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沫若将自己奉献给新时代的第一本诗集题名为《女神》。 “神”是人建立起来的崇拜对象。面对新生活的郭沫若正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崇拜对象。这是青春的需要。无所崇拜的青春苍白无味,无所崇拜的青春简直不配叫“青春”。二十七岁的郭沫若本已处于告别青春的年龄,而在他,生命的青春与诗的青春仿佛刚刚开始,他以青春的血性感觉着“一切的偶像都在我面前毁破!”(《梅花树下醉歌》他又以青春的真诚朗声宣布:“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相似文献   

2.
刘纳 《现代语文》2002,(5):28-30
“神”是人建立起来的崇拜对象。面对新时代的郭沫若正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崇拜对象——这是青春的需要。虽然郭沫若已处于告别青春的年龄,而生命的青春和诗的青春仿佛刚刚开始。他以青春的血性感觉着“一切的偶像都在我面前毁破!”(《梅花树下的醉歌》)他又以青春的真诚朗声宣布:“我是个偶像崇拜。”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是伟大的诗人,他的《女神》具有划时代意义也是早就为人们所肯定的。一九二四年闻一多就曾说过:“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时代的精神,有人说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孝子。”(《女神之时代精神》)闻一多先生从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肯定了《女神》的重大成就,尤其高度称赞了《女神》的时代精神。但是闻一多先生还未能对作品中最先进的思想内容,即社会主义因素作出应有的评价。郭沫若在《女神》的序诗中说:“我是个无产阶级者,因为我除了赤条条的我外,什么私有财产也没有。《女神》是我自己产生出来的,或许可以说是我的私有,但是,我愿意成个共产主义者,所以我把她公开了。”这里所说的“我是无产阶级者”,“我  相似文献   

4.
偶像是什么?偶像是苍白的完美,是失去活力的雕塑。 人们认为偶像可以树立在人的心里,成为精神的支柱,指引生活的方向。人们认为偶像总是与青春相连,总认为年少太无知、中年太冷漠、老年太沉寂,偶像可以在青年热情上进的火焰里发出光彩。然而错了!偶像是崇拜者对自己现实的逃避,偶像是崇拜者心中虚幻的梦境。 我崇拜青春,不需要偶像。 千万不要把偶像和我们所热爱所崇敬的人等同起来,亲爱的朋友!我们现在是走在青春的大路上,大阳的光辉闪耀我们的热情,一生的梦想装在我们的背包里。我们年轻的心广阔无边,尽可以容纳蓝天绿地、…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自云:“自从《女神》以后,我已经不再是‘诗人’了.自然,我还出过好几个诗集”.尽管郭沫若后来的诗歌技巧较高,但他仍认为《女神》是“最够味的”,因为那是感情高潮时候的产品.《女神》之前,中国诗坛上已有胡适、周作人、沈尹默、刘半农、俞平伯等人的诗作,但《女神》却后来居上.《女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评论界、诗歌界交口赞誉.周扬曾赞扬道:“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可称得起伟大的诗人.他是伟大的‘五四’启蒙时代的诗歌方面的代表者,新中国的预言诗人”《女神》“是号角,是  相似文献   

6.
一、谁是《女神》的最早评论者郭沫若的《女神》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对于这部“开一代诗风”的诗集,几十年来,不少诗人、评论家、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者,写了数量众多的评论文章。但谁是最早向读者推荐这本诗集的“伯乐”呢?这倒是一个值得查考的问题了。有人曾把闻一多当作最早评论《女神》的人,我认为这失于审察。从查考资料来看,最早称道《女神》中单篇作品的是宗白华。五四运动期间,宗白华担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主编,郭沫若经常给《学灯》写诗,宗白华激赏郭沫若抒情的天才,大量发表他的作品,促成他诗歌创作的狂潮。一九二○年一月,宗白华接连写信给郭沫若,称赞他的《凤凰涅槃》中的《凤歌》“真雄丽”,“以哲理做骨干,所以意味  相似文献   

7.
提起偶像,可能大多数朋友会滔滔不绝。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偶像崇拜呢?这一期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偶像”。可是到底偶像是什么?我是个偶像的崇拜者哟!我崇拜太阳,崇拜山岳,崇拜海洋;我崇拜水,崇拜火,崇拜火山,崇拜伟大的江河;我崇拜生,崇拜死,崇拜光明,崇拜黑夜;我崇拜苏彝士,巴拿马①,万里长城,金字塔;我崇拜创造的精神,崇拜力,崇拜血,崇拜心脏;我崇拜炸弹,崇拜悲哀,崇拜破坏;我崇拜偶像破坏者,崇拜我!我又是个偶像破坏者哟!一九二○年【注释】①苏彝士,巴拿马,指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沟…  相似文献   

8.
师: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偶像。有的同学崇拜“菊花台”上的周杰伦,有的同学崇拜长着“隐形的翅膀”的张韶涵,还有的同学崇拜《武林外传》里的白展堂……但是.这些偶像跟我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这位偶像比起来,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甚至连一碟小菜都算不上。我说的这位偶像,生活在我国春秋时期,历经两千四百多年,人们依然崇拜他。他没有多少文化,只是一位普通劳动者,  相似文献   

9.
有一些人印象中,自由诗毫无诗意可言,郭沫若的诗似乎有些“空”,类似于一种“呼喊”,那么就请你读读《女神》吧。   《女神》 (1921年 )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成功的诗歌作品。   “若讲新诗,郭沫若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时代的精神。《女神》不愧为时代的一个肖子。”闻一多先生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女神》产生于“五四”运动高潮时期,作品所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思想,彻底叛逆的精神,强烈追求的理想以及讴歌自我、讴歌…  相似文献   

10.
一、神奇的超现实形象《凤凰涅槃》以其浪漫的色彩和独特的风格而成为《女神》诗集的奠基之作,熠熠闪光的凤凰形象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不可多得的重要艺术群像之一.六十七年前郭沫若笔下的凤凰形象的一举问世,是极富推陈出新的独创性的。它既有别于《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一类的比喻形象,也不同于《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一类的自我形象,确切地说,它是熔中外神话传说于一炉而创造的闪烁着奇异色彩的超现实形象。正因这样,《凤凰涅槃》才以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流传于  相似文献   

11.
章袭用《女神》众多思想特色中的两点:“自我”形象和“科学”精神。但与以往论述截然不同的是,章认为,郭沫若《女神》诗作中的“自我”为“群体的自我”,“科学”为“感性的科学”。这两组看似悖论而实际上存在的问题正构成了郭沫若《女神》诗作的两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2.
章袭用《女神》众多思想特色中的两点:“自我”形象和“科学”精神。但与以往论述截然不同的是,章认为,郭沫若《女神》诗作中的“自我”为“群体的自我”,“科学”为“感性的科学”。这两组看似悖论而实际上存在的问题正构成了郭沫若《女神》诗作的两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从问世起,就在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意义上被解读着,它所由诞生之地的日本的文化背景却一直被忽略了。然而,《女神》的文本,可以说是建立在一个再创世神话的叙述框架内。“女神”与“太阳”的意象,有力地表达了《女神》毁坏与创造的基本主题。这样的叙事方式和这两组意象的获得,更多的是诗人从日本传统文化中存留的创世神话系统及其传统文化语境中感悟到的。郭沫若《女神》时期的创作与日本文化有着诸多联系。  相似文献   

14.
王海艳 《现代语文》2006,(3):120-120
《一个观念》见于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它最初发表于1927年6月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一直以来这首诗都被看作是闻一多爱国诗篇的代表作,这样解释未尝不可。但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讴歌及立志于坚守、拥抱这种东方文化的决心,并且从中折射出了诗人的性格哲学。闻一多曾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将自己的爱国之情与郭沫若的相比较,他说道:“《女神》之作者爱中国,只因他是他的祖国,”而“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这种“可敬爱的文化”在《一个观念》这…  相似文献   

15.
以《女神》为代表的郭沫若的新诗,在“五四”诗坛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映耀着整整一个时代。1928年,郭沫若流亡日本。整整十年间,埋头于古代史的研究,他笔下的诗流壅滞了。“七·七”事变的炮声震沸了郭沫若胸中的热血。他别妇抛雏,只身逃回祖国。诗情又在他身上汹涌起来。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他写了将近30首诗,合成《战声集》出版。这是新诗巨匠郭沫若诗笔冰封了十年后的解冻,应该引起人们高度的注意。但是,它们当时远远没引起如《女神》那样的巨大反响,在文学史上也只留下淡淡的一道痕。这个情况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6.
歌星、球星、影视明星成了广大青少年朋友崇拜的偶像。作家毛志成在《提高“崇拜”质量》一文中强调崇拜对象的自身质量,优选高质量的崇拜对象。这质量当然包括其文化含量,明星们的文化含量如何?是否值得崇拜、膜拜?我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17.
神行太保:二零零六,一展歌喉!上一期《海报风潮》的报道,勾起了同学们对去年那场“超女”大赛的回忆……杨紫金:湖南卫视“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播出后,受到了我们班同学的热烈欢迎。班上的同学都争相购买“超女”们的粘贴画贴到自己的课本、作业本、床头、书包上,甚至连老师的讲台上也被我们贴了不少,一切可以贴的地方我们都不会放过。同学们通常会拿着自己崇拜的对象(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何洁等)的酷像高喊:“我是玉米!”“我是笔迷!”“我是凉粉!”“我是盒饭!”我也不例外,我疯狂地崇拜我的偶像——2005年“超级女声”总冠…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诗人,他和鲁迅一样,从“五四”开始就站在时代的前列,在诗歌方面,他以他的新诗集《女神》登上诗坛,是一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作家。《女神》的出现如狂涛巨澜,在当时所引起的轰动,无人可以与之匹敌。《女神》确实成了“新诗坛上的一颗炸弹”,它“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受外国作家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他曾把早期的诗歌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泰戈尔式,第二阶段为惠特曼式,第三阶段为歌德式。而歌德对郭沫若的影响突出的表现在诗剧创作上。郭沫若曾说过:“我开始做诗剧便是受了歌德的影响。在翻译了《浮士德》第一部之后,不久我便做了一部《棠棣之花》……《女神之再生》和《湘累》以及后来的《孤竹君之子》,都是在那个影响下写成的。”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产生过巨大影响、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大诗人、大作家,也是一位容易引起争议的人物。诗集《女神》在新诗发展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女神》与“诗体解放”,《女神》与“五·四”时代精神,《女神》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及郭沫若现象所引发的一些思考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谨以此文纪念郭老逝世20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