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以佛教、道教内习武的史实记载为依据,对武术与佛教、道教开始融合的时期及融合的原因进行考析.两晋南北朝是佛教、道教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武术开始与二教融合的时期,由于佛教、道教和武术在社会各阶层的广泛传播,佛、道文化中求善思想与武术暴力性之间的矛盾,武术与两种宗教文化之间的自然影响与渗透等原因,武术与佛教、道教实现了融合.  相似文献   

2.
道教养生思想是我国古代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于东汉三国时期,昌盛于唐宋时期,到了明清时期则由盛转衰,并逸出宗教转入社会,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因而使道教的养生思想逐渐成为广大民众健身祛病的指导思想,道教的养生方法也成为我国人民健身祛病的养生方法。道教的养生思想主要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养生观和道教哲学的基础上的,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道教养生思想体现了形神合一的生命观。道教形神合一的生命观与其他宗教的生命观大相径庭,如佛教认为人体的形与神是可以分离的、认为灵魂是可以永生的,  相似文献   

3.
宗教是以有神论观念作为思想基础的,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产生了定型的、完备的、系统的宗教,如公元前6世纪产生在印度的佛教,1世纪产生在中国的道教、产生在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7世纪产生在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等。我国邮政日戳上对宗教也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4.
杨晓瑞 《武当》2005,(5):57-58
武当文化实际上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这一观点被今人普遍接受,而且我们也能够在武当山找到儒、释、道三种文化的载体。一、互补性融合为儒、释、道三教合一创造了先决条件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刺激了中国道教的建立与发展。因此,道教的产生与佛教传入的时间大致相同,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及文化群体。然而,自东汉末到隋唐以前,中国社会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特别是魏晋时期,社会尤其动荡,佛、道二教开始由北向南转移,由城市向山林转移。武当山地域广阔,奇峰幽谷榛莽蔽天,  相似文献   

5.
史彬士  陈姿颖 《收藏》2013,(2):54-63
如同道教与儒家思想。佛教跟随17世纪下半叶大陆地区汉人移民渡海来台的高峰而传入台湾。以今日严格挑剔的艺术鉴赏标准来看,传统台湾庙宇里面祭拜的佛像,其艺术性并非评断其重要性的主要因素。换言之,台湾长期以来佛教艺术的发展一直处于弱势的状态。直到近几十年来,情况才有所改观。这个变化来自于两个主要的因素:其一是宗教,其二是经济。在台湾,佛教获得长足的发展,并且没有受到大陆“文革”导致大批佛像尽毁的浩,  相似文献   

6.
史彬士  陈姿颖 《收藏》2013,(3):54-63
如同道教与儒家思想,佛教跟随17世纪下半叶大陆地区汉人移民渡海来台的高峰而传入台湾。以今日严格挑剔的艺术鉴赏标准来看,传统台湾庙宇里面祭拜的佛像,其艺术性并非评断其重要性的主要因素。换言之,台湾长期以来佛教艺术的发展一直处于弱势的状态。直到近几十年来,情况才有所改观。这个变化来自于两个主要的因素:其一是宗教,其二是经济。在台湾,佛教获得长足的发展,并且没有受到大陆"文革"导致大批佛像尽毁的浩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5世纪,来自北印度的雅利安人移民至锡兰岛建立了僧伽罗王朝并在岛上孕育出了独特的僧伽罗文明。公元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王子来到此岛宣讲佛教,此后佛教在岛上日渐兴盛。  相似文献   

8.
水陆画是中国民间绘画的一种,供佛教、道教、儒教或是民间举行宗教仪式、水陆道场时悬挂用,多为民间画工所作。水陆画的内容丰富,不仅有佛教、道教、儒教各神,还有工农士商、地狱仙界鬼神、阴曹地府、日月星辰、十二生肖、四海龙王、神话传说、宗教故事等,另外还绘有儒家的帝王太  相似文献   

9.
第一节《河车功》法小考《河车功》法,为道教正宗法门,实为修真炼丹之基石。远在周朝时代,称为周天功,到了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养生法与佛教并流,方法上已有不少改进,道教“以身心”恩兼顾为主,称“性命双修”,佛家则以“炼心为主”,置身于度外。到唐代晚期,道教正宗传人,吕洞宾,钟离权,将周天功进化为《河车功》,并著有:  相似文献   

10.
天主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佛教是世界上四大教派,俄罗斯的东正教和我国的道教信徒也不少。“神佛满天”的澳门,信奉佛教为常见的现象,一些宗教不遗余力兴办教育与医疗福利,在社会上深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收藏界》2012,(4):94-94
水陆画是中国民间绘画的一种,供佛教、道教、儒教或是民间举行宗教仪式、水陆道场时悬挂用,多为民间画工所作。水陆画的内容丰富,不仅有佛教、道教、儒教各神,还有工农士商、地狱仙界鬼神、阴曹地府、日月星辰、十二生肖、四海龙王、神话传说、宗教故事等,另外还绘有儒家的帝王太子、后宫妃嫔、将帅士兵、  相似文献   

12.
李铁军 《收藏》2016,(10):84-88
梵文称makara,汉译作摩羯、摩伽罗等,其形象来源于鲸、象、鱼、鳄等动物。摩羯于4世纪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融合了本土“鱼龙变化”的美好祝愿,流行于唐代以后的各种器物上。虽然辽的原始宗教为萨满教,但对佛教、道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由于摩羯纹造型在唐代非常流行,北方契丹民族又深受唐文化影响,对摩羯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传承的过程中进行了创新,使之成为契丹人世俗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纹饰,或以之为器物的造型。  相似文献   

13.
柴泽俊 《收藏》2007,(10):78-89
中国古代壁画起源甚早,流传很广,佳篇连绵。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国内各地佛寺林立,道观遍布,寺观壁画由此应运而兴。 山西省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之称。以山西现存的古建筑而论,数量之多和历史之久,是全国仅见的。这些古代建筑大多是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其中便遗存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的许多珍贵壁画。  相似文献   

14.
<正>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因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政治腐败黑暗等所以导致了玄学、道教、佛教的兴盛。玄、道、佛三家各自的主张和宣扬虽然包含着许多唯心神学的说教。但却在不同程度上对当时的养生产生影响。这一时期的养生主要是以道家为主并渗透儒家、  相似文献   

15.
李秋 《集邮博览》2012,(6):84-87
塔源于古印度,是安葬佛祖舍利的佛教建筑。佛教初入中国时,人们对塔十分陌生。汉明帝尽管把传播佛教的使者迎进了洛阳,但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下势必改变塔的本来面目。中国最早期的佛塔,主要是楼阁式的建筑。唐朝至辽、金是我国佛塔发展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16.
詹文静 《收藏》2016,(5):136-143
正中国古代,佛教、道教的造像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政治、宗教、文化、习俗等紧密相关,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时代和地区风格。传世的造像中,多为金铜和石雕造像,木雕造像因材质本身保存的不易,加之历史上绵延不断的战火和社会动乱,能留存至今的寥若晨星。历来有关木雕造像的研究甚少,笔者根据自己的收藏实践和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5世纪,来自北印度的雅利安人移民至锡兰岛建立了僧伽罗王朝并在岛上孕育出了独特的僧伽罗文明。公元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王子来到此岛宣讲佛教,此后佛都在岛上日渐兴盛,今天信奉佛教的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七成。而自16世纪以来,斯里兰卡先后遭受过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但斯里兰卡人既保持了自身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能看得出殖民时代留下的清晰印记。  相似文献   

18.
万瑜 《体育学刊》2011,18(6):130-133
对宗教与武术的结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中国化的佛教为武术在佛教寺庙中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道教的思想理论深入武术文化内核,丰富了武术的理论体系;伊斯兰教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功不可没;民间秘密宗教促进了武术的普及与传播。但宗教对武术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少林习武的发端及早期道教武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林习武的发端及早期道教武术旷文楠中华武术,与古代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宗教文化与武术文化同为古代文化巨系统的组成部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为因果,相互影响。在中华武术史上,以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与武术的关系较为密切。佛教自东汉传人后的数百年间有极大...  相似文献   

20.
塔(十二)     
六、塔的用途衍变塔最初为佛教使用,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也为其它宗教所用。我国道教的塔一般都不高大,各地都有,但在邮资票品中只见三清山风雷石塔(参见1011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