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业批改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地用“哪怕……也……”这种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造句。如: 哪怕今天下这么大的雨,我们也要到校上课。这个句子略一看,似乎是假设复句,因为句中用了假设复句的关联词。其实这个句子是病句,为什么呢? 检查用关联词造句正确与否,不仅要看句中有没有用上关联词,还要看句中前后两分句的意思符合不符合关联词所表示的关系。“哪怕今天下这么大的雨”句中意思表明雨已下过或正在下,这就不存在假设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不管……”都……”表示条件关系,“尽管……还是……”表示转折关系。这两组关联词语的用法区别应该说是很清楚的。而在具体的语境中,有时扑朔迷离,难于判定是非。如有一道这样的练习题:请选出正确的一句()A旧社会,尽管全家人和妈妈在厂里拼命地干,却还是填不饱肚子。B旧社会,不管全家人和妈妈在厂里怎样拼命地干,也还是填不饱肚子。C.旧社会,尽管全家人在厂里怎样拼命地干,也还是填不饱肚子。D.旧社会,不管全家人在厂里怎样拼命地干,也还是填不饱肚子。A、B两项中的“全家入和妈妈”表述不合事理,因为“全家人”包…  相似文献   

3.
第2小题命题者以为正确的B句恰恰是错误严重的语句。首先,关联词“尽管”后是“包括了”,“但又”后是“超越了社稷和民族”,那么“包括了”当与“超越了”作为并列的成分作谓语共同带起“社稷和民族”这一宾语,可这种标点法混淆了语句结构,使语脉不畅,影响了表达。其次,后半句从意义上不应是转折关系,哪有“他的学业成绩尽管赶上你但又超过了你”这种表达?这种方式应是递进关系,该用“不仅……而且……”或“不但……而且”之类的关联词语。(山东/董宝礼)?第5小题考查的是辨析病句,要求找出“没有语病的一句”,答案是C…  相似文献   

4.
〔问疑解难〕 1、句群与复句有什么区别? 句群与复句的组合方式相同,按照一定的语序来组合;在一定的条件下,许多复句可以改变为句群,同样,许多句群也可以改变为复句。不同的地方,可借助标点符号来区别,复句中分句间用逗号或分号,而句群中句子间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另外,在使用关联词方面两者亦有所区别。复句使用成对的关联词较多,而句群则较少使用成对的关联词。句群单用一个关联词时,一般用于后边句子的开头。如表示转折关系,句群常用的关联词形式是“……,但是……”。而复句常用的关联词形式是“虽然……,但是……。” 2、句群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有哪些类型? 句群中句与句之间关系,与复句的类型基本一致,分为并列句群、承接句群、递进句群、选择句群、因果句群、假设句群、条件句群。与复句相  相似文献   

5.
“只要……就”和“只有……才”是两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但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却不尽相同。一、表示的条件意义不同“只要……就”表示足够条件(在形式逻辑中称充分条件),即有这个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指出的结果,但并不排除在别的条件下也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如:“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啊!”(孙梨《荷花淀》)但不着慌,人也未必会放枪;枪法准也有可能不会放枪。所以“只要……就”强调的是一种充分条件,但不是达到结果的唯一条件。“只有……才”表示必备条件(在形式逻辑中称必要条件),即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后面分…  相似文献   

6.
病句考查 ,是高考必考题型。考生要准确辨析语病 ,必须注意解题技巧。一、有“关联词语”的句子要注意其位置和搭配是否恰当(1)过去 ,内地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低 ,就是成本比沿海高。此句“不是”应置于“内地产品质量”前 ,因为前后分句主语不同时 ,关联词应置主语前 ,相同时 ,关联词语应置主语后边 ,如“他不仅没有迟到 ,而且来得很早”。(2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 ,运动员们仍然克服了困难 ,胜利攀登到峰顶。此句前后表达的是转折关系 ,可“不管”是表条件的 ,故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应将“不管”改为“尽管”。二、有“并列短…  相似文献   

7.
连词“不管”和“尽管”很容易相混。从字面上看,它们有些相似;从作用上说,它们完全不同。“不管”相当于“不论”,用于无条件句的前一分句,表示不受各种可能有的情况的限制,为后一分句归总某种结果做准备;它跟后边分句里的“都、总”之类相呼应,构成“不管(不论)……都”的格式。“尽管”相当于“虽然”,用于转折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先让  相似文献   

8.
“只要……就”与“只有……才”都表条件关系,使用频率极高,但稍不注意,也会出错。如:①只要年满十八岁就有选举权。②只有骄傲自满,才会使人落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主要是使用者未搞清两组关联词的区别:“只要……就”一般表示的是充分条件。所谓充分条件,即“有甲必有乙”,  相似文献   

9.
“只要……就……”和“只有……才……”这两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意义相近,极易误用。要正确用好这两个关联词,关键要看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尽管”与“不管”是两个常用的关联词,仅一字之差,稍有不慎,就会用错。例如今年的初中语文第六册108页有这样一句:“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尽管写得多么长,愈长愈没有分量。”这句中前一个“尽管”用得正确,而后一个“尽管”则用错了,须  相似文献   

11.
一个“呢”字疑问句是不是反问句不是由语气词“呢”来决定的,也就是说,语气词“呢”本身不表示反问。一个疑问句要成为反问句,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条件A是指某一特定的语境支持反问句成立,在这一语境中,一个问句可以成为反问。条件B中的反问标记是指问句中的一种形式标记,有了这种标记,问句就能构成反问。条件C指的是有些词语出现在一定的句式中,句子就是反问句。一个问句如果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之一:A、句外语境的支持;B、句内有反问标记;C、特定句式选择特殊词语。条件A是指某一特定的语境支持反问句成立,在这一语境中,一个问…  相似文献   

12.
一次听课,教师引导学生用“不但……而且……”“…不仅……还”,“不只……也……”几个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造句。学生造出的句子中有这样几句:“他不但会画画,而且会跳舞。”“他不仅会弹琴,还会写大字。”“学习不但要认真,而且要用功。”老师竟然判断他们造对了。这就说明,老师并没有完全把递进关系的意义搞清楚。我们知道,递进关系的复句指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如“同志们决心完成这些艰巨的任务,而且有完成这些艰巨任务的办法。”这句从前一分句的“有决心”到后一分句的“有办法”,意思显然更进一层了。细究起束,递进关系复句岛一般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3.
书面表达是高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有很多学生在写书面表达时有一种通病,就是只顾写句子,不重视文章的“启、承、转、合”,也就是说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过渡不自然,关联词使用不当或重复。一篇文章中有的学生只知道用and或者then。有的学生甚至and都不用,全是干瘪瘪的句子。这样的文章肯定得不到好分。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非得注意巧用关联词。因为在文章中能够恰当地运用表达并列、转折、递进、因果和务件等意义的关联词,可使文章连贯、自然、流畅。为了便于学生练习掌握好关联词,我们不妨把已学过的这方面韵词归纳整理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14.
居志良金志浩张伯元金怡弟“不管”与“尽管”“不管”与“尽管”是有不同关联作用的词语,前者表条件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但由于有相同的词素“管”,运用时常易混淆。例如: ①不管习题十分难做,我也要把它做出来。②尽管你有什么困难,但同学们可以帮助你克服。此两例都是病例。例①可改为“不管习题怎样难做,我也要把它做出来”,或者改为“尽管习题  相似文献   

15.
关联词在语文中特别重要,且难以区别,使学生在选词填空及虚词使用的考题中造成一定的错误,如“关于”与“对于”“何况”与“况且”就是两组易混淆的关联词,认真辨析其区别,就能准确地运用这两组关联词。  相似文献   

16.
一、关联词位置不当1.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解析:复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如果一致,前一分句的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反之,则放在主语前。该句是表因果关系的复句,结果部分“这些……高”仍然是一个复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分别是“质量”和“成本”,而不是“这些产品”,所以,“不是”应放在“质量”前。2.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较低。解析:“不仅”应调到“中药”后,因为后一分句主语也是“中药”。二、分句次序不当此语病常…  相似文献   

17.
连词“尽管”具有反向条件标示功能,其关联的P与后续句Q之间存在着条件关系,而且P不利于Q的出现。 Q必须是确定性的,一般是陈述句,Q中有时可以不出现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在表达过程中,“尽管”与“虽然”的视角不同,P、Q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同,语用功能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88年修订出版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材,是一套好教材。但也有一些问题。一些错字且不说,一些知识性的问题却值得商榷。现仅就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举八例: ①《谈谈虚和实的关系》第一段中有这样一句:“但是你要观察它,才能认识它”,这是一个简单的条件复句,其关联词是“要……才……”我们认为,关联词“要”应改为“只有”,从语法角度看,“要”可与“就”搭配,而不能与“才”搭配。“才”常常与“只有”搭配使用。从逻辑角度看,原句把“观察”当作“认识”的充分条件,其实,“观察”应该是“认识”的必要条件。因为不“观察”就不能“认识”,而做了“观察”未必就能  相似文献   

19.
课本中对新的关联词的训练一般提出的要求是先“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再用词“说话”,这明示了教学联词的三步曲,即理解内容、体会脉络、运用巩固。我们不能只读不理解盲目造,也不能一般性的理解仿着造,而是真正理解句中各词、句间的关系,由此引出关联词所表示的连接特点,真正准确地抒情达意。  相似文献   

20.
疑问情态词“莫非”可表示反诘和揣测情态,而且表示这两种情态意义使用同一疑问形式,只是语境条件有所不同。“莫非”习得的难点在于如何依据语境条件判断其何时表示反诘,何时表示揣测。文章基于大量真实语料,考察分析“莫非”表示反诘或揣测情态的使用环境,归纳出表达这两类情态的语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