织,协会组织会不会重新专权呢?它们如何才摆脱能力低下呢?会不会蜕变为营利组织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4.
废纸秀     
你想丰富你平日枯燥的生活吗?你想挖掘你内在的艺术天分吗?你想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吗?好吧,就用你手边的剪刀和胶水也让废纸秀一把,定会让你的生活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动画《天气之子》中的画面美不胜收,被赞为每一帧画面都是壁纸。电影中,男主角帆高离开家乡来到东京,生活拮据,又碰上连日下雨,心情更加糟糕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能够改变天气的阳菜。观影的时候,在享受艺术之美的同时,同学们有没有一些小疑惑:天气能够影响心情吗?我们能够如阳菜一样改变天气,转雨为晴吗?我们一起去文章中寻找答案吧!  相似文献   

6.
美源自何处?美的本质是什么?在众多研究美学的领域中,究竟什么才是美学研究对象的主导?自然不是艺术,但艺术却又脱离不了自然。归纳、演绎和观察的方法是研究美学的常用方法,它使我们逐渐认识到只有艺术美才是美的本质,是美学研究对象的主导,并结合中西方美学思想阐述艺术美的表现类型及其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郑晓莹 《金秋科苑》2008,(22):176-176
明清园林设计的氛围营造可以让人体验不同的艺术之美,意境之美。它启示于人的至善、至美、至真的境界。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氛围,体现了中国古建筑和景观规划美学的主导思想——天人合一观。缘于自然,高于自然,跨空间集奇景于一园,微缩自然于聚地。提炼升华心境于赏物。  相似文献   

8.
明清园林设计的氛围营造可以让人体验不同的艺术之美,意境之美。它启示于人的至善、至美、至真的境界。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氛围,体现了中国古建筑和景观规划美学的主导思想——天人合一观。缘于自然,高于自然,跨空间集奇景于一园,微缩自然于聚地。提炼升华心境于赏物。  相似文献   

9.
胡鹏 《科教文汇》2008,(17):166-167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融合吸收了儒道释三家的文化思想精华。禅宗与艺术的结合为中国艺术注入了独特的内涵与哲理情趣。本文运用禅思维的方法与角度分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审美特征:虚静空灵之美;自然之美;圆融之美。  相似文献   

10.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禅宗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融合吸收了儒道释三家的文化思想精华。禅宗与艺术的结合为中国艺术注入了独特的内涵与哲理情趣。本文运用禅思维的方法与角度分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审美特征:虚静空灵之美;自然之美;圆融之美。  相似文献   

11.
片石 《科教文汇》2011,(30):F0003-F0003
传统中国画艺术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在中国悠久的文化艺术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它源于自然,却又超越自然之美,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蕴含着东方人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独特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寻求天人合一的民族情结,是一代代画家为之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文化》2006,(9):20-21
尽管自然界的事物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是它们都是互相联系、循着一定的规律而发生改变的。这些规律都是科学的、符合情理的。但是,自然界事物的变化也有“反常”的时候。反常了,还符合科学原则和科学理论吗?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法、绘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代书法大家、绘画名家都以笔墨为线,点线画面,在每一幅书画精品中展现笔墨之美,线条之美,结构之美,气韵之美。  相似文献   

14.
胡敬 《科学中国人》2006,(6):111-111
美的事物,总是为人们乐意醉心追求的。然而,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江山如此多娇”的自然美,抑或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这些艺术之美。然而,数学,这自然科学的皇后里面,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境界。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颇打动人心的名言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于自然之美都深有感受。这种美有些方面为自然和自然科学所共有,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有人也许要问,在何种程度上追求美是科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对于这个问题,彭加勒是毫不含糊的。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科学家不是因为有用才研究自然的。他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从中得到快乐;他从中得到快乐是因为它美。若是自然不美,知  相似文献   

16.
庞丹  韩魁武 《科学学研究》2007,25(5):848-852
  杨振宁具有非常丰富而深刻的科学美学思想,本文从何谓“科学美”、“科学美”栖居于何处以及如何把握“科学美”等方面探析其科学美学思想,以启迪当今学者,并且将之加以进一步深入发掘和弘扬。  相似文献   

17.
《构成艺术》是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课,包含平面、色彩、立体三大构成.它是学生设计思维、形式美感、设计技术入门的重要设计基础课程.无论绘画艺术、雕刻艺术、摄影艺术、舞美设计还是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都离不开《构成艺术》.《构成艺术》课程安排在设计类专业的第一学年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理解构成艺术?构成艺术是单纯的艺术理论吗?构成艺术中形式训练应按怎样的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8.
寿山石雕刻艺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奇葩之一,以其特独的韵味与悠久的历史享誉海内外.作为跻身全国"候选国石"之榜首寿山石,以其自然之美,为世人所关注,其精湛的雕刻艺术,又为人们所赞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国内在绝大多数有关这个话题的中文文献中,经常处于一种初期的、感想式的讨论,而缺少对于科学美学这一交叉领域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近来,吉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大美译丛》(刘兵主编)恰恰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 这套引进国外科学美学研究成果的丛书的取名,来自《庄子?知北游》中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说,宗旨是要弘扬“自然之美、科学之美”。在其第一批选题中,包括了《生命的曲线》、《美与科学革命》《心灵的标符── 音乐和数学…  相似文献   

20.
滕瀚  陈小容 《科学学研究》2007,25(6):1072-1076
 采用《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西南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97人进行了调查。对西南地区科技工作者的科学审美倾向、艺术审美倾向、社会审美倾向、自然审美倾向及其它审美倾向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并与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同类审美倾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科技工作者和全国科技工作者在审美活动的选择上,平均数由高到低依次都是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2)科技工作者科学审美倾向显著低于自然审美倾向、社会审美倾向、艺术审美倾向;(3) 西南科技工作者在艺术美选项上显著高于全国科技工作者,而在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的选择上两者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